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行纪检工作经验。
如果是干事的话,就从平时做的工作出发。谈谈工作中的细节,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再说说自己从中得到什么了 最后写一下自己今后的……
希望对你有用
2. 如何学习其他纪委的工作经验和方法
业务工作参考学习资料
3. 纪检监察干部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纪检监察干部应具备三种基本素质,即坚定的政治素质、过硬的业务素质以及良好的道德素质
坚定的政治素质:纪检监察工作是党性、原则性、政策性、政治性很强的工作,坚持党性原则特别重要。作为新时期的纪检监察干部要始终保持党性坚强、政治过硬,做到政治上清醒坚定,在重大问题上旗帜鲜明,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在关键时刻和重大事件中经得起考验。
过硬的业务素质:为适应新时期纪检监察工作的需要,纪检监察干部必须具有丰富、扎实的业务知识,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这是新时期对纪检监察干部的客观要求。因此,纪检监察干部要积极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学习党的政策理论、法律法规、纪检监察业务知识和多个领域的相关知识。要深入一线,参与办案,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总结经验。
良好的道德素质:纪检监察干部肩负着教育、挽救、监督、处理人的工作。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则,做出表率,自己要站的稳行的正,过好权力关、人情关、金钱关、情色关,始终保持道德的纯洁性。同时,还要具备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敢于碰硬的勇气,正气凛然,刚正不阿,尊重事实,以理服人。
纪律检查委员会是党的机构,是党的"两委"之一(即党委、纪委),是"五套班子"之一(即"五大家"--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纪委)。
它是党的一届委员会,不是党委部门,其规格高于党委部门(即宣传部、统战部、组织部、政法委等),是专司监督检查党的机构和党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情况,查处违纪党组织和党员的机关。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简称纪委)按照党章规定履行职责。
4. 如何积极主动适应纪检工作新常态
当前,城乡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基层纪检监察工作如何主动适应这种变化了的新形势?这是各级党委和纪检监察部门必须认真思考和实践的重大课题。
一、审时度势,在把握客观背景中辨方向明目标
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党和国家在城乡的方针政策、市场经济发展环境、县域经济发展形势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内涵等都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给基层党政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是城乡社会发生了变化。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明显,要求善于运用市场手段来推进工作;农村利益主体多元化,传统的利益格局被打破,要求善于利用利益协调平衡机制来推进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基层党政组织的职能和权力发生了转移,对社会实施有效管理的难度不断增大,等等。这些新的变化既拓宽了纪检监察工作途径,丰富了其内涵,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当前部分党员干部对这种变化认识不清、把握不准,思想观念、思维方式、领导方法还停留于计划经济时期,不善于吸纳和运用先进的经济思想和经营理念,不善于运用市场手段解决矛盾和问题等,这迫切需要在开展纪检监察工作工作中研究如何教育、引导干部群众主动适应新变化,推动县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二是法纪政策发生了变化。党和国家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更加规范、刚性、严密,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初步建立,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能进一步强化。这为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提供了制度和法纪保障。但是,如何结合县域实际,既综合考虑执纪执法的基础和条件,又切实维护法纪的严肃性和执法的严密性,创造性地执纪执法,进而优化环境,推进县域发展,是执纪执法机关尤其是纪检监察机关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三是行政区划发生了变化。各县2003年10月实施乡镇改革,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政治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体制机制上为推进包括党风廉政建设在内的各项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如何建立与新形势相适应的纪检监察工作新机制,进一步提升干部素质、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服务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进而更充分地实现好、发展好和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是纪检监察工作的重点。四是党风廉政建设内涵发生了变化。随着经济体制转型,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基本内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其手段已由原来单一的依靠法纪政策向遵循法纪与市场规律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相结合转变,范围已由党员干部队伍、党政组织向全体党员干部群众、各级组织和经济发展所涉及的方方面面转变,内容已由教育、监督、保护、惩处向纯正党风政风民风、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转变,工作重点已由抓典型、严教育、重查处向标本兼治、着力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转变,工作环境已由封闭式管理型、集权化模式向开放式服务型、民主化模式转变,等等。这对与时俱进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如何在**找到结合点和突破口并进行创新,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五是公民维权意识发生了变化。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程加快,党务、政务、村务、厂务公开,群众法律法规意识明显增强,加之交通、通讯、大众传媒等快速发达,群众通过电话、电视、网络等渠道来维护自己合法权利更加方便。这充分调动了干部群众在维权中自发参与党风廉政建设的积极性,形成全民重视和参与党风廉政建设的良好局面,但如何坚持以人为本,综合运用法律、政策、市场等手段维护群众利益,如何因势利导,把群众维护自身权利与维护地方形象和整体利益有机结合起来,是对各级党组织和干部的挑战。因此,各级党委、纪检
监察部门要从这些变化中深入思考:如何在变化中明方向,如何在不利中找有利,如何在调整中明职责,从而做到抓住机遇求突破,应对挑战添措施,把党风廉政建设和纪检监察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二、与时俱进,在不断开拓创新中见成效求突破
紧扣发展第一要务,深入推进“两个优化”。发展是第一要务。实践中,我们把纪检监察工作职能定位在“两个优化”上,经济社会发展和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纪检监察部门要充分履行抓环境建设工作的牵头职能,切实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和干部成长干事创业环境,多层次、宽领域地解决影响社会风气、阻碍经济发展和群众反映的热难点问题,为全民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既要从严查处典型,又为那些受到诬告乱告者澄清事实,为安心工作、干事创业者营造更加?松和谐的环境。要把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作为检验“两个优化” 是否落实的客观尺度,标准就三条:以项目为载体的招商引资成效是否显著,以干部为龙头的全民创业的氛围和效果是否明显,以党风政风为带动的社会风气是否进一步纯正。
抓住干部这个关键,切实增强执行力。干部是决定因素。要紧紧抓住干部这个关键,正视存在的问题,突出重点,加强教育监督管理,在提高执行力上抓出新的成效。把为地方发展选人用人、“零成本”使用干部作为一项长期的制度持之以恒地坚持。以深入开展保先教育活动为抓手,建立健全干部教育管理制度,着力解决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学习不勤、精神不振、作风不实、生活不廉等突出问题,构建保持共产党员和干部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不断改造和提升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加大督查和责任追究力度,确保政令畅通和决策落实,对政令不畅、执行不力、给县域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的党员干部,必须引咎辞职或责令辞职,并给予纪律处分,让其为自己的行为切实承担起责任。
抓住利益这个要害,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省委书记强调,干部陷入非法利益格局,不仅是市场配置资源的最大障碍,而且也严重败坏了党风政风,玷污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从县域发展实际来看,我们以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为契机,运用市场手段处置闲置资产和配置资源,不但实现了资源(资产)效益的最大化,而且维护了群众利益和社会公平;而极个别干部陷入非法利益格局,受到查处,理所应该,全体干部应引以为鉴。总结这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不难得到一个启示:必须运用利益协调平衡机制来推进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要通过深化改革,斩断非法利益链条,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有效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把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切实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确保农(居)民这个利益主体的利益不受损害;要加强对国有资产、财政资金、机关“五费”、乡村债务等管理,重拳惩治抓挪公款、挥霍浪费、公车私用等不良行为,确保有限的发展资金(源)发挥最大的效益;要深入推进行政执法部门改革,切实规范执纪执法行为,有效制止部门特权行为和“收费养人”现象。
扭住制度这个根本,规范改革发展行为。制度建设是根本。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一种“好人假定”的思维定势,总是把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简单地寄希望于个人主观世界改造、党性修养锻炼等方面。事实上,这种缺乏刚性约束的号召很难产生较强的规范性和影响力,以致于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政绩工程等现象得不到有效遏制。相反,如果我们借鉴市场经济学理论中经济人的“利益假定”,从人的最坏处着想,去推导原理、设定制度、衍生方法、规范程序,完全能形成一整套更加科学、完备、管用的制度规范改革发展行为。因此,要切实做到以制度管人、机制管事,重点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创新干部岗位责任制及考察考核制、县乡党政“一把手”监督管理规定、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制度、大额资金调度集体研究制度、重点项目工程建设管理制度等,切实规范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行政行为,进而树立良好的党风政风,营造人心思干、齐心谋发展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