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作特长 > 九年级化学教学工作经验

九年级化学教学工作经验

发布时间:2021-03-12 02:43:38

『壹』 浅析如何开展九年级化学教学工作

编者按: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开展以探究性学习为核心的多元化学习,它更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注重认识主体的活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
关键词:化学、探究活动、教学、认识.
探究是人类社会认识世界的最基本的方式,人类正是在对未知事物的不断求索中获得不断的进步和发展.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开展以探究性学习为核心的多元化学习,探究性学习是与接受性学习相对应的一种学习方法,它更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注重认识主体的活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化学教学的学科特征是以实验为基础,这为探究式学习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操作平台.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已的想象力,积极动手参与,开动脑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则成为他们探究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评价者.化学探究式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做为一名教师,我觉得在探究活动教学中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问题载体,树立情景意识.
良好的问题情景容易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兴趣,以问题为载体创设学习兴趣
,点燃学生思维的激情,是探究活动是否成功的先决条件.问题可以直接提出,可以由展示一个案例,创设一种情景或介绍某些背景引出.
案例一:在学习用双氧水制氧气的实验时,学生不理解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设计实验探究二氧化锰在这个反应中的作用,有的学生设计如下几个实验进行探究:在试管①中倒入双氧水观察现象,此时学生可观察到有少量的气泡,用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到试管口,带火星的小木条并不复燃.试管②中加入二氧化锰,用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到试管口,带火星的小木条也不复燃.试管③中加入二氧化锰和双氧水的混合物,可观察到迅速有大量的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到试管口,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而试管底的二氧化锰却没有减少.因此学生总结出:没有二氧化锰由双氧水产生氧气很慢,而加入二氧化锰后,产生氧气的速率大大地提高了,二氧化锰本身并没有放出氧气,且质量不变,二氧化锰在这个反应中只做催化剂.
案例二:在学习《微粒是不断运动的》时,上课之前,我在讲台上放了一合茉莉花型的空气清新剂,同学们马上闻到了茉莉花的香气,议论纷纷,我抓住时机问学生:同学们为什么会闻到花香?学生一脸的茫然.接着在投影仪上演示一个有趣的实验,如右图.现象:几分钟后,小烧杯A中的溶液渐渐变为红色.在学生情绪高涨时,我提出:是什么使小烧杯A中的溶液变为红色?学生讨论后认为有三种情况:①蒸馏水使酚酞溶液变红,②大烧杯上有物质使酚酞溶液变红,③B中物质挥发出一种看不见的微粒运动到小烧杯A中,使酚酞溶液变红.那么请利用桌上的仪器来证明你的猜想吧.学生们争相动手,基本上都能得出正确结论.进一步明确了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案例三:在学习《奇妙的二氧化碳》时,我是通过一个故事引出:在一个山谷中,有一个猎人带着一头狗走进一个山洞,走到一半时,狗出现抽搐后,慢慢地死亡.而猎人却没事,这是为什么?学生的兴趣空前高涨,有的说是因为山洞中没有氧气,有的说是因为山洞中有毒气.有的说是山洞中有一种不能使人呼吸的气体,并且要沉在下层,因为狗比人更矮.有的说山洞中有二氧化碳等等.那我又问:如果是没有氧气或是毒气,那人为什么没事?如何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重?有的学生说用称的方法,在托盘天平上放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天平调节平衡后,往其中的一个烧杯中倒入二氧化碳,看天平的指针向哪一方偏转.有的学生说用点燃高度不同的两根蜡烛来证明,往高度不同的点燃的两根蜡烛中倒入二氧化碳看哪一根蜡烛先熄灭.有的学生说往一根点燃蜡烛的小烧杯里倒入二氧化碳,如果蜡烛会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可以向液体一样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那就请同学们用桌上的仪器来验证你们的猜想吧.
二、注重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深层的教育民主的追求,绝不能以所谓“优等生”为尺度,也不试图建立作为评价标准的模式,而是面向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它注重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思惟方式、个人体验及对信息的处理和整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探究性学习是把课堂教学的重心由记忆现成结论转到引导学生自身操作上来,所以探究过程要比探究的结果重要的多,从生活走进化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从化学走向社会,要会学以致用.所以探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探究过程可以是课堂实验探究、家庭实验探究、调查、访问等过程.
例如,对于《燃烧

『贰』 如何提高九年级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已成为教育研究与实践的重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在我们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只有全体学生都爱学、乐学,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获得发展,我们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新课程下的化学课堂中应如何提高其有效性呢?笔者就自己在实施新课程中的一些体会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树立新的教学观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一定的教学观念会导致与之相应的、并受其指导和调控的课堂教学行为。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首先要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强烈的效率意识和时间观念,教师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钻研业务、精心备课、因材施教、开拓创新等一系列工作莫不都是以一定时间内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取得为目的,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为追求。其次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就是要弘扬并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是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最终体现者,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的主观努力。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障。
在教学工作中,师生之间情感如何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师只有对每一个学生倾注满腔的爱,学生才能充满信心、积极向上地学习,才能在师生互敬互爱的和谐气氛中产生学习的动力,才能有高效的学习效果。教师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另外,教师还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作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那么学生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喜爱你所教的学科上,课堂教学效率也就大大提高了。
三、激发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兴趣,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巨大推动力。有兴趣,学生才能学得主动,积极思考,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重要手段。一个优化的、充满情感和理智的教学情景,可以不断地维持、强化和调整学生学习的动力,促进他们主动地学习,更好地认知,进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燃烧条件”教学情景的设计
先提问学生:“水能灭火,可否生火?”让学生激烈争论后,演示如下实验:在一杯热水中放一小块白磷,待白磷熔化,用一支大试管垂直倒插入水中,罩住白磷,可见水中的白磷发火燃烧,产生白烟。面对这一奇异现象,学生的求知欲望一下子调动起来,这时再引导学生从燃烧条件加以分析得出原理。接着,又演示一个实验:用一张不易吸水的纸折叠成纸袋,用线拴在四角成为吊绳,把纸袋悬挂在铁架台上,放入水和一只鸽子蛋,用酒精灯加热。学生们看到灯火在袋子下烧,纸袋没有着火,水却烧开了,鸽子蛋煮熟了。在生动的情景下,再要大家想想:可燃物能不能被点燃,决定于什么?利用似乎存在矛盾的问题和趣味实验,调动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营造热烈、生动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创新改进实验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是知识的发源地和素质提高的有效手段。化学实验对于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全面落实培养科学素养目标,具有其他化学教学内容和形式所不能代替的特殊作用。因此,平时要多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不断创造机会让学生多利用一些生活用品设计一些简易的微型实验或改进实验,大面积地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学生亲自做实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学习热情,提高了课堂效率。
例如:在讲授“水的净化”时,要将浑浊的河水净化,常规的做法是将河水倒入过滤器中过滤,但这在课堂上因过滤速度慢,操作很耗时,吸引不了学生的眼球,笔者在课堂上创新了实验:将浑浊的河水倒入一量筒中,用玻璃棒往量筒底部缓缓推入一团棉花,经棉花过滤后的河水立刻变澄清。该实验不但让学生直观、快速地感受到过滤的效果,也拓展了过滤的知识,从而懂得生活中一些做法的过滤原理。又如,上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5页的铁生锈实验,按课本装置则导管内水面上升缓慢,观察时间较长。改进装置后(如下图1),通过观察输液管两边液面高低,很快就能明显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再如,在探究氧气性质实验时,可燃物硫、磷在氧气中燃烧都会产生有害物质,影响师生身体健康,教材回避了这两个实验,影响到学生对氧气性质探究的兴趣。通过对燃烧装置的改进后,用如下图2的装置进行硫或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上部容器装有的NaOH溶液可吸收燃烧产生的有害物质,有害物质在NaOH溶液液封、吸收下不会外逸,学生在观察生动的燃烧现象的同时,又不会受到燃烧产物对身体的损害。
浅谈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探究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点
探究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大力提倡探究学习,让学生充分发挥参与活动的自主性,是促进学生良好认知结构形成的有效途径。课堂上精心设计探究问题,创设良好的探究学习氛围是建设有效课堂教学的重点。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优化问题教学,以问题来驱动学生的探究活动。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将知识置于问题情境之中,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通过实验、观察、阅读教材等途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使获得新知识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学会探究、学会学习。
例如,NaOH溶液变质的再探究
【情景引入】教师在黑板上画两个烧杯,分别盛有NaOH溶液和Ca(OH)2溶液
【问题铺垫】
(1)敞口放置在空气中的NaOH、Ca(OH)2溶液过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由此说明实验室在贮存NaOH、Ca(OH)2溶液时应注意什么?
【问题辐射、递进】
(4)对于上述现象,我还有几个要探究的问题:问题① ;问题② ;问题③ ;……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可以很快地对前三个问题作出解答。这几个问题是铺垫性问题,通过这几个问题可以打开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这两个对比实验中发现问题:NaOH溶液中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怎么知道NaOH和CO2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呢?所以,当进行到第(4)个问题时,学生们讨论的焦点基本上都集中到了这杯“脸不改色”的NaOH溶液上。正因为没有明显现象,NaOH溶液的“主动留白”就为学生的探究留下思维的空间,也为学生探究问题的提出提供了思考的素材,为学生在“留白”处展示个性、一显才华创造了机会。课堂上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提出问题,课堂气氛活跃。接着,教师有意识对问题进行了取舍,最终确定以下四个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
(1)放置在空气中的NaOH溶液是否变质?
(2)如果变质,变质后生成了什么物质?
(3)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
(4)变质后的NaOH溶液如何提纯?
上述教学情景简洁明了,探究问题循序渐进,探究气氛浓厚。学生在教师预设问题的引导下,自主开放地提出新问题,自主开放地进行科学探究。一节课下来,学生都是在一个个探究问题引导下进行一系列探究活动,课堂上营造很浓的探究氛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新课改理念的引领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只有树立新的教学观,懂得营造和谐师生关系,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使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体验知识的生成,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良好科学素养的现代化人才。

阅读全文

与九年级化学教学工作经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晋升考核自我评价 浏览:480
职场新人自我介绍日语 浏览:700
职携求职公寓 浏览:354
醉驾人找工作 浏览:973
百度厦门六中艺术特长报名表 浏览:868
劲霸经编面试 浏览:364
小孩综合素质自我评价 浏览:470
玉环学校洗碗招聘信息 浏览:15
教师教育自我评价 浏览:192
2014合肥168中学特长生音乐录取名单 浏览:478
应届生面试自我介绍范文3分钟 浏览:800
丹阳人才招聘网 浏览:72
生物学科特长怎么写 浏览:250
昌硕面试后多久通知 浏览:925
陕西省铁饼特长生 浏览:751
硕展科技有限公司招聘 浏览:346
2019年南阳卷烟厂招聘信息 浏览:461
时尚招聘信息 浏览:341
安吉洁美电子招聘信息 浏览:106
个人简历问候语 浏览: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