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急】政治论文,大家帮忙凑字数啊!至少凑到1600,现在1200……
多媒体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襄城高中 王方印
【摘 要】过去性、丰富性、综合性是历史知识的基本特点。现在我根据20多年来历史教学积累与近几年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经验,谈几点关于多媒体教学辅助历史教学的看法。
计算机辅助的多媒体能重现过去,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使学生"身临其境"学习历史、感受历史。计算机辅助的多媒体教学,可创设情景帮助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计算机辅助的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审美情感,感受历史,接受教育。计算机辅助的多媒体教学,可以强化思维力度,增强记忆效果,提高学生智能素质。计算机辅助的多媒体教学, 可以寓思想教育于历史知识传授之中,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的多媒体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审美情感 增强记忆效果 思想道德素质 提高学生智能素质
过去性、丰富性、综合性是历史知识的基本特点。历史是已逝去的人和事,不可能重演,也不可能用实验的方法使之再现,这给学习历史者带来一定困难。计算机辅助的多媒体技术利用文字、声音、图象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由于计算机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使历史教学突破时空限制,把几年、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以至上万年以前的中国或外国的历史现象“重现”在学生们的面前,拉近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时间距离,学生们宛如置于历史情境之中。让学生在视听刺激下接近历史、理解历史、掌握历史、探索历史、综合历史、概括历史。所以,它为我们提供了更理想的教学环境。现在我根据20多年来历史教学积累与近几年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经验,谈几点关于多媒体教学辅助历史教学的看法。
1、计算机辅助的多媒体能重现过去,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使学生"身临其境"学习历史、感受历史。
电视、电话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计算机同样具有拉近历史与现实这项功能。历史,是已消失殆尽的史实,距离学生遥远而又陌生,单凭教师的夸夸其谈,久而久之,不但不能引起学生共鸣,而且使学生厌学,失去学习历史的兴趣。但计算机辅助的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这一缺陷,通过多媒体展示历史文物图片,文献资料、历史地图、历史现象的模拟动画等多种形式把书本上的历史直观、生动地重现在学生面前,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棘手的事物简单化,平板的形象立体丰富化。学生在学习中"见其人,睹其物,闻其声"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探索欲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如:讲授《鸦片战争》这一节时,先后映示《林则徐虎门销烟画面》、《牛栏岗大捷》等投影片,在课外电教活动中放映《林则徐》爱国主义影片,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排除了分散注意因素,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又例如,在讲授《宋元时期的文化》时,就放映《毕升》科教影片。放映前向学生讲述观看的目的、要求,随着剧情的发生、发展、高潮,学生逐一观察、思考,尔后写观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使学生"身临其境"学习历史、感受历史知识。
2、计算机辅助的多媒体教学,可以创设情景帮助学生了解历史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知识的入门,柏拉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高中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逐步成熟,认知能力已处于较高的以文字符号为主的阶段,逻辑思维能力增强,独立性格初步形成,知识面大大开阔。多媒体教学,特别是CAI可为我们提供更多“理智型”的教学方式。对目前使用的内部结构严谨,理论性较强,理解内容增多的高中历史教材,CAI可解决逻辑问题,提供模拟和游戏,通过模拟问题情境,训练学生分析问题、作出决策、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并且可利用学生上电脑课学到的计算机知识、设计可由学生操作的课堂练习软件,体现人机交互智能的优点。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必然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实践表明,刺激强度大,变化性大,形象有趣的材料,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加强学生对重要知识的无意注意起到强化记忆的作用,进而达到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的功效。课本中重要内容的图片,可以成为大脑兴奋的催化剂,激活学生的思维。依据课本内容制作的小动画课件,可以马上把同学们拉到创设的情景中来。这样便可使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真正的爱好,感到这门学科值得去学。
例如讲授“战国七雄”中首先通过大屏幕播放电脑制作的小动画,用美化商鞅,丑化贵族,招人喜爱的动画创设出当时辩论的场景,让学生在幽默、愉快中尽快进入角色,使学生了解商鞅作为改革家的气魄、才华,又可让学生懂得改革的不易和改革在当时的必要性,同时投射出"商鞅舌战图",并向学生解释这是画师根据课文内容作出的商鞅舌战大臣的情景,中间席地而座的是秦孝公,商鞅这个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正在跟反对变法的贵族大臣们辩论。把动画、图片、课文内容对比给同学们,让同学们在多微空间中接受这节课传授的知识,学生兴趣大增,甚至能记住动画中部分人物的对白,比起教师口述,效果强多了,而且部分同学马上会继续翻看课本,看看课本上的描述,结果如何,顺其自然的把同学们的兴趣提了起来。
另外,插入歌曲、电影片段,同样能引起学生兴趣。现在的新教材,课本大字内容就这么一点点,且理论性较强,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善于创新,使学生认为枯燥无味的知识赋有新意。例如:讲《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一节时,先以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为导课,把同学们带入了蓝天白云,马羊成群的大草原,把同学们的兴趣一下子提了上来。然后伴随着一阵风铃声,屏幕上出现了一行文字"你知道他是谁吗?"和一幅图片,并与同学们交流,个别预习课文的同学喊出了"蒙古大草原"、"成吉思汗"、"铁木真"。这样,同学们在欣赏如画风景的同时,学到了第一个知识,并把思维拉回了课堂,蒙古英雄——成吉思汗。鼠标点击,风铃声再次响起,出现了"想一想"画面,"成吉思汗有哪些功绩呢?"老师播放《射雕英雄传》主题曲,在熟悉的旋律中,同学们喊出了不同的答案"统一中国"、"统一蒙古"……活跃了课堂气氛,5分钟后,自动播放节选影片《成吉思汗》,然后老师同同学们一起总结出成吉思汗的功绩,在观看影片、讨论中,同学们对成吉思汗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然后是几个电脑选择题、连线题,答对时电脑内是鼓掌喝彩声,答错时是语音"继续努力呀!",这种及时反馈的特点是传统课堂教学很难做到的,这样可以使学习方式多样化,内容生动有趣,在游戏中完成题目,在娱乐中接受多媒体带来的知识。最后,教师将通过大屏幕显现元朝疆域图,介绍疆域范围,东起大海,西到地中海沿岸……让同学们进一步认识成吉思汗和元朝。整个课件在讲课中一改传统历史教学的枯燥无味,让同学们在45分钟内愉快的从视觉、听觉中学到了知识,充分调动了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课后,同学都反映,这样上课真好!
3、计算机辅助的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审美情感,感受历史,接受教育。
中学历史教材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美育素材,若"汉魏之文苑、晋之清淡、南北朝以后之书画与雕刻、唐之诗、五代以后之词,元以后之小说与剧本,以及历代著名之建筑与各种美术工艺品,无不于教育之中行其美育之作用。"史之所存,美之所在,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座美育的宝库。这些具体、鲜明的美的形象不仅能感染学生,激发其对历史学习的浓厚兴趣,而且能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为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行打下基础。
如我在讲《中国近现代史》下册(必修)第一章《国共的十年对峙》第四节《抗日民主运动的兴起和高涨》的第四子目西安事变时,将电影故事片《西安事变》和纪录片《西安事变》进行精心剪辑,用于本节课的课堂教学实践,生动全面地展现了事变发生的背景、全过程和结果,以其特有的动态性再现了历史形象,配上《松花江上》的悲怆音乐,创设历史情景,激荡广大学生的心扉。通过不同画面的层层展示,详细分析何应钦为首的亲日派,以宋美龄、宋子文为首的亲英美派及中国共产党对事变的不同态度,进一步分析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的英明。最后教师用杨虎城将军在1949年9月17日在四川重庆被国民党特务刺死、张学良将军被囚禁的两组图画,揭露了国民党蒋介石背信弃义的丑恶嘴脸。这节课上的生动活泼,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战争是使文明衰落的最大因素,讲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先让学生欣赏电脑复原圆明园,这是一部艺术杰作,堪称"万园之园"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宏伟,最精美的皇家园林,使学生产生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增强艺术感染力,之后出示节选电影《火烧圆明园》片段和当今圆明园残景。最后播放出伊拉克战争后的乡村、人民。同时指出:电脑可以复原建筑图片,但无法复原曾经的辉煌与灿烂。正如"圆明园"图无法洗刷中华民族的耻辱。今天,当我们面对人民用智慧创造的杰作,如长城、金字塔时,该做怎样的思考呢?和平的重要性,特别是面对伊拉克文化古迹的惨败和艺术品的流失,让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战争是人民的头号敌人,然后播放节选自战争后人民困苦的生活,让同学们了解社会,了解世界,珍惜当前大好安定团结的状况,我们要坚决拒绝战争,维护世界和平.让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受到了教育.
4.计算机辅助的多媒体教学,可以强化思维力度,增强记忆效果,提高学生智能素质。
历史学科的知识具有过去性 ,具体性的特点。在历史教学中虽不能使逝去的历史真实再现,但可以借助各种媒体或手段获得与实体在结构上相对应的效果,给学生以真实,以神形显真形,仍能产生栩栩如生的效果,从而达到强化学生思维力度,提高记忆效果,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这方面且有相当的优势。
它通过剪辑了电影电视画面,动态电脑及教师精心编制的解说词等,把本不能再现的历史现象真实地或近似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它通过声、光、形、色、音等多种信息作用于学生,在学生的大脑皮层留下深刻的历史现象痕迹,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印象,提高记忆历史知识的质量。
例如宋元时期火药武器的发明, 利用计算机的功能把现代管形火器的鼻祖"突火枪"的构造及发射原理制成三维动画展示给学生,从而把原本非常重要但却无法使学生看到和感受到的历史知识, 借助计算机媒体生动、有趣、形象、新颖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生动的历史形象时,掌握了有关知识和概念。从而强化思维力度,增强记忆效果。
5.计算机辅助的多媒体教学, 可以寓思想教育于历史知识传授之中,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历史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性之一即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那么,历史教学的知识教学内容与思想教育内容的一致性,决定了历史教学过程应该寓思想教育于历史知识的传授之中。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爱憎情感、正义感,陶冶学生情操的有效途径。
创设情境的最好方法是借助于计算机的多种现代教学手段,把抽象的历史概念变成可以感知的历史形象再现出来,使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达到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例如讲《长征》一节,利用计算编辑机扫描,插播动态等功能,把长征中的一座座历史丰碑由远及近,由小到大连续不断地演示给学生,同时教师以恰当的情感,精炼的语言,把学生带入长征途中这种特定的历史环境,进而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激起了学生对红军长征艰苦历程的联想,使学生认识到正是由于有了这样一支钢铁的军队才取得了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从而加深对党和红军的热爱。
实践证明,计算机辅助历史课堂教学,还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扩大信息量等优势,为完成教学目的,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提供有效的保证。
以上仅仅是我在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中的一点体会,毕竟我们由于地区经济差异,设备配置有限度等方面原因受限制,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当今计算机远程网络教学、E-Learning实施工程等,已经普及开来,不久,计算机辅助的多媒体教学将继续改进发展成为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现在我们教师只有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掌握最新知识和史学理论,提高业务理论和课堂教学艺术,才可以在硬件配套后调动起各种多媒体为我们的历史教学贡献力量。
㈡ 战国时期为什么只有李悝变法成功又能得到善终
战国七雄并立时期,变法似乎成为大家快速提升国力、军力的唯一途径,尽管旧贵族集团一直鼓吹“利不百不变法”的陈词滥调,但七国都无一例外的采取过变法措施,其中大部分都半途而废,主持变法的大臣如吴起等人都下场不好。侥幸成功的商鞅等人最后也没有逃脱五马分尸的下场。但有一个人,不仅主持变法最早,还取得了事业成功和个人善终的双丰收。随着国力的增强、财富的积累,魏国开始全力打造战国第一支新军——魏武卒。初期建立时仅3万人,但这3万人待遇之高前所未有——入选者一律脱离奴籍,分百亩土地,免除徭役和田宅税,等于从奴隶直接过渡到小地主阶层。因此,这些武卒在爆发巨大战力的同时,对变法深深的感恩,对一切试图复辟的旧贵族势力本能的反感,这支军队的建立和发展成为变法持续的坚强护卫。
㈢ 初一复习资料
文科选典中点不错
理科的世纪金榜可以考虑
㈣ 为什么战国时期齐国和燕国的货币是一样的,而战国七雄其他国家的货币都不一样
一、战国时期齐国和燕国的货币都是刀币,刀币形状取象于山戎 、北狄等北方游牧民族渔猎用的刀类工具。最初流通在东方的齐国,后随着齐国疆土的扩大和与邻国交战,齐国的刀币流通范围逐渐扩大到燕、赵地区。
二、战国时期货币的最大特点是货币铸造的种类繁多,币制混乱。由于当时周王朝的势力渐弱,列国均各自为政,经济也自成体系,所以各国自行铸造货币,相互流通,形成了多币制和多币型长期共存并用的特殊局面。这一时期的货币从形状和分布上分为布币、刀币、圜钱和蚁鼻钱(鬼脸钱)四种。
1、布币:
布币是中国古代货币,因形状似铲,又称铲布,春秋早期出现,
直至战国晚期铸行并流通的铲形货币。“布”是“镈”的同声假借字,在古代通用。布币是从青铜农具鎛演变而来的,主要在三晋、两周地区通行。按布币形状划分,可分为空首布、平首布两大类。
最初的布币,保留着其作为工具的模样,留有装柄的的銎,原始而厚重,故称为空首布;后来逐渐减轻,变薄,变小,币身完全成为片状,称为平首布。平首布上面通常铸有地名或纪重的文字。后来王莽的新朝亦曾造布币。
中国东周时期的青铜铲形货币。春秋晚期出现,战国中期后广泛流通。主要在三晋、两周地区通行。从青铜农具鎛演变而来,从鎛得音称布;因形状似铲,又称铲布。
最早的布币首部中空,保留着作为工具时安柄的銎,称作空首布。后变为平首布,无銎,币身完全成为片状,便于铸造和携带。平首布上面常铸有文字,如“安邑”、“晋阳”等地名,“一釿”、“十二朱(铢)”等币值单位。把钱币作成鎛形,说明这一地区曾以此种农具作为交换媒介。后王莽复古,一度重造布币。
布币是对春秋战国时期铸行的空首布、平首布等铲状货币的总称。因其形状而得名。
2、刀币:
刀币是商周时期的工具青铜削演变而来的,所以刀币的柄端均有环,柄上有裂沟,形状上有针首刀、尖首刀、圆首刀、弧背刀等,主要流通在东方的齐、燕等地,后来又发展到赵、中山等国与布币并存。种类很多,有齐刀、即墨刀、安阳刀、针首刀、尖首刀、圆首刀和明刀等。上面铸有文字,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币制,废贝、刀、布等币。其后,王莽所铸造的钱币中有金错刀。
东方的齐国和北方的燕国主要使用刀币。刀币分“燕明刀”和“齐刀化”二大类型。刀币形状取象于山戎 、北狄等北方游牧民族渔猎用的刀类工具。由于齐刀面有“化”字文而称“刀化”。刀货形状刀背分弧背、折背、直背,刀首有平首,尖首之分,也是我国早期一种青铜铸币。
3、圜钱:
圜钱也称圜金、环钱,是一种中国古代铜币。主要流通于战国时的秦国和魏国。圆性,中央有一个圆孔。钱上铸有文字。一说由纺轮演变而来;或由璧环演变而来。是方孔钱的前身。
“圜钱”是中国战国时期铸行的一类圆形铜质货币,又称“圜化”,简称“环钱”,是我国先秦时期铜铸币四大系统之一,也主要是秦国的铸币形式。圜钱有两大类:一是圆形圆孔,比较原始;二是圆形方孔(由圆形圆孔逐渐演变而成)。初期圜钱的穿孔比较狭小,以后逐渐变大。圜钱的正面铸有铭文,反面则无任何文字。
4、蚁鼻钱:
蚁鼻钱是江淮流域楚国流通的货币,是从仿制贝转化而来的。由于楚国的经济、文化比中原各国落后,镈、刀、纺轮的使用也较迟,铜铸币就沿用了仿制贝的形态。蚁鼻钱的形制,为椭圆形,正面突起,背磨平,形状像贝但体积较小。
建国以来,蚁鼻钱多出土于河南、江苏。鬼脸钱则在湖北、湖南、河南、江苏、安徽等地均有发现,1963年湖北孝感野猪湖一次出土鬼脸钱5000枚面文为“咒”字,平均约重4.37克。以出土的地点墓葬和数量上看。蚁鼻钱铸行于战国早期(公元前5世纪),鬼脸钱则铸行于大约公元前4—3世纪的战国中晚期。楚国疆土开始时并不算大,以后疆土逐渐扩大,蚁鼻钱和鬼脸钱的流通范围也随之扩大,逐渐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形成了独立的货币体系。
㈤ 古人有“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的感人事例,这对我们有什么有益的启示
我们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同时我们要刻苦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
我找到了一份试卷附在下面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座号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七年级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面对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你也许在感到高兴的同时,又有点孤单。这时,最好的选择应该是 ( )
A、课余时间去找小学同学玩,对不认识的同学敬而远之
B、主动向新同学介绍自己,尽快融入到新的班集体之中
C、能沉默时则保持沉默,等待新的同学主动来找自己玩
D、时刻保持警惕,提防同学取笑,不让同学伤害到自己
2、理智的人使自己适应这个世界,不理智人的人却硬要世界适应自己。这句话告诉我们( )
A、面对环境的变化人类要去适应它 B、面对环境的变化人类要去改变它
C、面对环境的变化人类要去回避它 D、面对环境的变化人类要去珍惜它
3、在新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有很多新鲜事需要我们用良好的心态去感受。下面几种心态中不可取的是( )
A、看到新的学校,我觉得自己又有了一个全新的开始
B、看到新奇的实验仪器,我感到科学在向我们招手
C、看到新的同学和老师,我相信又会多一批良师益友
D、看到厚厚的教材,我觉得学习肯定很苦很累,前途渺茫
4、爱默生说:“要想得到别人的友谊,自己就得先向别人表示友好。”这说明我们在新同学面前( )
A、要表现宽容 B、要同喜同悲
C、要主动热情 D、要相互尊重
5、“友谊是天地间最可贵的东西,深挚的友谊是人生最大的一种安慰。”邹韬奋先生的这句话告诉我们 ①相聚在新的班级,我们应该团结友爱 ②同学之间应该建立亲密无间的友谊 ③深挚的友谊会给我们带来精神上的慰藉 ④我们进入七年级的目的是为了寻求深挚的友谊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彩虹的美丽在于他的七色光彩,班级的美丽在于 ( )
A、我们有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 B、我们每个人的独特性
C、我们有着共同的爱好和特长 D、我们共同的奋斗目标
7、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这句话告诉我们在班集体中 ( )
A、只要各司其职,做好自己的事 B、要团结协作,相互配合
C、只要努力学习,不要做其它事 D、要明荣知耻,是非分明
8、但丁说:“要是白松的种子掉在石头缝里,它只会长成很矮的小树。但要是它长在南方肥沃的土地里,它就能长成一颗大树。”这就告诉我们 ①白松不是一种优良树种,不能适应各种环境 ②个人离不开集体,良好的集体是个人成长的沃土 ③只有在良好的集体中,个人才能茁壮成长 ④土地与白松、集体与个人的成长并没有什么关系(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9、到了新的班级,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方式尽快地和同学认识,并结成好朋友,比如说 ①主动作自我介绍 ②主动了解和帮助同学 ③只与有相同爱好的同学相互交流 ④建议班集体开展一些小组互助活动 (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在班级篮球比赛中,个人的单打独斗难以取胜,如果注重整体协防,配合进攻,这样更容易赢得比赛,这说明 ①班集体中不能有个人才能的发挥与表现 ②一个人应该把自己融入集体中,服从于整体需要 ③班集体的成功需要成员的密切配合 ④各个成员的相互支持、相互配合能大大提高班集体的整体能力 (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③④
11、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求学期间曾游荡、赌博、醉生梦死,考试成绩不合格而留级。但不久他大梦初醒,认识到自己的放荡行为很不应该,便以虔诚悔过的态度罗列出自己的八大罪状:缺乏毅力;欺骗自己;轻浮;不谦逊;脾气暴躁;生活放纵;缺乏主见;缺乏反省。他还将上述八大罪状记入日记,以此自戒。托尔斯泰的学习也因此有了很大进步,后来,他终于成为全球闻名的大文豪。这一事例表明,决定人的学习成绩,甚至影响人一生前途和命运的主要是( )
A、学习习惯 B、学习方法 C、时间观念 D、学习态度
12、下列对新的中学生活认识正确的是 ( )
A、学习单调、负担过重 B、要积极适应,勇敢迎接挑战
C、新同学多,不便合作 D、太多的功课使学习不能专注
13、困难时,会感到学习太苦了;当自己经过刻苦努力,解决了学习中的问题时,会获得一种成功的快乐。”小琛的这段日记说明 ( )
A、学习是无法放弃的 B、学习是苦不堪言的
C、学习是十分快乐的 D、学习是苦乐交织的
14、在2005年6月《大河报》举行的高考状元学习座谈会上,几位高考状元强调,一个人成功与否,主要在于有没有学会学习和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就是要求我们做学习的管理者。对于初中生来说,做学习的管理者,应注意 ( ) ①学会自主学习 ②提高学习效率 ③科学安排时间 ④经常加班加点 ⑤减轻课业负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15、学习效率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那么你有哪些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呢?( )
(1)课前认真预习,了解教师讲课的重点;(2)多做课外辅导资料;(3)上课专心听讲,解决掌握知识难点;(4)课后复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A、(1)(2)(3) B(2)(3)(4) C(1)(2)(4) D(1)(3)(4)
16、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话告诉我们
A、学习要注重积累 B、学习节奏各有快慢
C、学习不能靠记忆 D、学习方式各有特点
17、培根有句名言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成才……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这句名言告诉我们 ①学习有利于完善、提高自我 ②学习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性格 ③只要多读书就一定能够成才 ④读书是一种高雅的生活情趣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8、小敏、小刚、小明是同班同学。小敏喜欢通过阅读来学习,小刚觉得听别人讲更容易学到知识,而小明觉得自己动手的事情更容易记住。这说明( )
A、小敏、小明比小刚要聪明得多 B、老师的教学方法各不相同
C、小敏、小刚、小明的性格各异 D、他们的学习方式各有特点
19、陶渊明说:“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这句话告诉我( )
A、早晨的时间是最宝贵的,我们应该特别珍惜
B、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的勉励自己和他人
C、应当抓住学习的宝贵时间,时光是不等人的
D、时光不可能倒流,青少年时期应该玩够玩好
20、荀子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这句话启示我们( )
A、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探索世界的奥秘
B、人都要学会登高山、临深溪等探险活动
C、每个人都要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现代理念
D、登高山、临深溪才能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二、解答题(60分)
21、有一个班集体学习氛围很好。口语优异的英语课代表每天为同学们用英语讲一个小故事;酷爱文学的语文课代表为同学们精心选取“每日一句”;数学特好的数学课代表为同学们精心准备“每日一题”;思品课代表则每天准时为同学们播报“每日要闻”……这些活动不仅极大地培养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同学们学到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在期末班级评比中,该班以明显优势赢得了“优秀班级”称号。
(1)这段材料体现了该班什么特点?(3分)
(2)进入中学以后,我们都有了自己新的班集体。请你说说,我们应如何创造一个优秀的新集体?(6分)
22、小华在小学时,是个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可是进入初中后,随着科目增多,小华感到时间不够用,成绩有很大的滑坡,他父母很着急,小华也是忧心忡忡。
(1)你认为造成小华忧心忡忡的原因可能有哪些?(3分)
(2)面对忧心忡忡的小华,你准备怎样来劝导他?(6分)
23、一天,小鹰、小鸭和小鹿在小河边发现了一箱水果,它们决定把这箱水果拖到动物俱乐部去。于是,各自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系在水果箱上,一头系在自己身上。小鹰想从天上飞过去,就用力往天上拉;小鸭子想从水里游到目的地,就往水里拉;小鹿则想走大路,就往大路上拉。结果是水果箱一动也不动。
请你想一想:
(1)水果箱一动也不动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2)这一实例对于我们创建优秀班级有何启示?(5分)
24、进入初中,科目增多,难度加大,老师讲课的方法也变了,学校、家长对同学的要求也高了。有的同学很快适应了初中学习新的特点,而有的同学不适应这种变化,于是逐渐变得厌学,甚至逃学、经常违反校纪校规。那么你通常对“学习”是如何理解的?是享受,是痛苦,还是……说说理由。(6分)
25、升入中学,我既兴奋又紧张,一切对我而言都是崭新的,新校园、新同学、新老师……看到周围一张张生动陌生的脸,我真想和他们交朋友。但每当看到同学们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时候,我又感到自己很孤独。我比较内向,不善言词,不敢主动和他们打招呼,为什么他们不主动和我说话呢?我为什么不能融入到他们之中呢?(摘自一个中学生的日记)
(1)你有过这样的体会吗?你遇到过这样的难题吗?(3分)
(2)面对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你是怎么做的?(4分)
(3)请你帮日记的主人出出主意,该怎样走出孤独的困境?(5分)
26、进入初中,学习的科目增多了,难度加大了,老师讲课的方法也变了,学校、家长对同学的要求也高了,有的同学不适应这种变化,于是逐渐变得厌学,甚至旷课、逃学,经常违反校纪校规,为了引导同学深刻反思自己的行为,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热情,班主任决定召开一次以“学先贤事迹,做学习主人”的主题班会。
假如你是该班的一名同学:
(1)请你对那些厌学,甚至旷课、逃学的同学的行为作出评析(4分)
(2)古人有“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的感人事例,这对我们有什么有益的启示?(4分)
(3)请你再收集一些劝学的格言或勤奋苦读的事例与你的同学进行交流。(4分)
(4)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要缩小差距,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4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B 2A 3D 4C 5A 6B 7B 8C 9D 10C 11D 12B
13D 14A 15C 16A 17B 18D 19C 20A
二、问答题
21、⑴每个人都各尽所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⑵创建新集体、优秀的集体,需要全体同学与老师一道共同努力:要确立共同的目标,作为前进的动力;要每个同学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各尽其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要班级成员团结协作,互助前行,使每个人能在集体中不断成长。
22、(1)做事太拖拉,常常拖到最后一分钟才动手,事情越积越多;制定的目标不切实际,不能实现就心烦意乱;从来不制定学习计划,做事太随意,顾首不顾尾;不习惯花点时间去衡量哪些任务需要优先处理(2)寻找自己落后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习的时候,多注重效率的提高,科学地安排时间;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这样,成绩就一定会提高。
23、(1)没有团结合作。(2)团结协作才能把事情办好。只有团结协作,相互配合,我们才能奏出最优美的班级乐章。每一位同学都要做班级的主人,要和同学们团结协作、互相前行。
24、学习,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苦乐交织的。因为学习是一个探究和发现的过程,需要克服困难,刻苦努力。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发现自身的潜能,获得一种不断超越自己的快乐。
25、(略)
26、(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对青少年的学习权利和义务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作为青少年学生有责任和义务通过受教育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为自己将来能更好的报效祖国和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厌学,甚至旷课、逃学的行为是没有很好地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的表现,也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2)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把握好自己的学习生活,刻苦学习,提升自我。(3)格言: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为学须及早,人生容易老;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少年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等。事例:匡衡凿壁偷光;范仲淹“啖粥”苦读等。(4)要明确学习目的,树立远大理想,使自己有前进的不竭动力;要向学习好的同学看齐,并能虚心地向他们请教;要增强自己的自律意识,专心致志地学习;要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并切实执行,做学习的管理者。
㈥ 分别举出秦始皇、汉武帝的功与过
评价汉武帝
功:
政治: ①地方实行刺使制度,利于对地方的管辖,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古代史》p35)
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古代史》p35);
③推行察举制,利于选拔人才,扩大统治基础。(《古代史》p35)
经济:
①把地方的盐铁经营权和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发五铢钱,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古代史》p31)
②平定物价、征收工商者的营业税和财产税。(《古代史》p31)
③重视兴修水利,治理黄河。(《古代史》p37~28)
思想文化教育:
①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从此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古代史》p31)
②在长安创办中央太学和地方郡国学两级官学。(《古代史》p31)
军事外交:
①派卫青、霍去病率兵与匈奴进行3次大战,重创匈奴。(《古代史》p41)
②派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前所未闻的西域资料,密切了和西域的关系,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丰富了中原的物质生活,为后来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基础。(《古代史》p42)
③先后在西南夷地区设郡,加强对西南夷边疆地区的管辖(《古代史》p43)
④在南越(两广地区)设南海等九郡,进行有效的管辖(《古代史》p43)
⑤和日本、朝鲜交往。(《古代史》p44)
不足:
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专制不利于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②好大喜功,连年发动对匈奴的战争,虽然是匈奴再不能与西汉抗衡,保护了中原农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但巨额沉重的军费,增加老百姓的负担。
秦始皇
功:
1,统一六国,可以说,没有秦始皇,就没有现在这么幅员辽阔的中国。
2,统一度量衡,这个不用说,就算是现在,全世界也在逐渐统一,现在叫国际化标准。
3,修建长城,长城在修建的当时,自然劳民伤才,但却掩盖不了其在以后防边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4,统一货币,绝对推动了生产力
5,支持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成功的变法,将中国从奴隶制社会送入封建社会,也为未来中国一统打下坚定基础。
其他功劳,我也说不清了,但绝不止这五条。
过:
1,焚书坑儒,这无疑是对中国文化的一个承重打击。
还有什么其他的我也说不清了,如果杀人多,也算的话,那就也算上吧。
秦始皇是个暴君,很多人都这么说,但是他绝对是功大于过的。秦始皇陵,兵马俑,长城虽然在当时来说,都是老百姓的深重苦难,但是今天要没有这些的话,咱们中国就少了三样让世人惊叹的奇迹了。
㈦ 初一上学期政治的复习资料
复习资料如下:(已上传)
㈧ 历史名人的资料
在我的认识里,评价一个君主到底是暴君还是明君,要看他做的什么事来判断,亦或者是功大于过亦或者是过大于功来看待。
嬴政生活的年代是战国的末期,当时战国七雄之间彼此攻伐无度,最受苦的就是列国之中的百姓。周朝建立八百年的时间里,诸侯国之间频繁的攻打,由起初的几百个诸侯国,发展到最后变成七个诸侯国之间彼此攻打。
从这个层面上来看,秦始皇的功劳绝对大过他的过错,在我看来,修皇陵确实奢侈了一些,但正因为如此,还给我们留下了足以震慑世人的秦兵马俑。
总之我认为,秦始皇算是个明君。
㈨ 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思想,军事等方面谈谈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特点
(一)政治经济的改变
就政治上而言,春秋战国时期是历史上第一次大动荡的时代。从周平王东迁洛邑,到战国末期,这个时期的政治争斗非常激烈,奴隶和平民的起义暴动不绝於书,各国诸侯和贵族集团的争斗愈演愈烈,弑君亡国屡见不鲜,大国争霸,小国结盟,干戈不息。号称「天下共主」的周王室已经失去了对各国的控制和尊严,它的统治地位和权威急遽下降,实际上已沦为附庸。另一方面,诸侯和卿大夫的实力不断膨胀,所谓的「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是实际上主宰著这个时代的诸侯国。春秋后期,鲁国三分公室,郑人「铸刑书」,晋国「铸刑鼎」,就是政治制度改革的徵兆。战国初年,田氏伐齐,韩、赵、魏三家分晋,标志著旧的依靠宗法制度维持的奴隶制政权已经走到终点,新的地主政权已经在我国上正式确立。
在经济上,由於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导致生产关系的一系列变动。铁制农具和牛耕已经相当普遍,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使自由农民和手工业工人一天天的增加,势力也渐渐扩大。奴隶的主人无法继续迫使奴隶和农民继续到「公田」去集体劳动,导致井田制度逐渐瓦解。於是从春秋中叶开始,有些国家从改革分配的关系著手,慢慢的对生产关系作一些调整:在不同程度上承认土地的私有权。鲁宣公十五年,鲁国「初税亩」;昭公四年,郑国「作丘赋」;哀公十二年,鲁国季孙氏「用田赋」。进入战国以后,许多国家竞相实行「变法」:魏国任用李悝,「尽地利之教」,实行「平籴法」;楚国任用吴起;韩国任用申不害;秦国任用商鞅…,都作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以商鞅的二次变法比较彻底,明文规定「废井田」、「开阡陌」,允许买卖土地,奖励耕战。这对於解放生产力,巩固地主政权的经济基础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於是,到了战国中后期,城市日益扩大,有得相当繁荣,商品交换活络起来,交通逐渐发达,各地区之间的连结越来越紧密,全国统一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了。
(二)社会阶级的变动
春秋战国产生了「士」的阶层,为散文的创作提供了必要的人才条件。因为奴隶制度的崩溃,使原来的「世卿世禄」制度遭到冲击,各国贵族出现分化
,其中有一部份的人地位下降,沦落为「士」;另一方面,由於人生依附的关系松弛,大量奴隶变成了自由的平民,他们当中有一些杰出人才脱颖而出,表现出高度的聪明智慧,构成「士」的主流。这些出身不同的知识份子,往往具有某种专门的知识与特长,它们积极的从事政治、外交活动,到处游说诸侯,献出对策,甚至著书立说,极力宣传自己的主张,在社会上发挥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因此从春秋中期开始,一些开明的君主就大力搜罗各种人才:齐桓公重用管仲、隰朋、鲍叔牙;秦穆公重用百里奚;楚庄王用孙叔敖;吴王阖卢用伍子胥、孙武;越王句践用范蠡、文种…这是他们能称霸诸侯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到了战国,社会上更进而出现「养士」之风,这是为了更积极的延揽士人,为自己的势力扩张作准备。例如:齐宣王在齐都临淄的稷下建立高门大屋,设为学宫,招待天下文学之士让他们「不治而议论」,专门从事学术理论工作,称之为「稷下先生」。而齐国的孟尝君更是「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此外如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及后来的秦相吕不韦,养士都在三千人以上。这个时期,各国的统治者对「士」看起来都相当礼重:如:魏文侯师事子夏、学者邹衍来到赵国,平原君「侧行敝席」;来到燕国,燕昭王「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授业」。这些举动使得「士」的队伍迅速扩充,为文化思想的繁荣造就了宏大的作者及读者群。
(三)文化思想的影响
在思想上,春秋战国是一个解放的时代,学术上的约束被打破,风气也跟著自由起来。从春秋末年起,文化的薰陶范围渐渐下移,教育逐渐向平民开放孔子便开创了私人兴学的先例,他以有教无类的精神,教授三千名弟子,其中精通六艺的有七十二人,他们在将孔子的学说宣扬开来,於是形成了儒家这医学派。由此可知当时的平民已可自由的接受教育,学习知识。进入战国后,讲学从师以及著述之风更加兴盛,出现越来越多的思想家。像: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邹衍、慎到、公孙龙…都是暨讲学,又著书的的士人。此时因为学说的不同,出现了不同的派别,各派别之间又争相著述立论,形成百家争鸣的情况,其中较著名的学派及代表作有:儒家的《晏子春秋》、《伦语》、《孟子》、《荀子》;道家的《老子》、《庄子》《列子》;墨家的《墨子》;法家的《韩非子》;名家的《尹文子》、《公孙龙子》;阴阳家的《邹子》(现已亡佚):纵横家的《苏子》、《张子》;杂家的《吕氏春秋》;小说家的《宋子》(已亡佚);农家以及兵家等。每一家都有大批门人弟子,其中内部又会分为不同的派别和集团,代表著不同阶级和社会集团的各种哲学和思想。这时的思想非常活跃,他们互相驳难,展开辩论,自由抒发己见,成为我国学术史上最另后人羡慕的黄金时代,也是我国哲学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此时的各家学派,将自己的思想主张记录下来,并加以发表,就成为文章著作。而为了要扩大它们的影响力,增强它们希望达到的效果,使广大群众和帝王贵族产生兴趣,易於接受,这些作家们於是非常讲究文章表达的方式,注意结构、修辞,力求语言生动,表现出它们所要的形象意境,甚至大量采用历史传说、寓言故事,民歌谚语以及比喻、夸张等手法,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将他们的思想观念传达出来。因此这些哲学和史学著作,便同时具备一定的文学性质,也就成为我们所谓的「散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