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ipad怎么打开国家精品课程的课件呢,求指导...
在ipad上安装看精品课程的播放器插件,可以利用ipad的游览器登录至该网站上专,找到课件。
如果属ipad没有安装过播放器插件,会有提示允许安装某插件来保证正常观看。
如果ipad已安装过却打不开网站上的课件内容,先将ipad的播放插件卸载,之后在该网站上找到下载播放器插件的文件,进行下载,并安装。
『贰』 教育部正在实施 “精品课程建设”,其内容是什么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是教育部正在制订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建设是“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部计划用五年时间(2003-2007年)建设150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精品课程的相关内容上网并免费开放,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包括六个方面内容:一是教学队伍建设,要逐步形成一支以主讲教授负责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要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二是教学内容建设,教学内容要具有先进性、科学性,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三是要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四是教材建设。五是实验建设。要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鼓励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和研究型课程,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六是机制建设。要有相应的激励和评价机制,鼓励教授承担精品课程建设,要有新的用人机制保证精品课程建设等。
2003年4月,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正式启动,期间由于爆发非典疫情而延缓了一段时间,但随着全国取得抗非斗争的胜利,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很快又步入了正规。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采用学校先行建设,省、自治区、直辖市择优推荐,教育部组织评审,授予荣誉称号,后补助建设经费的方式进行。教育部在网站上设立“全国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网页,发布与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相关的政策、规定、标准、通知等信息,整个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申报阶段,二是评审阶段,三是公布结果阶段。
一、申报阶段
2003年教育部计划建设150门左右精品课程,作为“质量工程”先期启动的四项主要工作之一,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一经启动就得到了全国高教战线的广泛拥护和认真落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行政部门按照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积极组织本地区的高等学校参加精品课程的申报工作,在先进行省、自治区、直辖市内评选的基础上向教育部推荐优秀课程,同时,为了进一步完善推荐工作,特别增加了各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及有关专家组织向教育部直接推荐的渠道,通过这两种渠道,全国共推荐494门课程申报2003年度国家精品课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推荐申报课程的高校全部采取网上填写的形式向教育部提交申报材料,教育部不接受高校任何书面申报材料,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进入评审阶段。
二、评审阶段
精品课程的评审过程分为四个阶段:资格审查、网上教学资源评审、专家会议终审、课程公示,最终共评选出“2003年度国家精品课程”。
1.资格审查,2003年10月17日精品课程申报工作截止,本年度全国共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38个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组织推荐来自260所高校的494门课程申报国家精品课程,按照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教高厅[2003]3号)的要求进行资格审查,共有467门课程通过了资格审查。
2.网上教学资源评审,资格审查结束后,教育部按照学科专业分类组织专家对240所高校的467门课程进行了网络通讯评审,本次评审总计聘请了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西藏和青海除外)159所高校的381名专家参与网络评审,专家严格按照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2003年度)》对参加评审的课程打分,教育部根据专家打分和课程排名遴选出210门课程参加专家会议终审,上会课程覆盖24个省、市、自治区(海南、青海、西藏、甘肃、宁夏、新疆、贵州没有课程上会),107所高等学校。
3.专家会议终审,教育部于2003年12月18日至20日组织专家召开了精品课程专家终审会议,对网络通讯评审遴选出的210门课程进行终审,通过专家投票最终评选出151门国家精品课程,覆盖21个省、市、自治区,83所高校。
4.课程公示,按照《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要求,教育部于2004年1月5日至2月5日对入选国家精品课程的151门评审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网络资源、授课录像等材料进行了公示。
三、公布结果阶段
入选课程经过一个月公示,如无异议,则由教育部正式发文授予“2003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称号,向社会公布课程的所有网络资源进行共享。获得“2003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称号的课程须在五年中负责维护和更新课程内容,保持网络畅通,教育部将根据《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
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从开始就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处于一个比较高的起点上,入选的151门“2003年度国家精品课程”中有院士参与的课程7门、首届国家教学名师主持的课程33门,占到课程总数四分之一,为真正体现精品课程的示范作用提供了有力保障。精品课程建设是实施“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是切实提升高校教学质量的主要体现,为推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在高等教育工作中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叁』 精品课程建设的介绍
聚集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使学生得到最好的教育,并可以在更内大的容范围内得到教学共享的一项教学创建活动。它的宗旨是培养满足国家和地方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2003年4月8日,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建立各门类、专业的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建设内容包括:课程所在学科的规划 ,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
『肆』 南通大学选修课选错了,请问该怎么修改
无法改。。。。。。我大一的时候错得很悲催 结果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除非你祈祷着 你选的那门课人数不足开课 你就可以再重选 不过到那时候已经没什么好课可选了
『伍』 有谁知道为什么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最近上不去了,什么时候才能开放上去
至少得半个月
『陆』 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发展
2003年4月,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版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权[2003]1 号),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正式启动,期间由于爆发非典疫情而延缓了一段时间,但随着全国取得抗非斗争的胜利,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很快又步入了正规。
截止2010年底,已累计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3700余门,覆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千所高校,并带动起近10000门省级精品课程和校级精品课程。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采用学校先行建设,省、自治区、直辖市择优推荐,教育部组织评审,授予荣誉称号,后补助建设经费的方式进行。教育部在网站上设立“全国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网页,发布与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相关的政策、规定、标准、通知等信息,整个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申报阶段,二是评审阶段,三是公布结果阶段。
『柒』 教学质量内涵提升取得了哪些经验
回顾两年来学校的教学工作,分析当前学校教学工作所面临的形势,认真研究今后学校教学工作的思路与推进措施,按照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校教学工作再上新的水平。下面,我讲三个问题:一、两年教学工作的回顾两年来,学校和各学院围绕迎接教学评估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通过加强领导和加大投入、深化教学改革、实施质量工程、完善管理制度、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强校风学风建设,强化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有力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一)积极实施质量工程,专业和课程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两年来,我校大力推进质量工程建设,继工程训练中心获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之后,大学物理实验中心又获此殊荣,成为江西省第二个获两个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建设点的高校。我校金属材料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工程3个专业获批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材料成型与控制专业也已通过江西省的评审,有望成为我校第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环境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飞行器制造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4个专业成为江西省高校特色专业。基础化学实验中心、网络技术实验中心、电子综合实验中心、力学实验中心、材料基础实验中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成功获得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紧密结合航空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发展,加强了本科专业的特色建设,航机学院在飞行器制造和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中设置了航空维修专业方向,电子学院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设置了航电维修方向,材料学院、环化学院、自动化学院也在相关专业中设置了光伏技术与工程的专业方向,进一步拓展了人才培养的适应面。按照“加强基础、扩展素质、提高能力”的总体思路,学校修订完善了2008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新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在整合课程体系、更新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压缩了总学时,设置创新学分,积极鼓励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增设了《大学语文》、《航空航天概论》等必修课程,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设置中进一步加强了自身的特色。学校建立了“精品课程开发系统”和“网络课堂”两个课程教学平台,在《精品课程开发系统》建有网站的课程136门;使用《网络课堂(网络教学平台)》的课程达到351个课程教学平台对推动学校的课程建设工作、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教材建设上,学校3种教材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项目,并已出版;在2008年的第三届全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评选中,我校3本教材获得江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3本教材获得二等奖,正式出版教材13本,2008年学校又批准了16项规划教材作为公开出版教材,并落实了资助经费。(二)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两年中,我校国防生培养的“昌航模式”在军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得到了解放军总政治部领导的高度评价;10多家中央媒体相继发表报道,盛赞这一培养模式;40余所国防生培养院校和十几位将军先后来到学校参观指导。2007年,我校应邀出席全军国防生培养工作会议,在会上作典型经验介绍;2008年学校成功承了海军国防生培养工作现场交流会,进一步扩大了我校国防生培养工作的影响。2008年以来,学校对08级全体新生推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对部分学院08生进行了《高等数学》分级教学试点,这些改革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分类培养、因材施教的理念,收到了较好效果。学校把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作为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专题立项的方式整合更新实验项目,在政策和经费上给予支持,调动了广大实验教师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积极性。2008年学校积极推进实验教学改革,现有396门实验课程,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为347门,占有实验课程总数的比例达87.6%。综合性、设计性和开放性实验对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校各实验中心及实验室每学期均向学生开设开放性实验,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兴趣,选做相关实验。一大批开放实验项目开放时间长,开放范围和覆盖面广,深受学生欢迎,据统计,项目数和参选人数每学期均在增加,学生跨院、跨系、跨专业选修开放性实验项目人数逐步递增。2008年度全校共开设381个开放性实验项目,参加选修的学生达6297人次。继航机学院发动机专业与株洲608所合作实行3+1培养模式之后,软件学院去年开始与微软江西分公司合作以2+2模式培养软件专业人才。这种产学研的合作教育模式缩小了学校教育与企业实际工作的距离,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两年来,广大教师踊跃申报各类教改课题,积极撰写高水平教改论文,切实提高了教学研究水平。2007年获省级教改课题35项,省级教育规划课题30项,其中5位教师的选题被评为当年度重点课题;2008年获省级教改课题53项,省级教育规划课题25项。两年中,广大教师共撰写教改论文近200在2008年省级教学成果奖的评选中,我校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6江西省首届双语教学研讨会上,周力、余达祥老师进行了双语课程演示,彭迎风老师的论文获一等奖;在江西省多媒体课件及讲课比赛中,舒坚老师获一等奖;在全国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学授课比赛中,曹美龙老师获二等奖;在全国第三届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上,李海姣获二等奖;在第7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中,李建耀、赵晴等老师研制的多媒体课件获优秀奖。(三)教学实践基地建设不断加强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学校多渠道筹集资金,保证了教学投入,积极改善教学条件和环境。两年来学校利用中央共建资金建设了电子技术综合实践中心、土木工程实验中心、艺术与设计实训中心等实验室,同时购置了空乘模拟训练舱、文法学院的非线性编辑机、工训中心的数控机床等一批实验装备,改善了教学条件,满足了教学评估的要求。(四)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两年来,学校人才引进和培养的质量、数量明显提高,初步形成了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良、德才双馨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截至目前,我校共有省级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7人,省级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53西省百千万人才第一、二层次人选22人,省级教学名师13人,学校各类教学科研骨干达到108人,完成了“111360人才工程”提出的到2012年“专任教师中各类教学科研骨干人才达到100名以上”的目标。迄今,我校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总量近200名,博士学位教师比例居全省高校前列。学校积极推进中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工作,两年来共选派50名中青年教师到生产科研和社会实践一线锻炼,造就了一批既能从事本专业理论教学,又能较熟练地指导本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师;大大提高了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两年中,一批教师获得各种奖励和荣誉。鲁世强教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饶国宾教授被评为“江西省模范教师”,易青教授被评为“江西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魏立安、曾接位教授荣获江西省教学名师荣誉称号。自动化学院被评为“江西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教学团队、无损检测技术教学团队、工程训练中心教学团队、应用化学专业教学团队等4个教学团队入选省级教学团队。(五)教学管理得到进一步规范学校修订完善了80余项教学规章制度,这些制度可操作性强,涵盖教学建设,专业与课程,学籍、学位与考试,教学改革和研究,实践教学,教学评估与质量监控,教材管理等方面,进一步规范了教学工作。2008年学校增设了教学评估中心,专职负责教学评估与质量监控工作,进一步完善了教学管理机构职能。两年来,学校进一步健全了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明确了教学质量监控的主要对象和内容;建立了以教学评价、督导为主导,以调控为重点,以课堂教学、毕业设计(论文)为关键环节,以长效机制为目标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运行系统,加强了教学工作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反馈与调控;完善了教学质量的检查、评价制度;进一步明确了教学质量监控单位及责任人的职责,为学校实施教学质量的全面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在进行教学管理过程中,实行了挂牌检查、挂牌听课制度,在管理教学工作的同时主动接受广大师生监督。在2007年全省考试工作总结会议上,学校从全省76个高校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点中脱颖而出,荣获江西省“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优秀考点”称号。(六)学风建设取得切实成效两年来,学校通过建章立制、严格校纪校规,规范学生行为,培养学生遵守校纪校规的自觉性,考风考纪优良,学生违纪率较低且逐年下降,学风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是坚持制度建设。修订和完善了一系列学生管理规章制度,汇编成《学生手册》和《管理文件选编》,为创建优良学风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狠抓关键环节。高度重视学生考前动员,进行《考试作弊警示录》和《学生“十不违”》等警示教育;坚持全体政工干部逢考必巡制度。学生违纪率逐年下降,2007—2008学年学生考试违纪人数49人,违纪率0.26%;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学生考试违纪人数14违纪率0.07%。三是开展主题活动。两年来,先后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学风建设年”、“迎评促建创优良学风”学风建设月、“读经典书籍,创书香校园”等主题活动,实施“十百千”优良学风创建工程,举18项精品校园文化活动,开了213项学术报告,营造了良好学习氛围。四是建立激励机制。除了设立优秀学生奖学金、学科奖学金、素质拓展奖学金、企业奖学金等20多种奖学助学金外,学校还开展了“十佳大学生”、“感动昌航——魅力大学生”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国家奖学金评选等活动,极大地鼓舞和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涌现了全国先进班集体030352班、全国三好学生刘征鲁、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刘慧斌、1235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江西省“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49人,江西省“先进班集体”(七)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稳步提高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大力推进实践教学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毕业生普遍受到社会欢迎和好评,形成了招生、培养、就业的良性循环。近年来,学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位于江西省高校前列。继2006年在江西省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单位后,2007年我校再获此殊荣。学校总的招生计划逐年递增,第一志愿录取率逐年提高,2007在年江西省首次实现二本的第一志愿录取率100%;2008年在省内理科和文科录取分数线分别比二本线高出20分和12个专业实现了省内一本招生,二本投档线在部分省(市)超过当地一本线。2008年暑期,学校分赴13个省份走访航空国防企事业单位和地方用人单位,进行第6业生质量跟踪调查,调查反馈显示,我校毕业生思想素质高,专业功底扎实,动手能力强,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团结协作精神,能够独立开展工作,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在第六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我校学子从全国9736名选手中胜出,获得二等奖(全国总排名第九位),创下江西省大学生在此项比赛历史上的最好成绩;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我校两名同学荣获二等奖;2007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上,我校学子揽得十三枚金牌中的四枚;2008年国际性大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我校3位同学荣获二等奖;第三届“创新杯”全国未来飞行器大赛中,我校学生荣获专业组二等奖和业余组二等奖;江西省第二届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我校学生作品“下水道清理机器人”和“自动清毒出筷机”获得二等奖,在江西省首届模具设计制作大赛中获得团体和个人第一名,“CCTV”杯英语演讲比赛江西省决赛中,我校两位同学荣获三等奖;(八)圆满完成了教育部对我校的本科教学评估2008月,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对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进行了实地考察评估,这是对我校半个多世纪学成果的全面检阅,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我们胜利完成了迎评促建的任务。专家组对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在19项评估二级指标中有18项获得A级,项B级;在全部44个观测点中有39项获得A级,4专家组一致认为我校在56年的学历程中,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以航空国防教育为载体,营造了独特的育人文化环境,不断地推动着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创新和发展,为造就大批服务基层、敬业奉献的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认为我校始终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实践的理念,精心打造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工程教学与工程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构筑了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核心的实践教学平台,强化了大学生的综合工程能力训练,为航空国防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上手快、能力强’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形成了南昌航空大学人才培养的鲜明特色”。专家组充分肯定的这些成绩和特色是学校今后推进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宝贵资源和财富,我们应当继续坚持和发扬。迎评促建过程中,全校上下表现出了强烈的主人翁精神,高效率地完成了大量繁重而卓有成效的工作,以优良的校风、学风,优美的环境迎接教育部专家的到来;专家进校后,广大师生员工充满激情、奋发向上,把对学校的热爱化作点点滴滴的细节,以前所未有的精神状态开展各项工作,给专家留下了良好印象。可以说,学校评建工作能够取得优秀成绩,是学校党委、行政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全校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无私奉献、共同努力的结果。迎评工作的圆满完成充分体现了我校师生团结拼搏的精神风貌,体现了高度的凝聚力和责任感,这是我们今后做好各项工作、保持学校不断发展的强大基石。二、教学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两年来,学校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应看到,制约教育教学质量的问题仍然存在,教学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一是教学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在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背景下,在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目标迈进的过程中,我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管理模式还存在不适应人才个性发展的问题;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还需进一步加强;专业的特色和品牌还需进一步打造;部分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不能适应学生的需求;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还需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的实效还有待提高。二是基础理论教学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基础课教学还存在不适应学生多样化需要;部分基础课对学生要求降低,教学水平不高;部分专业基础课开设不规范等等问题,影响了学生对基础理论的掌握。三是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我校的人文科学素质教育课程还存在开出数量少,课程质量不高的问题,课外人文讲座的开设不够广泛;大学生科技人文类社团活动开展还不够普及,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式和途径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四是学风建设有等进一步加强。学校整体学习氛围不够浓厚,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缺乏,目标不明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学风学纪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补考率、重修率较高;留级学生的管理成为学风建设中的一大难题。三、对做好今后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大众化教育阶段的教育观和质量观1999年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跨越式发展,2007年我国大学的毛入学率达到26%,早已步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因此,我们的教育观念也必须随之转变。高等教育大众化满足了的人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资源,也提升整个民族的素质。同时,大众化带来的入学水平参差不齐也给大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我们在教育方式上应该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体现灵活性和多样性,为学生提供的学习选择机会和自由发展空间,为学生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宽松的环大众化教育观的核心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因此我样在教学和管理中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和差异,逐步建立多样化的教育教学体系,既要有利于具有天赋的精英人才脱颖而出,同时也要兼顾那些基础较差,学生有困难的同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地得到发展。(二)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要积极推进基础课程的分级教学。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课程要在总结08级分级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在09级全面开展分级教学。要建设好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机房,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良好条件。线性代数、计算机文化基础等课程也要进行分级教学的试点。各专业学院要积极为部分优秀学生开设选择性的提高类课程,加强对优秀学生的培养。二是要稳妥推进教师挂牌上课,不断完善学分制。要继续稳妥地扩大教师挂牌上课的范围,除在部分公共基础课进行试点外,要选择部分专业基础课程进行教师挂牌上课的试点,要不断完善选课制度,使选课制度更适应学分制的要求。三是要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要在坚持传统教学方法优势的基础上,地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不断提高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质量,积极开展网上答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现教中心要切实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四是抓好课程考核工作的持续改进。鼓励采用口试、答辩、撰写论文和大型作业的方式进行课程考核。对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要坚持实行教考分离制度,严格考场管理。五要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把知识传授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积极推进与企事业单位的产学研合作,不断探索3+1,2+2等合作学模式。要加强在企事业单位建立实习实训基地的工作,努力开辟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新渠道。要积极开展与国外高校的合作,探索本科人才国际合作培养的新模式。高职学院要加强与航空国防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探索订单式培养的新模式。六要加强教学改革研究工作,倡导和支持广大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积极撰写高水平教改论文,切实提高教学研究水平。要进一步抓好现有的重点教改项目,特别是省级重点教改课题,使之带动人才培养改革的实践,提高改革的实效和受益面。要积极组织申报各类教学改革成果,力争在国家级奖励上有所突破。(三)加强基础课程的教学,提高基础课程教学水平一是要加强基础课程的教学建设,根据分类分级教学的要求,精选教学内容,使基础课程的深度和广度既符合本科教学要求,又能有所提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要不断研究基础课的教法,积极开展教学法研究活动,坚持集体备课、作业批改和答疑等教学制度,做好题库建设,在有条件的基础课实行期中考试制度。二是要规范基础课程的管理。针对部分专业基础课分散开设的现象,有必要加强这类课程的管理。要坚持课程归口管理,落实责任院系。责任院系要切实加强课程建设,选派教学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教师作为课程负责人,统一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要求,以确保专业基础课程的质量。三是要加强基础课的师资队伍建设。要研究制定打造基础课教学团队的政策措施,鼓励教师全身心投入基础课教学和改革。要在职称晋升、岗位聘任等方面对基础课教师予以政策倾斜。(四)扎实推进“质量工程”一是要在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立项的基础上,切实抓好三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和两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使之成为教学的典范,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同时积极做好同家精品课程、国家级名师、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方面的申报工作,争取有所突破。二是要紧紧围绕航空国防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打造专业特色与品牌,要牢固树立专业的品牌意识,按照“人无我有、有人我优、人优我精”的要求做好专业的顶层设计,积极引进高水平师资,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切实增强人才的竞开展课外讲座活动,邀请各界名善教学指导和评价体系一是要坚持各级领导听抓学风,全过程抓学风和全方位抓学风的思想认识,形成全校上下共抓学风的合力;要通过抓好上课、听课、自习、作检修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增加环保设施等一系列措施来提升员工的安全、环保意识和劳动防护水平,把安全和环保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捌』 学长建议我买网络课程资料,跟着老师讲的再回顾一遍,我对考研课程了解不多,听说张宇数学讲的不错
Wiy(1)张宇,来张宇老师是目前知名源度最高的老师了,一大特点是上课风格轻松幽默,概念浅显易懂,不过张宇老师的课程短板也比较明显,就是缺乏实操性和普适性,为什么这么说呢,我相信很多跟过张老师课程的同学都有一个感受,就是上课的时候感觉听的很明白,然后翻开练习题直接扑街……而且他的课程对于一般性的方法讲的不多,但是各种技巧性的东西用很多,这就有可能导致基础不好的同学听完之后有可能跟不上不能彻底理解,另一方面就是解常规题的能力不够强。张老师的高数课比较精炼,线代和概率相比较而言就逊色一些,个人认为最佳部分是高数的基础班,如果你之前对于数学一直头大,没什么兴趣,然后大学打下的基础也不是很牢靠的话(个人认为,高数期末考试90以下都属于基础不扎实类型)建议听他的高数基础班进行入门,先找找数学的感觉,上课轻松幽默,听起来不费力,不会考研一开头就直接被高数劝退。。。(一开始的士气的确很重要)需要的东西放下面了,你看下面吧。
『玖』 国家精品课程的课程内容
包括六个方面内容:
一是教学队伍建设,要逐步形成一支以主讲教授负责的、结构合理、人回员稳定、教学答水平高、
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要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
二是教学内容建设,教学内容要具有先进性、科学性,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
三是要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
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四是教材建设。
五是实验建设。要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鼓励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和研究型课
程,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
六是机制建设。要有相应的激励和评价机制,鼓励教授承担精品课程建设,要有新的用人机制保证精品课程建设等。
『拾』 大学精品课程上报系统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是什么
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委,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共享优质教学资源,进一步促进教授上讲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我部决定在全国高等学校(包括高职高专院校)中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以下简称精品课程建设)。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等学校要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精神,提高对人才培养质量重要性的认识,紧紧抓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条生命线,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以培养满足国家和地方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国际竞争能力为重点,整合各类教学改革成果,加大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力度,加强科研与教学的紧密结合,大力提倡和促进学生主动、自主学习,改革阻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不合理机制与制度,促进高等学校对教学工作的投入,建立各门类、专业的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
各高等学校要根据本通知要求,认真规划、精心组织,尽快启动本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并保证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在组织规划精品课程建设时,要以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精品课程建设为主,充分考虑学科与专业分布以及对学校教学工作的示范作用,要把精品课程建设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相结合。各高等学校还要切实加大和保障对精品课程建设的经费投入。在确保教高[2001]4号文件规定的"学校学费收入中用于日常教学的经费一般不应低于20%,用以保障教学业务、教学仪器设备修理、教学差旅、体育维持等基本教学经费"得到落实的基础上,各高等学校还应从事业费拨款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精品课程建设。
高等学校建设精品课程要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1. 制订科学的建设规划。各高等学校要在课程建设全面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定位与特色合理规划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要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他课程建设,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
2. 切实加强教学队伍建设。精品课程要由学术造诣较高、具有丰富授课经验的教授主讲(高职高专精品课程要由本领域影响力较大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主讲),要通过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要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鼓励博士研究生参加精品课程建设。
3. 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要准确定位精品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单门课程建设与系列课程改革的关系。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先进,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同时,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体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4. 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精品课程要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鼓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
5. 重视教材建设。精品课程教材应是系列化的优秀教材。精品课程主讲教师可以自行编写、制作相关教材,也可以选用国家级优秀教材和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鼓励建设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
6.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要高度重视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高职高专教育要特别重视配套实训基地建设),通过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精品课程主讲教师要亲自主持和设计实践教学,要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鼓励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和研究型课程,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
7. 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各高等学校要采取切实措施,要求教授上讲台和承担精品课程建设,鼓励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积极参加精品课程建设。各高等学校应对国家精品课程参与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鼓励高水平教师积极投身学校的教学工作。高等学校要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建立健全精品课程评价体系,建立学生评教制度,促使精品课程建设不断发展。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本通知精神,尽快组织本地区高等学校(包括部委所属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投入足够经费支持精品课程建设,推动本地区教学资源共享和教学水平的提高。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本地区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上组织本地区精品课程评选,并择优向我部推荐。
我部将对各省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申报的课程进行评选,对入选的课程授予"国家精品课程"荣誉称号,给予一定经费补助,并上网形成中国高教精品课程网站,向全国高等学校免费开放。精品课程建设成果还将作为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和评选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关国家精品课程实施的具体办法另行通知。
http://www.guqiu.com/news/jingpinke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