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包括哪些内容
煤矿地质规定中有一章专门说的,去查查
『贰』 煤矿安全的合理化建议有哪些
明确关闭对象。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落实关闭目标和责任。
严格煤专矿建设项目核准和生产能力属核定。
严格煤矿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准入。
严格煤矿企业和管理人员准入。
加强瓦斯管理。
严格煤矿企业瓦斯防治能力评估。
强制查明隐蔽致灾因素。
建立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机制。
加快推进小煤矿机械化建设。
大力推进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和自动化、信息化建设。
严格落实煤矿矿长责任制度。
规范煤矿劳动用工管理。
保护煤矿工人权益。
『叁』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内容包括哪些
一、地质构造普查(断层、褶皱)
二、瓦斯灾害普查
三、含(导)水体、采空区、老窑(空)普查
四、煤层自燃发火倾向性普查
『肆』 煤矿七大攻坚举措是什么
煤矿七大攻坚举措:
一、要深化煤矿整顿关闭工作。要明确目标任务并落实到每个地区、每个县乡和每个煤矿,落实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切实把不符合标准条件的煤矿关实关死。同时要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兼并重组、技术改造,深化煤矿整顿关闭。
二、要严格新建(整合)煤矿安全准入。完善安全准入标准,严把进口、提高门槛,特别是对地质条件复杂、煤与瓦斯突出、高瓦斯矿区,现有技术条件难以做到安全开采的,要以安全为前提,严格限定标准,防止拆大建小、前关后建。
三、要深入开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和瓦斯抽采利用。要大力推动省及以下开展区域性普查,特别复杂灾害要由国家层面组织开展。要利用物探等方面的高新技术,同时借鉴其他领域的先进技术装备,全面详细勘查所面临的瓦斯、地压、水害、火灾等灾害分布及治理状况,健全专业队伍,研究制定政策,加大资金投入,落实和完善预防性保障措施。进一步深化瓦斯抽采利用,切实抓好目标、任务、标准、重点项目、资金投入、支持政策、保障措施的落实,促进瓦斯有序高效开发。
四、是大力推进采掘机械化、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要摸清当前煤矿的“三化”程度和水平,选准主攻方向,结合有关地区创造的经验,区分不同区域、不同井型和不同条件煤矿,明确达标任务,制定实施方案,从根本上增强煤矿的安全技术装备水平。
五、要强化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2010年23号文件规定,义无反顾抓好煤矿监测监控、人员定位、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等系统建设应用。要坚持实事求是、因矿制宜,确保实用管用。
六、要大力提升煤矿应急救援能力。要结合国家级、区域级矿山救援基地建设,抓紧完善救援装备和物资储备,特别是水害多发地区要配备一定抽水能力的水泵、管线等,关键时刻快用快抽;同时要加强救援信息化建设,提高救援队伍素质,增强快速反应、现场处置、高效救援能力。
七、是规范煤矿用工制度,强化矿工安全培训。要认真分析吸取一些煤矿事故所暴露出的深刻教训,与相关部门研究完善农民工、外来工、外包工的用工制度,加强安全培训,提高矿工技能素质,严禁新招工人不培训或虽经培训但未掌握基本防范技能就下井。
『伍』 2014年鄂政发48号文件
湖北省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小煤矿关闭退出工作的意见
鄂政发〔2014〕48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进一步推进全省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3〕99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加快小煤矿关闭退出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
按照国务院有关文件要求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12部门《关于加快落后小煤矿关闭退出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煤监〔2014〕44号)的具体部署,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手段,分类指导、疏堵结合,建立小煤矿有序退出机制,依法依规逐步淘汰和关闭不符合产业政策、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到2020年,全省9万吨/年以下的煤矿全部关闭退出。同时结合湖北实际情况,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择优保留部分有资源、有实力的煤矿,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
二、关闭退出对象
(一)下列3类煤矿限期关闭:
1.核定生产能力9万吨/年及以下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
2.核定生产能力9万吨/年以下的煤与瓦斯突出煤矿和瓦斯防治能力没有通过评估且拒不停产整顿的高瓦斯煤矿;
3.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且未按规定开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的煤矿。
(二)下列4类违法违规行为的煤矿及时关闭:
1.超层越界拒不退回的生产或建设煤矿;
2.拒不执行停产整顿指令仍然组织生产的煤矿;
3.经停产整顿,逾期仍未实现正规开采的煤矿;
4.发生较大及以上责任事故或一年内连续发生2起一般责任事故的9万吨/年及以下的煤矿和发生重大及以上责任事故的9万吨/年以上的煤矿。
三、关闭退出步骤
按照“市场引导、政府推动、疏堵结合、有序退出”的原则,推动小煤矿关闭退出工作:
(一)2015年底前关闭退出3万吨/年的小煤矿。
(二)2017年底前关闭退出9万吨/年及以下煤与瓦斯突出煤矿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且没有完成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的煤矿。
(三)2020年底前关闭退出9万吨/年以下的煤矿。
(四)关闭退出对象中4类违法违规行为的煤矿及时关闭退出。
四、关闭程序
(一)制定关闭退出方案。各产煤县(市)根据关闭煤矿标准,拟定本辖区内关闭保留矿井名单,制定关闭退出方案,报省煤矿关闭退出工作办公室批准实施。关闭退出由煤矿企业提出关闭申请,与政府签订关闭退出协议。
(二)依法依规作出关闭小煤矿决定。市、县级人民政府是小煤矿关闭退出的责任主体。各地方政府按照省政府规定的关闭条件对所辖煤矿作出关闭决定。对关闭煤矿,由地方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进行现场查验,按照“一矿一策”的要求关闭到位。关闭完成情况报省煤炭行业主管部门和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并向社会通告。
(三)依法依规注销或吊销关闭煤矿的相关证照。煤矿实施关闭后,工商、国土、煤监等相关部门依法依规注(吊)销关闭煤矿的有关证照,并在颁证部门官方网站上通告。
(四)妥善组织实施关闭。市、县人民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停止供应并处理剩余火工品;停止供电,撤除矿井生产设备、专用供电及通信线路;封闭、填平矿井井筒;平整井口场地,恢复地貌;积极稳妥做好关闭善后工作。
(五)建立关闭档案。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完善关闭煤矿的档案资料,将关闭煤矿基本情况、反映煤矿关闭前井下采掘活动的有关图纸、残余资源储量、关闭煤矿影像等相关资料整理存档。
五、关闭政策措施
(一)实行奖励补助。为推动小煤矿早关多关、应关尽关,既要运用政府行政手段积极推进,又要发挥市场作用,促进煤矿自然淘汰。对在规定时间内关闭退出的小煤矿给予适当奖补,逾期的自行负责。省政府除积极争取国家小煤矿关闭退出奖补资金外,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按照“以奖代补、先关后奖、奖励政府”的原则,对2015年底前关闭的3万吨/年的煤矿(含3万吨/年的煤与瓦斯突出煤矿)所在地市县政府给予奖补,奖补资金由市(县)人民政府统筹使用。因发生事故关闭的煤矿和非法违法组织生产被责令关闭的煤矿,不享受奖补政策。奖补的标准和办法由省财政厅会同相关部门制定。
(二)加大扶持力度。对自愿申请早关的煤矿,退还安全生产保证金和剩余的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备用金。对关闭退出后转产的企业,在用地、信贷、税费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三)强化安全监管。加大煤矿安全生产条件现场核查的力度,所有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不能实现正规开采的煤矿,一律不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所有3万吨/年煤矿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到期后不再延期;9万吨/年及以下煤与瓦斯突出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不超过2017年12月31日。属于其他关闭退出对象的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时间一般为3年(最后一次延期的有效截止期不得超过2020年12月31日),采矿许可证有效期不足3年的,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延期截止期与采矿许可证截止期一致。加大煤矿监管监察力度,所有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不能实现正规开采和发生事故的煤矿一律停产整顿,经停产整顿仍然达不到条件的,提请地方人民政府依法依规予以关闭。
(四)严格煤矿核准。不再核准9万吨/年及以下的煤矿技改项目,不再核准30万吨/年以下的煤矿新建项目,不再审批新的探矿权。不符合改造扩能条件的煤矿,一律不再配置资源。
核准9万吨/年以上的技改煤矿和30万吨/年及以上的新建煤矿,必须符合下列条件:煤炭可采储量达到新建和改扩建煤矿规定的储量要求;所在煤田地质灾害和水文条件中等、简单;可采煤层赋存稳定,可以实现机械化开采。现已探明储量的煤矿探矿权可与相邻煤矿进行资源整合,合理利用煤炭资源;凡主动关闭退出的煤与瓦斯突出煤矿,允许与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煤矿探矿权重组,建设符合产业政策和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矿井。不具备上述转为采矿权条件的探矿权,对于自愿退出的探矿权人,退还当时依法有偿取得探矿权的价款。
核准程序上从严控制。由申报煤矿辖区县级人民政府初审上报。项目核准由省经信委牵头,资源审批由省国土资源厅牵头,省国土资源厅、省经信委、省安监局、省能源局和湖北煤监局等相关部门联合会审审批。
(五)加快推进煤矿机械化开采。大力推进煤矿机械化改造,鼓励新建和改扩建煤矿企业采用机械化开采。新建和改扩建的煤矿,不采用机械化开采的一律不得核准,达不到三级安全质量标准化和煤矿“六化”建设要求的不得通过验收。现有矿井通过机械化改造提升的符合产业政策规定的最低规模的产能,由省经信委、省安监局、省能源局、湖北煤监局联合予以认定。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并从省级技术改造资金中每年安排一定资金支持煤矿机械化改造。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省小煤矿关闭退出工作由省人民政府领导,市(州)人民政府负责,县(市、区)人民政府落实。为加强对落后小煤矿关闭退出工作的组织协调,成立省煤矿关闭退出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经信委。各市(州)、县(市、区)都要相应成立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综合协调。市(州)、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负责人,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职能部门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职责,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确保按期完成落后小煤矿关闭退出工作目标。
(二)落实部门责任。省煤矿关闭退出工作办公室负责指导、协调、检查全省煤矿整顿关闭工作。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加强督促检查,协助各产煤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抓好煤矿整顿关闭退出工作。省国土资源厅、省工商局、湖北煤监局等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对决定关闭退出的煤矿,依法吊(注)销其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等相关证照。省国土资源厅还要负责研究制定关闭退出煤矿地质环境治理备用金返还办法,研究制定有利于推进煤矿关闭退出的资源配置管理办法。省安监局、湖北煤监局也要加大煤矿安全监管监察力度,严格安全执法,以管促关。省财政厅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全省小煤矿关闭退出奖补实施办法。湖北银监局密切关注在小煤矿关闭退出过程中暴露出的乱集资和高息揽储等问题,并依法进行处置。省发改委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大煤矿安全改造、煤炭产业升级、煤矿地质补充勘探等支持力度。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对关闭退出煤矿的职工安置、从业人员培训和再就业等工作进行指导,做好关闭退出国有煤矿人员创业和就业扶持工作,切实落实煤矿从业人员矽肺病、尘肺病和工伤职工相关政策。公安部门负责依法收缴关闭退出煤矿的民爆物品,注销《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维护煤矿关闭退出工作期间的治安秩序。省电力公司负责切断决定关闭退出煤矿的供电电源,严禁所属地方供电企业向非法煤矿供电。监察部门把关闭退出工作作为行政监察的重要内容,对在关闭退出工作中未认真履责的政府及有关部门和违规违纪人员,依法依规予以严肃处理;对关闭退出工作不力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提请实施行政问责。
(三)严格监管监察。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监管监察责任要更加落实,措施要更加有力。各级政府要采取分片包干、专人盯守等方式,强化经常性督查、巡查和执法。省人民政府根据关闭退出工作进展情况组织对重点地区开展重点督查,开展专项执法和联合执法,严厉打击拒不执行停产整顿指令、非法违法生产的行为。各级监管监察部门要开展效能监察,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7号)有关规定,对未按期完成落后小煤矿关闭退出的地区和单位实行项目“区域限批”,暂停煤炭项目安排和行政许可受理。将落后小煤矿关闭退出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
(四)维护社会稳定。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要认真履行属地管理责任,千方百计化解矛盾,切实稳控煤矿关闭社会风险,维护社会稳定。要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把政策解读到位,把形势分析透彻。民政部门要从低保、救济等方面给予关闭退出煤矿企业下岗困难职工切实帮扶。政法和维稳部门要密切关注社会稳定工作,做到未雨绸缪,加大对关闭退出煤矿企业和职工的思想疏导力度,对无理取闹、借机滋事等行为要依法处置。2014年11月4日
2014年11月4日
『陆』 如何在工作中贯彻新的《煤矿安全规程》
第二编地质保障第二十二条煤矿企业应当设立地质测量(简称地测)部门,配备所需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仪器设备,及时编绘反映煤矿实际的地质资料和图件,建立健全煤矿地测工作规章制度。
第二十三条当煤矿地质资料不能满足设计需要时,不得进行煤矿设计。矿井建设期间,因矿井地质、水文地质等条件与原地质资料出入较大时,必须针对所存在的地质问题开展补充地质勘探工作。
第二十四条当露天煤矿地质资料不能满足建设及生产需要时,必须针对所存在的地质问题开展补充地质勘探工作。
第二十五条井筒设计前, 必须按下列要求施工井筒检查孔:
(一)立井井筒检查孔距井筒中心不得超过25m,且不得布置在井筒范围内,孔深应当不小于井筒设计深度以下30m。地质条件复杂时,应当增加检查孔数量。
(二)斜井井筒检查孔距井筒纵向中心线不大于25m,且不得布置在井筒范围内,孔深应当不小于该孔所处斜井底板以下30m。检查孔的数量和布置应当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
(三)井筒检查孔必须全孔取芯,全孔数字测井;必须分含水层(组)进行抽水试验,分煤层采测煤层瓦斯、煤层自燃、煤尘爆炸性煤样;采测钻孔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参数,查明地质构造和岩(土)层特征;详细编录钻孔完整地质剖面。
第二十六条新建矿井开工前必须复查井筒检查孔资料;调查核实钻孔位置及封孔质量、采空区情况,调查邻近矿井生产情况和地质资料等,将相关资料标绘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编制主要井巷揭煤、过地质构造及含水层技术方案;编制主要井巷工程的预想地质图及其说明书。
第二十七条井筒施工期间应当验证井筒检查孔取得的各种地质资料。当发现影响施工的异常地质因素时,应当采取探测和预防措施。
第二十八条煤矿建设、生产阶段,必须对揭露的煤层、断层、褶皱、岩浆岩体、陷落柱、含水岩层,矿井涌水量及主要出水点等进行观测及描述,综合分析,实施地质预测、预报。
第二十九条井巷揭煤前,应当探明煤层厚度、地质构造、瓦斯地质、水文地质及顶底板等地质条件, 编制揭煤地质说明书。
第三十条基建矿井、露天煤矿移交生产前,必须编制建井(矿)地质报告,并由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组织审定。
第三十一条掘进和回采前,应当编制地质说明书,掌握地质构造、岩浆岩体、陷落柱、煤层及其顶底板岩性、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以下简称突出)危险区、受水威胁区、技术边界、采空区、地质钻孔等情况。
第三十二条煤矿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开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或探测工作,并提出报告,由矿总工程师组织审定。井工开采形成的老空区威胁露天煤矿安全时,煤矿应当制定安全措施。
第三十三条生产矿井应当每5年修编矿井地质报告。地质条件变化影响地质类型划分时,应当在1年内重新进行地质类型划分。
『柒』 煤矿双七条规定是什么
煤矿双七条规定:分别是“煤矿矿长保护矿工生命安全七条规定”和“煤回矿安全攻坚七答项举措
”
“煤矿矿长保护矿工生命安全七条规定”
第一条:必须证照齐全,严禁无证或证照失效非法生产。
第二条:必须在批准区域正规开采,严禁超层越界或者巷道式采煤、空顶作业。
第三条:必须确保通风系统可靠,严禁无风、微风、循环风冒险作业。
第四条:必须做到瓦斯抽采达标,防突措施到位,监控系统有效,瓦斯超限立即撤人,严禁违规作业。
第五条:必须落实井下探放水规定,严禁开采防隔水煤柱。
第六条:必须保证井下机电和所有提升设备完好,严禁非阻燃、非防爆设备违规入井。
第七条:必须坚持矿领导下井带班,确保员工培训合格、持证上岗,严禁违章指挥。
“煤矿安全攻坚七项举措”
一要深化煤矿整顿关闭工作。
二要严格新建(整合)煤矿安全准入。
三要深入开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和瓦斯抽采利用。
四要大力推进采掘机械化、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
五要强化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
六要大力提升煤矿应急救援能力。
七要规范煤矿用工制度,强化矿工安全培训。
『捌』 煤矿隐蔽至灾地质因素主要由哪些
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主要包括:采空区、废弃老窑(井筒)、封闭不良钻孔,断层、裂隙、褶曲;陷落柱,瓦斯富集区,导水裂隙带,地下含水体,井下火区,古河床冲刷带、天窗等不良地质体。兵团煤矿隐蔽致灾因素突出表现在瓦斯、水、火和顶板等方面,要下功夫开展普查,进行治理。
瓦斯富集区普查,应查明煤层厚度、变化规律、煤质和瓦斯含量及赋存状况,系统收集矿井所有的瓦斯资料和地质资料,编制瓦斯地质图,对矿井瓦斯赋存情况进行分区,开展瓦斯防突预测预报工作。
导水裂缝带普查,应采用物探、钻探实测和理论计算等方法确定矿井导水裂缝带高度,合理留设防隔水煤(岩)柱。如果煤层顶板受开采破坏,其导水裂缝带波及范围内存在富水性强的含水层(体)的,在掘进、回采前,应当对含水层(体)进行疏干。
地下含水体普查,应查明影响矿井安全开采的水文地质条件,各种含水体的水源、水量、水位、水质和导水通道等,预测煤矿正常和最大涌水量,提出防排水建议。
井下火区普查,应查明火区范围、密闭、气体成分等情况,提出防灭火措施建议。
断层、裂隙和褶曲普查,应查明矿井边界断层和井田内落差大于5米的断层,查明矿井内主要褶曲形态,收集矿井裂隙发育资料、总结规律,编制煤矿构造纲要图。其中,断层普查主要包括断层性质、走向、倾角、断距,断层带宽度及岩性,断层两盘伴生裂隙发育程度,断层富水性等。
采空区普查,应采用调查访问、物探、化探和钻探等方法进行,查明采空区分布、形成时间、范围、积水状况、自然发火情况和有害气体等。应将采空区相关信息标绘在采掘(剥)工程平面图和矿井充水性图上,建立煤矿和周边采空区相关资料台账。
废弃老窑(井筒)和封闭不良钻孔普查,应收集废弃老窑(井筒)闭坑时间、开采煤层、范围,是否开采煤柱和充填情况等资料。井田内及周边施工的所有钻孔都要标注在图上,分析每个钻孔封孔的质量。建立井田内废弃老窑(井筒)、水源井、封闭不良钻孔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