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培养特长
有些学生在写字方面有着明显的兴趣,并且进步很快。有的爱模仿老师的板书,且模仿得像模像样的。这些在写字方面有着特殊爱好、拔尖和特别擅长的学生,就是“书法特长生”。
我校把这些书法特长生组织集中起来,成立了校“点点”硬笔书法组,由笔者担任辅导老师。由此,南通市十五规划课题《书法特长生的培养与研究》在我校应运而生,并于2002年4月顺利开题。下面笔者就如何培养书法特长生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让学生学会欣赏。
眼“高”才能手“高”,所以要先让学生学会欣赏。为了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书法氛围,笔者在书法培训教室悬挂、张贴了许多优秀书法作品(这些作品有的出于学生之手、有的是老师创作的、有的是从报刊裁剪的)。每星期安排一节书法欣赏课,让学生知道书法作品美在何处,体会书法艺术美,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书法鉴赏能力。为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笔者让学生对同伴们书写的作品进行互相点评、讨论,指出优点,提出不足,让学生在评价中提高。
二、让学生学会临帖。
古往今来的书法家们无一不是从临帖入手,进而创作,成为大家。因此,在教会学生基本书写知识的基础上,笔者就让学生开始临帖。因为书法特长生已具备一定的书写技能,所以在教材的挑选上,笔者在教学时采用古代的优秀碑帖(诸如《灵飞经》、《黄庭经》)作为范本让学生临写。
1、观察。在特长生的培养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个学生非常认真刻苦,常常将一字练上几十遍,但就是不能临得很像,不能令其满意。他就会急得直跺脚,心烦气躁,哀声怨道。这个现象引起笔者的思考,经过认真分析,发现他的主要问题在于临帖时不会观察。根据这一典型现象,笔者在教学中教给了书法特长生们“在临写中比较”这一观察方法,将自己临写的笔画从长度、弧度、角度三个方面去进行部分比较,从笔画间的远近、位置、空间距离三个方面去进行整体比较。让他们通过观察比较,从中找出不当处,抓住关键,待到再次临写时将之改正。这样坚持“比较”下去,一而再,再而三,学生临写的作品就会不断以趋神似。
2、思考。思维训练不仅在数学教学中十分重要,同样在书法学习中也要教会学生思考。在平时书法教学中,笔者注重学生在学习书法时的思维训练,让学生积极思考,开动脑筋,自行解决写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时时给自己提问“为什么要这样写?”“为什么这里总是写得不好?”,自己设法找出问题的根源。在学习中,鼓励学生要“打破沙锅问到底”,自己找出写字的规律。每本字帖的风格不同,在结体和笔法上也都有自己独特的规律,要临像一本字帖,就必须在练习中领悟它们的特点,总结他们的规律,以求融会贯通,从而达到“我手写我心”的状态。
3、临写。众所周知,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视觉艺术,最终是要将你“胸中的成竹”写在纸面上,这就需要我们通过练习来实现。“语文教学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可见,学生的书法学习需要不断的技能训练来实现。我们每天安排中午半个小时的时间让学生临帖,从笔法到结构,一环紧靠一环,循序渐进。先让学生通篇临写,再进行单字训练,最后又会到通篇临写这个环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学生的字练得像模像样,很令教者满意。
三、让学生学习创作。
当学生临一本帖达到一定的水平之后,笔者就开始让学生创作。对小学生而言,集字法不失为一个好的创作方法。首先让学生了解书写内容,继而让其从字帖中去找“字”。字帖中有些字有现成的,而一些没有现成可找的字,可让学生对字帖中的字通过拆卸、拼凑等途径完成,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很有当前练的字帖的味道,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练习书法的兴趣。另外还可以通过投稿、参赛,增强学生学习书法的信心,达到最终学好书法的目的。
通过近一年的书法培训,这些书法特长生的字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他们的作品在《中国钢笔书法》、《青少年书法》等专业报刊发表作品二十余幅,在各级各类大赛获奖五十余次,“点点”硬笔书法组还被《钢笔书法报》作了专题报道。
通过书法的学习,这些书法特长生个体的道德情操、艺术修养、非智力因素也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⑵ 什么特长好培养
怎么跟我似的。。。。
那就画画吧~我喜欢画画~~~~
关键还是在于你喜欢什么~
可。。。选一个喜欢的好像也挺难得。。呵呵
你这个问题我也想知道呢~~呵呵
⑶ 个人爱好及特长怎么写
个人爱好及特长的描写需要围绕求职意向展开,同时要能体现于工作,爱好越具体越好,最好写上一两项体育爱好,切记不要无中生有等。
1、围绕求职意向
如果想做技术的,就写上网页设计,趴技术论坛,参加技术聚会,在知乎、网络上给人回答问题等,甚至可以把你豆瓣上喜欢阅读的书籍做成豆列,放到兴趣爱好里,让人感觉你就是天生喜欢技术的。
2、兴趣体现于工作
某些职位和兴趣爱好有相当紧密的联系: 比如销售类的职位需要一些经常参加团队类、竞争类的活动的人;财务会计类的职位需要踏实做事的人,可以有一些阅读类的兴趣爱好。建筑方案设计的职位就需要思维能力很强的人,那么在爱好中就要突出自己思维的活跃性,缜密性,以及逻辑性。
不妨写上羽毛球等日常生活中经常玩的运动项目,既没有高抬自己大多数时间都在捡球的水平,又没有让招聘经理失望。
5、切记不要无中生有
很经典的一个例子,一个人在简历中写了自己的特长是篮球,而自己却没有碰过篮球。结果在公司活动中,老板叫他找5个人去打篮球。结果可想而知,真实的水平暴露了,也让人对你的诚实产生了怀疑。
(3)特长及培养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首先,在写个人的爱好特长的时候不要过于浮夸或者不接地气,最好是要有实际发生过或者能实践证明的事情。
其次,在写个人的爱好特长的时候不要随波逐流,盲目从众,而是要结合自身的性格特点、工作性质等,描述实际的特长。
⑷ 特长的培养
我觉得特长的培养主要看你对什么最感兴趣,你现在学校,时间还比较充内裕,可以学习容桥牌,网球、桌球,如果对文学感兴趣,还可以写文章投稿,或者写小说出版,如果对娱乐感兴趣,可以练习唱歌。
另外看你学的什么专业,可以培养与专业有关的兴趣爱好,对以后的工作也有帮助。
确定自己喜欢的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一定要持之以恒,不要轻易就说放弃,人的起步往往很难,但是坚持下来就好了,不行的话可以和室友一起学,互相切磋,互相勉励,共同进步。
⑸ 专业特长的如何培养
1.你和他一起商谈,主要注意他的意向、特长,他应该会给你一个模糊的答案,你要自己去想一下,或是开导他,让他自己能意识到自己想要的、需要的。还有勉强是不行的,就算得到的结果还不错,但是孩子会受伤的。
2.像是国画、高雅音乐等,不是我说,它们是不错,但是没用!还很枯燥,现在的孩子不是很愿意接受,当然,如果他自己很喜欢这些你可以让他学,课外兴趣。
3.看看社会的走向。现在还多人学教师(各科都要好)、会计(数学要好)等专业,但是以后不好找工作。因为很多人学。你可以选择一些中国才起步的东西。我举个例子,有几个家长不太喜欢的行业:漫画家、插画师(都需要绘画底子)、游戏设计师(电脑精通)等,我本人觉得这类行业如果有真才实料在中国最起码这个世纪很有发展。就因为中国这方面人才太少,还有刚起步。而且在些方面讲,它很能挣钱。像现在流行的平面设计之类的,到这孩子在社会时可能已经不希奇了,所以只能做好把握了。 还有,他成绩一定要平衡,不然以后会累的,英语要学出来,会有用的。不要高分,门门100有什么好的?孩子身心疲惫,而且中国的教育是很腐败的,你或许自己也明白,但是很多家长只是“嘴里知道知道,心里别扭别扭。”中学能一直在80分左右平衡就够了。英语还是好点吧... 让他打篮球吧,能长个子的,男孩子还是高点好。 注意外表也不错,这不是女孩子的专利,人嘛,总爱漂亮的,有时老板看一个人的气质就会有决定的。 让他多看书,各方面都要有,不要只是语数外物理化的,小说、记实、小语各种各样的。可以写读后感,不是作文那样的!!那样就没意义了,还会厌烦。知识的广泛会让他更吸引人,更有发展空间。 可以学下棋,培养耐心开发思维,好沉着冷静的做事。但怕他没那个耐心.... 不要阻碍他的游戏,这不太好说明白,还是举例子:一个孩子喜欢玩电脑游戏,家长不给怕会上瘾。于是孩子就在外面玩,家长就不给他零花钱,没钱也玩不了了。孩子中午不吃饭,把钱留着玩还晚回家,就说学校加课。家长派人接送,他逃课。这就没完没了了。不只电玩,别的也会有这种情况。
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才对,给他每天或每周玩多长时间,规定好,还可以加入他的游戏,成为同伴孩子和你就会更亲近。
⑹ 特长生兴趣的培养有哪些方法
学校做为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也是特长生培养的主阵地。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陈腐的人才观、学生观、教学观,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教师的思想。再加上不完善的课程体系和单调的教育手段、相对狭窄的特长发展空间,以及来自社会和家庭方面对特长教育的偏见等,都构成特长生培养的障碍,制约和阻碍着特长生培养的顺利实施。另外在特长生培养实践过程中,由于对特长教育与素质教育内涵的理解不同,还容易产生误解,使特长生培养步入误区。
一、特长培养中的障碍因素。
特长培养的障碍主要来自两大方面,一是教师和学生家长的思想障碍,二是特长教育环境贫乏和教育内容的单一化。这是农村中小学特长生培养的两大障碍因素。
1智育第一分数至上的思想障碍。
在特长衔接培养实验之初,特长生培养遭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首先是学生家长,许多父母担心孩子在学校里搞特长会影响文化课学习,千方百计阻挠学生参加各种特长培养和训练活动,如拒绝物质支持,找亲朋好友甚至老师劝阻参加特长活动的学生"改邪归正"等。还有部分教师对特长教育也很不理解,对特长生培养持观望态度,既不主动参与,也不热心发动学生。某些初中教师在课外活动时间把学生关在教室里学习,阻止学生参加特长培养活动的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行为的背后,反映出部分教师和学生家长存在着智育第一的思想,只要与学生文化知识学习没有直接关联的事情一律排斥,认为学生不把所有精力投入到书本知识中就是不务正业。可见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思想,"分数"作为人才的标准是中小学特长生培养的主要思想障碍。不排除这些思想障碍,特长教育就很难落实到学生中去,特长生培养也将成为一句空话。
为克服思想阻力与偏见,放手特长培养,课题组把更新教育观念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首先,成立"特长教育办公室",统一协调有关工作,先后出台《关于培养优秀、特长、拔尖生的意见》、《中小学教师骨干系列管理办法》等文件,以求方向明确,统一认识;其次,把端正教育思想的工作落到实处,措施是把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帕夫雷什中学》作为教师的必学书目,人手一册,定期考试,不及格者定期补考;还出版内部刊物《高密师训》,提出不同时期的学习重点,提供学习资料及国内外进步教育思想,出版报纸《高密教育》,交流我市教育信息,推广各校先进经验;第三,确立了几处基础比较好的小学、初中、高中作为实验点校,点面结合,具体指导。让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新的教育理念:如"从一个角度看学生,可能只有1%的天才;从多个角度看学生,也许就有99%的天才","年幼并非无知,教育不是从零开始","成长无法代替,只有成功才能走向成功","面向全体要从关注身边每一个人开始","给予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学会选择,为他们提供锻造的机会和条件",等等。这些观点都成为我们特长生培养工作中的指导思想。
2贫乏的教育环境、单一的课程结构,造成了特长生发展的空间障碍。
特长生培养需要以多彩的教育环境和丰富的教育内容作为载体,许多农村中小学仅仅依靠国家统一规定的几本教材作为学习的内容,课外时间由班级或学校统一安排一套活动的落后单一教育格局是无法满足特长教育要求的。特长教育需要开放的教育环境,要有可供学生修养和发展特长所需要的各种条件,要有展示特长才能的舞台,有可供选择的教育内容。因此,丰富特长生发展的空间条件必须改革单一的课程结构,构建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三大板块相结合的组合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可以选择的教育内容;合理组织学生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特长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特长;搭建展示才能的舞台,让学生通过展示才能获得成功感和成就感。这些都是特长生培养的基础和条件保障。
此外,特长生培养指导教师缺乏,特长培养所需要的设施不全等,都是特长生培养的障碍因素,也需要引起重视予以克服。
二、特长培养中的误区。
在特长生培养的实践中,由于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特长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容易走入一些误区。
1以培养特长取代个性发展。
一些中小学将"发展特长"与"发展个性"混为一谈。认为"发展特长"抓得着,看得见,最容易显示素质教育成果;只要发展了特长,也就发展了个性。因此,在教育实践上,把特长培养提高到不适当的程度,以特长教育活动取代了个性培养。这一误区来自于概念的模糊。
"个性"不能与"特长"混为一谈。个性是表明个体在社会实践中所持态度和行为的综合特征。它是多层次的有机组织整体,包括社会的(理想、道德、世界观等)、心理的(认识、情绪、意志、兴趣、动机、气质等)和生理的(体魄、精力等)多方面内容。"特长"则是学生个性所显露的某些个别性,是学生个性心理诸要素由于发展不平衡所表现出的特殊的兴趣、爱好和才能。只有把"特长"置于"个性"这个整体中去认识,才能获得正确的理解,也才能有利于正确的教育实践。
当然,特长发展与个性发展在一定条件下是能够相互作用的。特长教育活动如果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可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特长有时也可以作为个性的一个参照,甚至是一个重要的参照。但是,特长不能与个性划等号。在很多情况下,一个人个性的主要表现并不在于其显露的才能,而在于其意识倾向和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就有可能导致个性畸形发展。我国有个"聪明"的留美博士,叫卢刚,他的才能(特长),应当说是无可置疑的。但就是因为失去平衡的嫉妒心理作崇,枪杀了另一个我国优秀的留美博士生,接着又杀死了他的导师、主任和一名副校长,最后自杀。教训告诫我们,以发展特长代表个性培养显然是有害的。
2违背学生意愿。
特长教育应当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是,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选择,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但是,某些学校由于认识上的错位和客观条件的局限,恰恰违背了这条原则,他们将拟定的一些特长项目,像新生编班那样分配给学生。让学生分进声乐组就学唱歌,分进书画组就学书法、绘画……他们也自有他们的理由:"人的才能都是练出来的,'马得骑,人得逼',只要逼着练,写字差的(分到书法组)可以练好;手拙笨的(分到小制作组)可以变巧……"这是典型的"教育选择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选择教育",其要害是违背了个性发展的规律。青少年如果被强制去发展特长,其个性发展就无从谈起。
对学生的特长培养,大都是从小学开始的,按照个性发展的规律,不仅从特长培养的起始阶段就应当尊重学生的意愿、选择;即使在与初中衔接培养的过程中,也应该允许学生特长的变更、迁移。这是因为,少年儿童正处于个性发展阶段,他们的身心发育远未定型,认识水平正在发展,社会实践刚刚起步,随着对"特长"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加深,对特长还存在着再选择和再定向的问题。过早地让学生确定某些特长专向发展,或者不允许学生特长志向的中途转移,都有可能埋没人才。青年时代的巴尔扎克,父亲逼他学法律,他说"毫无兴趣","兴趣在文学"。倘若屈从父命,世界上可能就少了一个大文豪。
3选择发展对象。
有些有升学任务的初中和高中,对特长生的培养是有选择的。选择的基本条件有两类:一类是各门必修课程都合格(有的还强调统考学科达到良好以上标准);另一类是个别学科虽然成绩不佳,但能对口升学的特长(如美术、音乐等)较为突出。其理由是:"学生的特长要得到发展,必然要占用部分精力和时间,一个连必修课程都学不好的学生,难以有余力去发展特长;以牺牲学必修课的精力去发展特长,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前途(升学)。"显然,这样的选择是以"升学"的效益为前提的,其实质是以"特长教育"粉饰"应试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都获得成功。宋代学者朱熹曾说过:"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无弃人也。"而选择式的特长教育之"误",就在于将部分学业差的学生排斥在"特长发展"的门槛之外。素质教育培养的人,最终是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即使学生某些功课考不好,考不上大学,能学好一项特长,掌握一技之长,有何不好?这不恰恰是学会生存、学会创造的需要吗?
人的成功,关键在于其个性、特长得到健康的发展。许多人都知道,著名诗人臧克家是以数学零分、国文98分的成绩考入青岛大学的。如果要求各门功课都合格才能发展特长,臧克家的文学特长有可能也被扼杀了。高密一中1996年收了个叫贺鹏的委培生,刚入学时,他学习不好,屡犯校纪,老师同学都感到棘手,后发现他上课常偷偷地画画,便把他吸收到校书画协会,并给他配上指导教师。当他的作品入选全市中学生画展并获奖后,他第一次看到同学们对他敬佩的目光,于是找回了久违的自信。从此,刻苦学习,尊敬师生,热爱集体,其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被评为十佳"特长之星"和优秀中学生。这个例子说明,限定条件发展特长是不可取的,这会扼杀学生的个性,扼杀个性就是扼杀人才。我们曾对辍学的初中生作过调查,辍学的主要原因75%以上的是厌学。他们的功课学不好,上课如同"坐文明监狱";其个性特长又得不到发挥,久而久之,失去了自尊和自信,选择辍学便在情理之中了。
4急功近利
有些学校追求名生效益,对特长生寄予过高的期望,总希望出一批方方面面的"小能人",在各种竞赛活动中,上档次,领大奖,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这种心态,也迎合了一些家长的需求,他们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尽早出人头地,光耀门庭。按说,这些想法是可以理解的,无须指责。问题就在于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实践,却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第一,急功近利,跟上来的是高目标,硬手段,这免不了一个"逼"字,逼学,逼练,逼进;进一寸不足,进一丈不够……甚至要拔苗助长。逼的结果是超出了学生的承受能力,加重了学生心理压力,等于给学生套上了另一种精神枷锁。不仅欲速不达,而且有害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第二,违背了基础教育基础性的原则。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应把着力点放在全面打好基础上,让学生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得到和谐的发展,而不应该把重点放在培养少数"名生"上。即使对特长明显的学生实行优生优培,也不能破坏他们个性发展的和谐性。试想,让学生用超量的精力和时间去追"名"逐"利",能不影响其全面打好基础吗?当然,谁也不会怀疑少数天资聪明的儿童少年,在良好环境的熏陶和教育下,会凸现出某些超常的才能。但是,如果他们打不好基础,那么,他们的潜能就不可能得到持续地开发,今天的特长"小明星",到了应当铸造人生辉煌的年龄,却有可能陨落了。
特长生培养的急功近利,还往往忽略素质教育的灵魂--创造力的培养。譬如,某初中对书法特长生规定的目标是临欧、柳、颜、赵四大家的任何一家。两年写"像",四年写"真"。且不说四年难以写"真",即使花十年时间写"真"了,至多是又出了一批欧、柳、颜、赵,我们的书法艺术也只能停留在先贤的水平上,还会有发展吗?发展学生任何方面的特长,都不应当重"继承",轻"创造",应当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贯穿于特长教育的始终。达·芬奇所以能创作出举世公认的杰作《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与他少年时代的善于模仿和那段艰苦画蛋的基本功训练不无关系。然而,他能创立世界美术史上第一套系统的绘画理论,能在广阔的领域里摘取十几项"大专家"的桂冠,最关键的因素还是源于他的创造思维。
⑺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特长
培养学生的特长,对教师的基本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教师要具备精而深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对学生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才能,知识和经验,竭尽全力帮助学生学好每一门课程,弄懂每一个问题。不管学生有什么样的爱好和特长,文化课的学习不能有半点马虎,要下大力气常抓不懈,要让每个学生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文化课是发展特长的基础,是后天成才的起点,没有文化科学知识的人,即使有特长,也将失去应有的色彩。教师要经常性地认真研究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环境,学习基础,心理特征,思维特点,学习效果,运用多种方法、多条渠道、多项措施拓宽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特长。越是能力差、无特长、毛病多的学生,越要倾注更多的爱心,耐心细致地帮助这些学生正确地估量自已发展的途经,学到适合自已的本领。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活动,是培养学生特长的重要手段。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活动,在教师或课外辅导员的带领下,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活动。学校课外兴趣活动领导小组将因地因时因人因事在活动的广度、深度和次数上给以宏观指导,各学科兴趣小组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学生的实际,制定活动计划,通过广泛阅读课外图书,参观访问,动手制作,文体活动,书法摄影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广泛接触社会和自然界的各种事物,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在课堂教学和课外兴趣活动中,尽可能充分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使学生在一方面的素质有突出的表现,培养出在这方面有创造性的人才。如果说我们要求全体学生都能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和谐地发展,那么适合于个体兴趣,个人特长方面有较高水平的学生,更应善于开发这些学生在这方面的先天素质,使其得到健康地发展,以适应社会对多方面人才的要求。所以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学会善于发现,引导学生的特长,重视学生的兴趣转移,对特长进步不大的学生,除在思想上找原因外,还要在教法和学法上找失误,想方设法使学生的特长发展进入正确轨道。
硬环境建设是学生特长发展的物质条件,优美的校园环境,先进的教学设施,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是促进学生兴趣,爱好产生的动力,是兴趣向特长跨越,特长得以发展的力量源泉。所以学校要抓好微机室、语言室、实验室、电教室、音乐美术室、棋室和体育运动、劳动技术设施的建设,结合学校实际,制定长远规划,每年建成一个或几个项目,年年投入不止,只要努力去做,适合学生特长发展的环境一定能建成。
⑻ 怎样培养自己的特长
建议用一种导航式的引导,或者可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来确立自己的兴趣与目标回以及发展方向。 采用答“内省方式”回眸自己的人生轨迹,在生命历程中找寻缺失的、淡忘的“理想”,规划出来后关注现在,以至展望未来。固然你的人生目标,个人兴趣等都可以水到渠成。 发现自己的“美”并悦纳自己,扬长避短,给予自己肯定就会增加信心。 1.先找到兴趣。首先要有兴趣才能培养,比如画画对有的人来说是享受,对有的人来说就是煎熬 ^_^你先想想有没有什么事你觉得不反感,或者听人说起来想去试试的事情。 2.实在想不起来就根据自己的性格和现有条件挑选吧,安静的人可以试试写作,画画,钓鱼等,好动的人可以尝试下器械,旅游,喜欢刺激的人可以参加一些户外活动,攀岩等 3.接下来就是坚持了,不妨找找志趣相投的朋友,或者这方面有深一点了解的人,什么东西只要你慢慢深入了都会有兴趣的,学生的话可以加入社团
⑼ 怎么培养特长
那就要看你喜欢什么了[出发点是好的一面],人不可能什么特长都没有,只是你太悲观了,自信一点,你就会看见你的优点,从而发挥你的特长就好了,最主要的还是要自信啊!
⑽ 如何培养特长的重要性
学校做为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也是特长生培养的主阵地。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陈腐的人才观、学生观、教学观,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教师的思想。再加上不完善的课程体系和单调的教育手段、相对狭窄的特长发展空间,以及来自社会和家庭方面对特长教育的偏见等,都构成特长生培养的障碍,制约和阻碍着特长生培养的顺利实施。另外在特长生培养实践过程中,由于对特长教育与素质教育内涵的理解不同,还容易产生误解,使特长生培养步入误区。
一、特长培养中的障碍因素。
特长培养的障碍主要来自两大方面,一是教师和学生家长的思想障碍,二是特长教育环境贫乏和教育内容的单一化。这是农村中小学特长生培养的两大障碍因素。
1智育第一分数至上的思想障碍。
在特长衔接培养实验之初,特长生培养遭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首先是学生家长,许多父母担心孩子在学校里搞特长会影响文化课学习,千方百计阻挠学生参加各种特长培养和训练活动,如拒绝物质支持,找亲朋好友甚至老师劝阻参加特长活动的学生"改邪归正"等。还有部分教师对特长教育也很不理解,对特长生培养持观望态度,既不主动参与,也不热心发动学生。某些初中教师在课外活动时间把学生关在教室里学习,阻止学生参加特长培养活动的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行为的背后,反映出部分教师和学生家长存在着智育第一的思想,只要与学生文化知识学习没有直接关联的事情一律排斥,认为学生不把所有精力投入到书本知识中就是不务正业。可见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思想,"分数"作为人才的标准是中小学特长生培养的主要思想障碍。不排除这些思想障碍,特长教育就很难落实到学生中去,特长生培养也将成为一句空话。
为克服思想阻力与偏见,放手特长培养,课题组把更新教育观念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首先,成立"特长教育办公室",统一协调有关工作,先后出台《关于培养优秀、特长、拔尖生的意见》、《中小学教师骨干系列管理办法》等文件,以求方向明确,统一认识;其次,把端正教育思想的工作落到实处,措施是把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帕夫雷什中学》作为教师的必学书目,人手一册,定期考试,不及格者定期补考;还出版内部刊物《高密师训》,提出不同时期的学习重点,提供学习资料及国内外进步教育思想,出版报纸《高密教育》,交流我市教育信息,推广各校先进经验;第三,确立了几处基础比较好的小学、初中、高中作为实验点校,点面结合,具体指导。让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新的教育理念:如"从一个角度看学生,可能只有1%的天才;从多个角度看学生,也许就有99%的天才","年幼并非无知,教育不是从零开始","成长无法代替,只有成功才能走向成功","面向全体要从关注身边每一个人开始","给予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学会选择,为他们提供锻造的机会和条件",等等。这些观点都成为我们特长生培养工作中的指导思想。
2贫乏的教育环境、单一的课程结构,造成了特长生发展的空间障碍。
特长生培养需要以多彩的教育环境和丰富的教育内容作为载体,许多农村中小学仅仅依靠国家统一规定的几本教材作为学习的内容,课外时间由班级或学校统一安排一套活动的落后单一教育格局是无法满足特长教育要求的。特长教育需要开放的教育环境,要有可供学生修养和发展特长所需要的各种条件,要有展示特长才能的舞台,有可供选择的教育内容。因此,丰富特长生发展的空间条件必须改革单一的课程结构,构建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三大板块相结合的组合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可以选择的教育内容;合理组织学生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特长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特长;搭建展示才能的舞台,让学生通过展示才能获得成功感和成就感。这些都是特长生培养的基础和条件保障。
此外,特长生培养指导教师缺乏,特长培养所需要的设施不全等,都是特长生培养的障碍因素,也需要引起重视予以克服。
二、特长培养中的误区。
在特长生培养的实践中,由于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特长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容易走入一些误区。
1以培养特长取代个性发展。
一些中小学将"发展特长"与"发展个性"混为一谈。认为"发展特长"抓得着,看得见,最容易显示素质教育成果;只要发展了特长,也就发展了个性。因此,在教育实践上,把特长培养提高到不适当的程度,以特长教育活动取代了个性培养。这一误区来自于概念的模糊。
"个性"不能与"特长"混为一谈。个性是表明个体在社会实践中所持态度和行为的综合特征。它是多层次的有机组织整体,包括社会的(理想、道德、世界观等)、心理的(认识、情绪、意志、兴趣、动机、气质等)和生理的(体魄、精力等)多方面内容。"特长"则是学生个性所显露的某些个别性,是学生个性心理诸要素由于发展不平衡所表现出的特殊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