Ⅰ 陕西鑫昱置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云简历刘云以前是那里任职的
刘云出生在陕北一个普通农家,这里是共产党人打日本,解放全中国的根据地,是毛主席和党中央在此生活战斗了13年的地方。在这里,农民家庭和农村生活孕育了刘云勤劳简朴、诚实善良、坚韧不拔的品质,也使他对农民有着最直观的认识和最深刻的了解,对农民怀有最浓厚、最纯朴真挚的感情。
刘云深情地说,他一生有一位最伟大的老师,是母亲。
刘云出生不久,父亲就去世了,按老百姓的说法,这就是天塌了。留下母亲、两个哥哥、三个姐姐,一家七口人,母亲坚强的承担起抚育儿女的全部责任。就成了这一家人顶天立地的柱子,成了一家人的主心骨。
上世纪六十年代,在青黄不接的三四月,乡下,要饭的人多,母亲宁愿让自家娃少吃一口,也要给每一个要饭的人一口饭吃。娃们不理解,埋怨母亲,“自己吃不饱,还给要饭的。”母亲生气了,要饭的咋了,要饭的也是一条命,要饭的也是人。母亲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年少时的刘云。
母亲不仅仅把爱社、爱党传承给儿女,更把上善若水,热爱众生的人性光辉,传承给了儿女。
刘云母亲骨子里就有儒家农耕文明的灵魂,耕读传家。
她相信,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她相信,读书做官论,也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就这样,刘云的母亲把自己儿女送到小学、初中、高中、大学。
刘云的兄弟姐妹中,姐姐刘三姐成了改革初期的农民企业家,二哥从延安大学毕业后,也成了当地有影响的人物,他们兄弟姐妹的心灵中,血液中,流淌着母亲的基因。
刘云说,他有今天,是党的培养,但更得益于伟大母亲的影响。
别具一格的儒商
刘云从西北大学毕业后,曾在陕北小县城,当上了公务员,按陕北人的话,成了公家人,吃的是公家饭,但刘云骨子里,是想干大事业。
刘云砸了公家的饭碗,时髦的话,叫“下海”。
刘云在商海中,拼拼杀杀,风风雨雨,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成了气候。
刘云在省城西安,在那耸入云端的大楼里,占了一席之地。
刘云常讲一句话,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刘云要求所有公路、隧道、桥梁工程,一定要老老实实、认认真真的干,绝不能偷工减料,绝不能祸害人。他把工程的高质量、高标准的意识渗透到每一个高管和工人的血肉中,注射到他们的大脑和行为中。
刘云讲,在争利求强的商战中,既要有商人的头脑和智慧,更要有做人的本分和良知。不论做什么事,我们都要对得起国家,对得起领导,对得起朋友。任何时候,任何事情都不能以天理泯灭、道德沦丧为代价而换取经济利益。在刘云的眼里,工程赢利多少似乎都不太重要,重要的是,能为社会做点事,为老百姓做点事。
正是这个看似简单的人,讲着很简单的话,却在不断创造奇迹。
Ⅱ 一年级大学季刘芸简历
刘芸(1982年12月26日-)来,本源名刘云,出生湖南长沙,中国女演员,现居于北京。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2000级表演系。2001年因出演电视剧《命运的承诺》而踏入演艺圈,随后参演《三重门》《我为歌狂》等影视剧。2004年凭借《大汉天子Ⅱ》中“秋婵”一角而受到关注。2007年登上《时代周刊》亚洲版八月号封面。 2008年凭借电视剧《鹿鼎记》中“沐剑屏”一角再度受到关注 。
Ⅲ 刘云的个人简介
刘云教授为北京交通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交通大学互联网舆论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通信系主任,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校学位委员会委员,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职称委员会委员,北京交通大学教师和工作人员代表大会副主席,北京交通大学女教授协会会长,北京女教授协会执行委员。此外,刘云教授为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HTRDP)评审专家, IET FELLOW,计算机网络协会高级会员、系统仿真学会高级会员、铁道学会高级会员,铁通公司高级顾问,北京市网宣办高级顾问。刘云教授担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 Computing(IJSC)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disciplinary Tele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IJISN)、系统仿真学报、北京交通大学学报、城市快轨交通杂志副主编。刘云教授主持过国家级、省部级,包括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铁道部课题等重大课题。目前,刘云教授的研究方向包括通信、网络安全、智能交通等。刘云教授曾主编多本专著和书籍章节,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其中50余篇被三大检索检录。此外,刘云教授参加过多次国际学术活动,并在境外若干高校担任兼职教授。获得过一些研究成果和奖励,包括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北京交通大学红果园奖、北京交通大学优秀教材奖、北京交通大学教学名师、三八红旗奖章等。
Ⅳ 刘云的个人简历
1949年12月至1950年5月任广西桂林市总工会筹备处主任。1950年5月至1951年8月任广西省总工会筹备委员会副主任。1950年夏至1952年11月任中共广西总工会党组副书记,1955年2月至1957年1月任书记。1950年11月至1955年2月任广西省第一、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常务委员。1950年12月至1953年12月任广西省劳动局副局长。1951年8月至1957年1月任广西省总工会副主席。1953年5月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七届执行委员会候补执行委员。同年12月至1954年3月任广西省劳动局党组书记。1955年2月至1957年1月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会联合会第一、第二届委员会主席,广西省第一届政协常务委员(至1958年3月)。1955年至1956年在北京中共中央党校第一期普通班学习。毕业后留北京工作。1957年至1958年4月任中国农林水利工会筹备委员会副主任。1957年12月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八届执行委员会候补执行委员,任中国农业水利工会副主席、党组委员。1958年到贵州工作,同年至1959年5月任第一机械工业部电缆厂党委书记。1959年4月至1966年5月任贵州省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1967年至1970年下半年任贵州省六盘水地区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68年4月至1970年4月任中共六盘水地区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1971年至1972年在六盘水地区革命委员会学习班学习。1972年7月至1973年10月任中共六盘水地委常委。1973年10月至1977年8月任中共六盘水地委副书记、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77年9月至1983年3月任贵州省交通厅副厅长、党组副书记(至1983年1月)。1984年至1988年任中共贵州省顾问委员会委员。1985年12月离职休养。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老红军,贵州省交通厅原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省顾委委员、享受副省级医疗、住房待遇的离休干部刘云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6月11日19时50分在贵阳逝世,享年94岁。
Ⅳ 清朝书法家刘云简历
没听说过刘云这个人,不知道是不是搞错了,清朝有个刘墉,其书法在历史上也有一定地位,尤其是小楷!
Ⅵ 刘云的艺术简介
国画家刘云,男,汉族,1957年3月生,湖南岳阳人。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版事,湖南省文权学艺术节联合会副主席,湖南省画院院长,中国长城画院院长,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美协河山画会会员。
国画家刘云1983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1988年任岳阳市美术家协会主席,1996年任湖南省书画院专职画家,1 997年底任湖南省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国画家刘云的创作活动及代表作均被收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新中国美术史》、《中国现代艺术史》、《中国当代美术1979—1999》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中国美术年鉴1949一1989》。
国画家刘云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艺术作品展并有获奖并有部分作品被国内外机构及个人收藏。2008年受外交部的邀请创作21米大型中国画《灵山秀水.梦江南》永久陈列中国驻美大使馆新办公楼大使宴会厅。出版有《刘云油画作品精选》、《刘云油画作品选集》、《刘云中国画作品集》。
Ⅶ 刘云的人物履历
1982.09-1986.07 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中文专业学习
1986.07-1988.08 叙永县永宁区工作(其间:1987.07-1987.10省委二党校第四期青干班学习)
1988.08-1988.09 中共泸州市委办公室工作员
1988.09-1995.05 中共泸州市委组织部干事、副主任干事,1994.03起任主任干事
1995.05-1998.06 中共泸州市委组织部经济干部处副处长
1998.06-2001.03 中共泸州市委组织部党政干部处、青年干部处处长(其间:1999.05-1999.07省委党校第三期选调生培训班学习)
2001.03-2004.03 中共泸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其间:2001.11-2002.05抽调省委换届办公室工作;2003.03-2004.03任市五届人大常委)
2004.03-2004.04 中共合江县委副书记、县政府代县长
2004.04-2005.12 中共合江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其间:2005.06-2005.12挂职任上海市嘉定区马陆镇党委副书记)
2005.12-2006.01 中共泸州市龙马潭区委副书记、区政府代区长
2006.01-2006.05 中共泸州市龙马潭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
2006.05-2006.12 中共泸州市龙马潭区委书记
2006.12-2010.02 中共泸州市龙马潭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其间:2008.03-2008.07省委党校第15期中青班学习)
2010.02-2011.04 中共泸州市龙马潭区委书记
2011.04-2011.05 中共泸州市江阳区委书记
2011.05-2011.10 中共泸州市江阳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2011.10-2012.01 中共泸州市委副秘书长
2012.01-2014.07 泸州市政府副市长
2014.07-2014.11泸州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市总工会主席
2014.11-泸州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
Ⅷ 刘云的履历
1973.09——1976.09,在宁夏农学院园林系学习;
1976.09——1984.02,在灵武县林业局工作;
1984.02——1985.07,灵武县委农村工作部副部长;
1985.07——1986.08,灵武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1986.08——1990.10,灵武县东塔乡党委书记;
1990.10——1991.11,灵武县委宣传部部长;
1991.11——1992.07,灵武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1992.07——1994.07,灵武县委常委、市委办公室主任;
1994.07——1997.12,灵武市委副书记(期间:1993.07—1996.07在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经济管理专业学习);
1997.12——1998.09,灵武市委副书记兼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1998.09——2001.01,陶乐县委书记;
2001.01——2002.11,平罗县委书记;
2002.11——2003.02,固原市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
2003.02——2003.08,固原市工委副书记;
2003.08——2004.02,固原市委副书记;
2004.02——2004.04,中卫市工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筹备组组长;
2004.04——2004.05,中卫市工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2004.05——2011.04,中卫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2006年12月,当选为中共中卫市第二届委员会书记;
2007年12月,当选中卫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2011.04,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党组成员、主席助理。
2013.01——2015.06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公司党委书记。
中共宁夏自治区委第九届候补委员 、第十届委员。
Ⅸ 刘云的学术简介
(一)专著1.刘云《汉语篇名的篇章化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2.刘云《汉语虚词知识库的建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
(二)编著1. 参编邢福义主编《文化语言学》(增订本),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2. 参编邢福义、吴振国主编《语言学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3. 参编俞士汶、黄居仁主编《计算语言学前瞻》,商务印书馆,2005年。4. 参编国家语言资源检测与研究中心编《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商务印书馆,2006年。5. 参编李宇明主编《语言学概论》(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0月。6. 参编邢福义、吴振国主编《语言学概论》(第2版),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
(三)论文1. 李晋霞、刘云,修辞上的点面格,《修辞学习》1998年第4期,P35-36。2. 刘云,“除了”究竟除不除,《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P41-44。3. 刘云、李晋霞,“动宾式动词+宾语”的变换形式及宾语的语义类型,《江汉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P44-48。4. 刘云,重叠论文索引,《汉语学报》1999年2期。5. 刘云,定标性状小句,《江汉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P51-55。6. 刘云、俞士汶、朱学锋,现代汉语合成词结构数据库的开发及应用,张普主编《现代化教育技术与对外汉语教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P273-278。7. 刘云、李晋霞,“偶尔”与“偶然”,《语文知识》2000年第6期,P30-33。8. 刘云,汉语构词的计量研究,《语文建设通讯》(香港)2001年第2期,P27-33。9. 刘云,歧义的潜在性及其自动消解,《高等函授学报》2001年3期,P2-4,12。10. 刘云,施受关系自动识别中的语义句法问题,黄昌宁、张普主编《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P21-26。11. 刘云,自足的性状小句与成活的性状小句,《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P95-100。12. 刘云,计算机技术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汉语学报》2001年1期,P88-93。13. 刘云,反语的生成机制,《高等函授学报》,2001年5期,P29-30,33。14. 刘云,格式歧义及其消解和分解,张全、萧国政主编《HNC与语言学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15. 刘云、李晋霞,“V双N1的N2”格式转化为粘合式偏正结构的制约因素,《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第2期,P21-27。——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2年第10期全文转载,P75-81。16. 刘云,中文期刊刊名的构成研究,《汉语学报》2002年第1期,P162-166。17. 刘云,篇名中的隐含,《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P113-116。18. 刘云,篇名中的冒号,《江汉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P58-61。19. 刘云,篇名中的隐含型并列,《汉语学报》2002年第2期,P73-82。20. 刘云,新词新义集萃,《辞书研究》2001年5期、2002年3、4、5、6期、2003年3、5、6期。21. 刘云,汉语的七音节篇名,《语言文字应用》2003年第2期,P122-127。22. 刘云,篇名中的隐含性孤立结构,《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P120-123。23. 刘云,篇名的篇章化,《语言研究》2003年第3期,P29-32。24. 刘云,语词的篇名标记及其作用,《语文建设通讯》(香港)2003年2期,P3-10。25. 俞士汶、朱学锋、刘云,现代汉语广义虚词知识库的建设,《汉语语言与计算学报》(新加坡)2003年第1期,P89-97。选入徐杰、钟奇主编《汉语词汇·句法·语音的相互关联——第二届肯特岗国际汉语语言学圆桌会议论文集》,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90-101。26. 刘云,一个新的前缀——零,《辞书研究》2003年5期,P136-139。27. 刘云,篇名的话题性说略,《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3年2期,P69-76。28. 李晋霞、刘云,面向计算机的二重复句层次划分研究,《语言计算与基于内容的文本处理》——全国第七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P147-153。29. 李晋霞、刘云,从“如果”与“如果说”的差异看“说”的传信义,《语言科学》2003年3期,P59-70。30. 刘云,篇名的称名性说略,《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版)2003年3期,P73-76。31. 刘云,新闻篇名运用引号实现的各种转换,《修辞学习》2003年4期,P46-47,49。32. 刘云,新闻标题中的人名艺术,《当代传播》2003年4期,P92。33. 刘云,论篇名语言的标记性,《云梦学刊》2003年4期,P104-107。34. 李晋霞、刘云,论定中V双+N双词汇化的制约因素,《当代语言学》2003年4期,P289-298。——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4年第3期全文转载。35. 刘云,篇名中的结构助词“的”,《语言文字应用》2004年第1期,P88-95。36. 李晋霞、刘云,新版《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详解》的贡献,《辞书研究》2004年第3期,P64-70。37. 刘云,篇名中的省略号,《汉语学习》2004年第3期,P32-36。38. 李晋霞、刘云,“由于”与“既然”的主观性差异,《中国语文》2004年2期,P123-128。39. 刘云,术语泛化的途径、特点和动因,《修辞学习》2004年4期,P14-17;选入《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科技联合出版社(2004年12月),P342-350。40. 刘云、俞士汶,“句管控”与中文信息处理,《汉语学报》2004年第2期,P56-62。41. 刘云、俞士汶、朱学锋、段慧明,现代汉语虚词知识库的建设,《语言文字应用》2005年第1期,P130-136。42. 刘云,“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的问题与措施,载李克武主编《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P203-211。43. 龙海平、刘云,《世界语法化词典》述评,《当代语言学》2005年第3期。44. 刘云、李菡,标题中的语词标记面面观,《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第1期,P83-87。45. 刘云,“PK”来了,《语文建设》2006年第1期,P58。46. 李晋霞、刘云,《现代汉语:历史与社会语言学》述评,《当代语言学》2006年第3期,P265-271。47. 李晋霞、刘云,从概念域看单音方位词语法化的非匀质性,《语言科学》2006年第4期,P3-13。48. 刘云,“被”字结构宾语隐现的制约因素,载邢福义主编《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研究新拓展》,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P207-216。49. 刘云、何婷婷,网络语言的前世今生,《网络传播》2006年第7期,P42-43。50. 刘云,现代汉语中的对举现象及其作用,《汉语学报》2006年第4期,P75-85。51. 俞士汶、朱学锋、刘云,面向自然语言理解的汉语虚词研究,载嘎日迪、吾守尔·斯拉木、德熙嘉措主编《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研究——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70-279,北京:西苑出版社,2007年2月第一版。52. 何婷婷、刘云,网络语言研究蓄势待发,《长江学术》2007年第1期,P8。53. 李晋霞、刘云,复句类型的演变,《汉语学习》2007年第2期,P20-26。54. 刘云,“中文信息处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江汉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1期,P93-95。55. 刘云,新兴的“开X”词语模,《辞书研究》2008年第2期,P152-154。56. 罗耀华、刘云,揣测类语气副词主观性与主观化,《语言研究》2008年第3期,P44-49。57. 龙海平、刘云,《变化中的欧洲语言》述介,《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4期,P314-316。58. 刘云,说“X门”,《汉语学报》2008年第4期,P80-86。59. 刘云,复句关系词语的离析度考察,《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6期,P15-21。60. 刘云,汉英机器翻译中汉语自动分析的难点,《长江学术》2009年第1期,P103-107。61. 刘云、龙海平,《语言接触与语法变化》简介,《当代语言学》2009年第1期,P86-88。62. 刘云,汉语词汇统计研究述评,《汉语学习》2009年第1期,P62-69。63. 刘云,“裸”族新词探微,《辞书研究》2009年第2期,P149-154。64. 刘云,复句自动分析的目标和意义,《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P40-44。65. 刘云、李晋霞,论频率对词感的制约,《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3期,P1-7。66. 刘云,双音节词重叠类型的功能解释,载汪国胜、谢晓明主编《汉语重叠问题》,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P110-119。67. 刘云、杨红,重叠论文索引(增补),载汪国胜、谢晓明主编《汉语重叠问题》,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P536-580。68. 李晋霞、刘云,论推理语境“如果说”中“说”的隐现,《中国语文》2009年第4期,P359-364。69. 刘云,汉语书面语的语码夹用现象及其语用价值,《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P190-193。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2期以论点摘要形式转载(P154)。70. 龙海平、刘云,《语法的起源:一种重构》述评,《当代语言学》2010年第1期。(P75-79)71. 刘云,“之X”的词汇化及其动因,《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3期。(P64-70)72. 罗耀华、刘云、樊城呈,《认知语言学与第二语言习得手册》(2008)介绍,《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4期。(P317-319)73. 刘云、王耿,现代汉语词汇的嬗变与中国当代社会的变迁,《华中学术》2010年第1期。(P313-319)74. 刘云,“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刍议,《咸宁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P81-83)75. 刘云,新兴的“被X”词族探微,《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P102-106) 2008年荣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一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2005-2006学年度获华中师范大学教师教学工作优秀奖二等奖。2007-2008学年度获华中师范大学教师教学工作优秀奖二等奖。2005年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奖,指导的学士学位论文《方块壮字的编码输入》 (韦名应)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一等奖。2006年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奖,指导的学士学位论文《浅析人名中的修辞》 (黄丽丽)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二等奖。2008年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奖,指导的学士学位论文《系统功能语法视角下的体育新闻标题》(王耿)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三等奖。2008年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奖,指导的学士学位论文《当代新词“X门”探析》(曾李)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