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篮球技能研究课题
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篮球技能研究课题
篮球运动于1895年传入中国,在国内迅速普及和发展,学校篮球运动同样司空见惯,尤其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以来,中小学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而校园篮球运动更加普及与繁荣。
本校是一所百年老校,办学条件一流,素质教育成果丰硕。1990年以来,学校组建的男女篮球梯队先后2次获得江苏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篮球比赛第三名,10多次获得苏州市小学生篮球比赛冠军,30多次获得常熟市比赛冠亚军,在市内外影响深远。学校因此而成为苏州市、江苏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苏州市体育工作先进集体。2011年8月,学校成功承办了江苏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篮球比赛,作为东道主的男子篮球队获得冠军,许多媒体作了专题报道。
但是,学校篮球运动的问题与不足显而易见,主要是篮球普及程度不高,仅仅停留在“2名教练,2支队伍”的局限上,没有上升到篮球文化的层面,对提高全校学生的素质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而篮球文化是篮球运动的“魂”,没有文化的篮球是缺少底蕴、没有品味的篮球,是缺乏动力、缺乏魅力、缺乏竞争力的篮球。据此,作为学校发展战略思考,迎合学校篮球文化特色建设的需要,提出“建设校园篮球文化,提高学生素质实践研究”这一研究课题。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
校园篮球运动是美国体育教师詹姆斯·奈史密斯博士发明的,他成功地使学生在漫长的冬季里能继续进行体育运动,可以说篮球文化植根于高校。随着时代变迁,篮球文化迅速向中小学辐射,对校园篮球文化的研究与日俱进:宗雪飞(中央民族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校园篮球文化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李希水(德州学院)《高效校园篮球文化价值研究》;谢柯(中国传媒大学)《高效校园篮球文化的探讨和研究》;张予鹏(河南农大)《关于高效篮球文化建设的研究》;郑逢敏(华中师大)《中国特色校园篮球文化建设的研究》;王维(南阳市一中)《初探中学校园篮球文化的构建》;宜昌市实验小学《校园篮球文化的构建与研究》等等。纵观研究现状,大学居多,中学次之,小学很少;理论研究居多,实践应用研究较少。而本课题重在实践应用研究,在篮球文化理论的支撑下,主要解决怎样建设小学篮球文化?怎样实现篮球文化提高学生素质的固有价值?怎样检验篮球文化对学生素质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因而具有广阔的研究空间和较高的研究价值,既有传承,又有创新。
三、理论依据
篮球运动表现出独特的文化符号,篮球运动专门的技术动作,丰富的战术形式,独特的比赛方法,和严密的竞赛规则构成了篮球文化的语言系统,特有的立体攻守对抗则韵语了篮球文化的精髓。
从生理学角度,篮球运动对促进人体生理机能,特别是内藏器官和感受器官的功能,中枢神经的支配能力等均具有积极作用。
从智慧的角度,篮球运动是技术与智谋的渗透结合,可以改善学生大脑的物质结构和技能状况,帮助提高思维能力。
从娱乐的角度,篮球运动可以增进友谊、陶冶情操,得到精神享受,放松和调节生活,更好地学习工作。
从教育的角度,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性项目,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责任感、义务感、集体荣誉感;培养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开拓精神;培养克服困难和挫折、分享成功的喜悦等心理品质。
从创新的角度,篮球运动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方面具有鲜明的独特性,要求学生在快速的运动中和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连续的反应,为学生的创新提供了条件。
从审美的角度,篮球娱乐、竞赛内隐着形体美、动作美、道德美、理智美,篮球运动是审美教育的活教材。
四、 主要概念
1、 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2、校园体育文化
校园体育文化是师生在体育教学、健身运动、运动竞赛、体育设施建设活动中形成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以及体育观念和体育意识的综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校园篮球文化
校园篮球文化指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和教师参与为主体,以篮球运动为主要内容和运动手段,所创造的篮球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综合。可见它又是校园体育文化的组成部分。
4、校园篮球文化的内涵
校园篮球文化的内涵在于学校师生在篮球运动过程中,追求运动与人文精神的结合,拥有健康的体魄和道德风尚,形成和谐的社会价值观念,达到精神、理想、道德、知识、人格、身体的协调统一。
5、校园篮球文化的外延
校园篮球文化主要有:物质文化,包括运动员、观众、裁判员、教练员等“人”的因素和场地、篮球、球架、运动服等“物”的因素;精神文化,包括团结、协作、拼搏、奋进的体育精神和运动宗旨、环境布置、运动口号、心态、行为、人生观、价值观等构成的文明内涵;制度文化,包括组织的构建、赛制、规则、纪律、管理制度、培养体系等。就其篮球运动自身特点而言,又可分为竞赛文化、娱乐文化、观赏文化、历史文化、用品文化五个方面。
6、素质
素质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本课题系指广义的素质,即教育意义上的素质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等。
7、学生素质
所谓学生素质指以学生个体的先天禀赋为前提,以后天的环境、教育为条件,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生个体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
诠释相关概念以后不难发现,本课题中,建设校园篮球文化是自变量,学生素质为因变量,通过建设校园篮球文化,全面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五、 研究目标
通过实践研究,营造浓郁的校园篮球文化氛围,环境布置富有特色,娱乐篮球、竞技篮球、篮球文化节活动蓬勃开展,师生全员参与,90%以上的学生学习并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知识,80%的学生通过运球、传球、投篮技能考核,中高年级各班都有篮球队, 50%的学生能够参加校级篮球比赛,10%的学生成为篮球运动特长生,每年向上级输送篮球特长生,篮球“梦之队”参加省市级比赛保持冠亚军,全体学生的主要身体机能显性指标大幅度上升,思想道德素质、智力素质、审美素质、心理健康等内隐指标同步提高,80%以上学生具有团结协作、拼搏奋进的篮球精神以及人际交往、社会适应等方面的行为模式。
六、 研究内容
(一) 建设校园篮球文化的实践研究
1、物质文化建设
作为校园篮球文化主体“人”的因素,本课题立项以后,彻底改变“2个教练员,2支篮球队”的格局,1~6年级120名教师,1800名学生,人人参与篮球运动,掀起全校性篮球运动热潮并保持常态;
作为“物”的主体,学校有体育馆一栋,1443平方米,室内篮球场1块,室外篮球场3块,标准球架4副,学生用球1000个,近年计划加大投入,实现室外球场橡塑。
2、精神文化建设
重新构建校园环境文化体系,体育馆、运动场、走廊、橱窗、教室、会议厅等地方设置与篮球文化相关的标语、图案、雕塑等,营造浓郁的篮球文化氛围。
学校于2011年成立篮球俱乐部,冠名“常熟市聚沙青少年运动俱乐部”,4月份完成各级审批,构建组织系统,吸收团体和个人会员,成为本校开展篮球运动的龙头机构。学校成立水平二、水平三男女篮球各2队,取名“梦之队”。3~6年级26个班级班班成立男女篮球队,由班主任负责冠名。
学校中高年级每周增加1节篮球课,每周2节篮球文化活动课,纳入学校课程计划,编写校本教材《灵动的篮球》,由历史篇、知识篇、教学篇、训练篇、娱乐篇五个篇章组成。9名体育教师和活动课教师负责系统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每学期组织篮球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积极探索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效率。
学校依据相关文件资料,制定《篮球考级6级标准》,师生全员参与,开展轰轰烈烈的训练达标活动,每学期用三个月的文化体育活动时间,进行拍球运球、传球、投篮三项篮球基本功达标训练,每月末组织达标考级,同时评选“运球之星”、“传球之星”、“投篮之星”,期末评比“篮球之星”,并记入《素质发展报告单》。
学校“梦之队”坚持长年训练,努力提高竞技水平,组织参加市内外比赛,保持苏州市、江苏省冠亚军。学校每学期组织班际篮球比赛,成立“贝贝乐”啦啦队,为班级球员呐喊助威,呈现精彩纷呈的比赛场面。
大力倡导娱乐篮球,针对小学生爱玩的共同心理特征,利用文化体育活动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篮球文化娱乐活动,如:原地听信号启动追拍、抢“三线”、“贴膏药”、“后排抓前排”、“捡球接力”、“三人攻防”、“抓小鸡”、“圆圈追传”……在活动中不断创生游戏项目,活跃身心,享受愉悦。
学校每年举办大型篮球文化节,如篮球知识竞赛、篮球智力竞赛、篮球动画比赛、篮球漫画、篮球摄影、篮球征文、篮球展板、篮球电脑小报、篮球黑板报、篮球单项比赛、趣味篮球运动会、篮球游戏比拼、篮球宝贝(健美操)、展示球星风采、观看并介绍经典球赛……在活动中受到篮球文化的熏陶,篮球精神的洗礼。
唱响“团结、协作、拼搏、奋进”主旋律,作为篮球文化的精髓,贯穿于整个篮球运动之中,迁移到学习、生活、工作之中。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智慧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健全人格,学做真人。
3、制度文化建设
学校全面制定俱乐部运营管理、篮球教学、技能考级、篮球队训练、各类竞赛、文化活动、考核奖励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形成比较系统的制度文化,保证篮球运动全面深入地开展。
(二)提高学生素质的行为研究
1、篮球文化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研究如何运用运动学、生理学原理,根据不同年级段男女学生的生理特征,制定科学合理的篮球技能合格标准(如拍球、传球、投篮),确定技能训练的频率、时间、强度,有利于身体发育成长。
2、篮球文化提高学生的智力素质。
研究如何运用教育学原理,在先进的教学理念引领下,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现代学习方式,充分发挥教学媒体的功能,致力提高篮球知识技能教学的质量。学校定期组织校本教研,校际交流,(梅小、实验、石梅三校共同体)不断探索篮球教学的规律,提高篮球教学的效率。
研究如何运用智能开发理论,引导球队在比赛中确定并运用攻防谋略,根据瞬息万变的情势快速应变。指导运动员在快速的运动中和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连续的反应,创造新的动作,立于不败之地,从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要求学生出主意、想办法,不断创生有趣的篮球娱乐游戏,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4、篮球文化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研究如何运用教育原理,教育原则,在篮球文化活动中抓住时机,有效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树立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发扬团结、友谊、文明、礼让、关心他人,遵守规则、公平公正等现代体育风尚,净化心灵,学会做人。
5、篮球文化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研究如何运用发展心理学,竞赛心理学原理,引导学生在篮球文化活动中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教训,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正确对待输赢,正确处理活动中的突发事件,逐步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6、篮球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研究如何运用美学理论,在参与、观赏篮球比赛、篮球娱乐活动、篮球文化节的过程中,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
(三)、校园篮球文化提高学生素质的效度研究
1、显性指标:抽取三年级、六年级两个年级各350人为样本,结合国家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测试,取得学生60米、100米、200米、400米跑(速度),投掷(力量)数据,并用统计法,绘制图标统计,次年同期对新三年级、六年级学生进行测试,获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篮球运动与速度、耐力、力量的相关度。运用知识、智能测试、技能考核呈现学生篮球知识、技能掌握、智力发展实际状况,得出篮球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素质的效度。
2、隐性指标:采用问卷调查,观察描述等方法,得出学生思想道德风尚,心理健康,行为模式所发生的变化,从而考证篮球文化活动对于学生道德、行为、心理方面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从实践中得到验证,理论上得到诠释。
五、研究方法
文献法——组织学习相关理论,获得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持。
统计法——运用统计学原理,采集相关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检测显性变量。
观察法——观察学生的行为变化,分析这种行为变化与篮球文化活动的关联。
调查法——采用问卷的方法,考证篮球文化活动的实际效度。
经验总结法——不断总结与推广有益经验。
个案分析法——采集典型案例,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上进行分析研究。
七、 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1年5月~2011年12月。完成课题论证,方案撰写,审批立项。
2、实施阶段:2012年1月~2014年9月。制定并实施研究计划,积累研究资料,展示阶段研究成果。
3、结题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2月。整理材料,撰写研究报告。
六、预期成果:学校成为全国传统体育项目学校;“梦之队”参加江苏省、苏州市比赛获得第一名;举办2次以上常熟市或者苏州市课题研究成果展示观摩活动;10篇以上课题研究论文在省级以上发表交流;编发校本教材《灵动的篮球》,市级以上评比获奖;编制《篮球课堂教学方案集》;编制《篮球文化经典案例集锦》;出刊《课题研究成果专辑》;课题研究成果苏州市一等奖。
七、保障措施
1、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指挥协调各部门工作,形成合力,层层推进。
2、多方筹措资金,争取财政专项拨款,俱乐部接受社会捐助,收取成员会费。计划4年累计投入不少于50万元,用于本课题研究。
3、加强师资培训工作,专职教师9名,接受市级以上培训,外请专家来校培训。积极开展校本培训,80%的教师掌握篮球基本知识技能。
② 体育特长生考试有哪些项目
体育特长生考试项目各地规定不同,但所在地招生学校体育专项测试的要求不得低版于本省(自权治区、直辖市)制定的统一测试标准。一般情况下包括以下基本项目、田径、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武术、游泳、羽毛球等测试项目:
1、基本项目:100米跑、立定跳远、原地推铅球(男生5公斤、女生4公斤)三项为考生必考项目。
2、足球:
技术:控球能力、头球、传球、盘带、带球、控制、射门、能力;
战术:场内位置、混合比赛、决断能力、进攻和防守综合战术;
素质: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配合意识、身体测重、灵活;
态度:集中力、牺牲精神、纪律性、自尊心、团结性。
3、篮球:
体能(100米、800米、摸高);
专项(1分钟投篮、V字往返上篮、全场综合上篮);
4、田径:
基本:素质、身高、体重、踝维、腿长;
体能(50米、100米、800米、实心球、立定跳远);
专项(根据学生的专项测试)。
5、排球:
助跑摸高(每考生必考),发球、正面双手垫球、正面双手传球、正面扣球四项内容随机抽取两项。
③ 新疆大学的特长生录取新疆学生多少人啊
1.认真了解历年来各院校间、专业间报考人数和招生人数大致比例,使自己所填报的志愿自然形成一个从高到低的差距。
2.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放开眼界,展望未来,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和人们对社会价值的认识来调整已形成的“梯度”。
3.要在第一志愿作为“基准”确定后,其他志愿由高到低。既不能志愿填写成“波浪式”,也不能把志愿填写成“平行式”,更不能填写成“升级式”。
4.还要处理好几个关系:高考总分与相关科目的关系;填报京、津、沪和沿海开放城市院校与填报落后地区院校的关系;填报省属院校与部委及外省院校之间的关系;“名牌”大学与一般大学的关系;本省、市院校与外省、市到本地招生院校的关系。 如何选报专业
选择专业之前,要通过各种途径认真了解专业情况:
1.查阅最近版本的全国高校专业目录,一般各图书馆都有收藏。书中会介绍各学校的详细专业目录,各专业的方向、培养目标及其开设的主要课程、毕业后的分配去向、报考学生的要求条件等。
2.直接或间接接触有这方面知识的人。
3.查阅高校编发的招生简章。简章中一般都有较为详细的专业介绍,包括毕业分配方向等。
4.利用信函邮寄,阅读报刊。
同时,选报专业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考生填报志愿应考虑到专业的发展方向。专业趋向即我们常说的“热门”和“冷门”。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至少要弄清以往的“热门”和“冷门”,从而根据自己的指导思想来决定挤“热门”还是进“冷门”,还是找不冷不热的专业。按照一般情况,新兴学科、刚设置的新专业往往较为拥挤。
“冷门”专业、“热门”专业在一定时期内是比较稳定的,但又不是静止不变的。考生填报志愿不能忽视这种新变化,否则将事与愿违。还要提醒考生,报考“冷门”并非是坏事,报考“热门”并非都是好事。
2.考生填报志愿要考虑到分配去向。专业选择将影响今后的生活道路,故选择时最好能尽量考虑这一因素。
误区一:片面追逐“热门”院校、专业以及浓郁的地域情结。
策略:实力与兴趣有机结合。成绩是关键,对于多数成绩一般或处于劣势的考生来说,挤“热门”而造成落榜,这是不足取的。更何况,“热门”与“冷门”是相对的。招生时“冷门”、就业时“热门”,现在“冷门”、几年后“热门”的现象,屡见不鲜。
误区二:填报的志愿没有梯度。
策略:合理布局、优化方案。绝对高分段考生填报A志愿特别要慎重;中分段考生要稳字当头,也可以退为进冲一冲,但5个平行志愿中至少要有3个层次的梯度;虽然上了线但成绩处于下游的低分段考生,可争取留在相对较稳妥的高校,至少要有3个相对保守一点的志愿。不少高校在具体专业录取中,往往不实行平行志愿,不同专业间会有分数级差要求,对此要特别注意梯度。
误区三:误读信息,人云也云。
策略:建议从正规渠道了解公布的各项政策和各类信息。新课改高考填报志愿往往要参照高考总分名次号,但一般大家掌握的考生名次号往往只是单个批次内的名次号,这与2008年及以前的名次号(各批的累计名次号)完全不同。对此,考生和家长应特别注意,否则不具有可比性。
误区四:缺乏理性,家长包干。
策略:理性选择,实事求是。在填报志愿时,要综合考虑高考名次号、具体专业对身体素质的要求、经济状况等
④ 员工思想教育
深入调查,全面掌握企业青年员工的思想动态
分析掌握青年员工思想动态和心理特点是做好青年员工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通过调查,发现目前企业青年员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政治素养低。由于近年来引进的青年员工大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高校毕业生,因此文化素养和科技素质不断提高,他们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快,认识事物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强,从而自我意识也较强。
价值取向歪。青年员工在踏上工作岗位后,由于被压抑多年的务实意识和利益享有愿望得到了释放,渐而有从关注抽象的政治与精神取向,转为关注具体物质与经济实惠取向的趋势。
进取心思弱。青年员工具有高学历、接受事物快的特点,因而具有强烈的优越感,对自己迅速增长的智力和体力过分估计,自尊心也越来越强,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称赞,希望自己的意见得到他人的重视,希望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他人的认可。
创新方法,不断加强青年员工思想政治教育
针对以上问题,帮助和引导青年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培育创造意识、环境意识和进取精神、团队精神以及民主法制观念、诚信观念,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就成为了企业持续和谐发展的迫切要求
举办多样化活动。公司根据不同类型青年员工的特长,开展青年员工技术比武,工作负责人技术比武,各类岗位个人操作比武,安全知识竞赛等多种活动,为青年的成长搭建人人参与的舞台以及脱颖而出的机会。
强化制度的导向。教育引导广大青工始终在本职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以思想觉悟高、经营业绩高、业务技能高、技术水平高、服务质量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平常时候看出来,关键时刻站出来,危机关头豁出来。
狠抓学习教育。大力开展以形势任务、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等教育活动,采取编发教育材料、开展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强青年员工思想教育。健全完善青年员工培训长效机制,引导教育青年员工自觉做到学技术、钻业务,促进青年员工技能素质的提高。
真心帮助鼓励。做青年员工教育工作,心中要以青工为先,坚持深入青年、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倾听青年员工呼声,反映青年员工意愿,代表青年员工利益。只有这样,思想教育工作才能调动青年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发挥青年员工的力量与智慧,为建设、发展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自立自强,持续提升企业青年员工思想意识
工作过程是一项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于一身的十分单调的活动,由于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太大,从而使青年员工心理上产生挫折感,由此导致对生活、工作失去兴趣。再者,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工作压力,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就业的严峻形势,青年员工在心理上存在多方面的压力:一是怕失去工作的压力;二是来自工作岗位本身的压力;三是来自整个社会不断加快节奏所带来的压力。面对压力和挫折,有的表现踌躇不前,有的自我封闭,更有甚者空虚绝望,严重影响了青年员工的成长和成才。作为青年员工自身,要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去。
立正确观念。面对不断变化的电力体制改革思路和市场环境压力,面对新形势下的企业改革和发展定位,青年员工在心理上必然会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这就要求青年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对生活抱开放态度,乐于吸取新经验;学会以积极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看待他人和自己;增强利他精神,在帮助别人,伸展自己的过程中增强自我价值感,增强敬业精神。在工作的过程中使个人精神有所寄托,在变幻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做出适宜自己角色的正确抉择
积极调整心态。由于现实社会竞争的激烈,再加上每个青年员工的心理承受力总是有限的,在一定的内外环境刺激下,在遇到强烈而持久的内心冲突,过大的外来打击时,难免会产生心理压力,引起心理的波动、失衡,从而诱发不良情绪。这就要求青年员工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保持乐观向上、勇于拼搏的人生态度和心境,并积极寻找正确解决问题、战胜困难的方法。
企业青年员工文化程度高,信息来源广,对新科技、新知识有着强烈的追求欲望。因此,对青年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青年员工不同的思想实际,提出不同的教育内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配合适当的心理辅导。加强青年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不断提高青年员工自身素质和能力建设,帮助青年员工在社会理想的指导下,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使他们把理想建立在现实发展的客观基础上,把理想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上,把能力用在支持企业发展上。
⑤ 关于增强团员意识的文章
按照团中央、团省委关于开展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的部署和要求,共青团西北师范大学委员会决定从2005年9月中旬开始到2005年11月底,在全校各级团组织和全体团员中广泛开展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为了确保教育活动有计划、有步骤、高质量地进行,根据团省委《甘肃省开展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的主要精神,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西北师范大学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要全面贯彻落实团中央、团省委部署和要求,围绕学校党政中心工作,紧扣“增强意识、健全组织、活跃工作”的总体目标,精心谋划,统筹安排,使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结合起来,同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同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结合起来。要充分发挥专职团干部和党员大学生的表率作用,团委机关干部为基层专职团干部做出表率,全体专职团干部为党员大学生做出表率,党员大学生为全体团员青年做出表率。树立基层第一思想,贴近青年学生,真抓实干,注重实效,发现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全校团员青年的政治意识、组织意识和模范意识,全面激活基层团组织的工作活力,理顺我校共青团工作的工作运行机制和组织运行机制,不断提高我校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的能力、服务大局的能力和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能力。
二、指导思想
西北师范大学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团的十五大和团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围绕学校工作大局和“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以“永远跟党走”为主题,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导,通过扎实有效的教育活动,使我校广大团员青年进一步增强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强化团员意识,促进支部工作,加强组织建设,使我校各级团组织更富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更好地实现学校育人目标做出共青团应有的贡献。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党建带团建。认真学习、借鉴我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积极争取学校各级党政的支持与重视,把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纳入到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总体部署中,整合现有资源,形成整体合力,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开展好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
2、坚持理论学习贯穿始终。把理论学习作为整个教育活动的基础环节,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意识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党的基本理论教育和团情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团员的思想认识,引导和帮助团员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坚持充分发挥团员的主体作用。努力把团组织的积极性和团员的积极性统一起来,切实提高广大团员参与教育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团员的主体作用,切实发扬“主人翁”精神,确保教育活动有效覆盖到全校每一个团支部,使每一个团员都能够参加活动、接受教育。
4、坚持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发挥共青团实践育人的优势和活动组织的特长,广泛开展各种团员青年喜闻乐见、富有实效的主题实践活动,不断拓展活动内容,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共青团员在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5、坚持尊重基层的创造性。坚持灵活、务实、创新的原则,广泛调动和发挥我校各级团组织、团干部和团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大力激发创造精神和创新勇气,鼓励和支持学校各级团组织从实际出发,大胆创新,确保教育活动取得实效。及时总结推广基层的好做法、好经验,努力探索我校团员教育的有效途径。
6、坚持区别情况、分类指导。根据专兼职团干部、本科生团员、研究生团员、继续教育类学生团员、中学生团员的特点,分别制定切实有效的实施方案和工作安排,加强活动指导,增强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目标任务
1、增强团员意识,进一步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筑团员青年的强大精神支柱,使广大团员更加深刻地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自觉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忠实实践者,努力成为党执政的坚实的青年群众基础。进一步明确团员义务,不断强化团员的组织观念和纪律观念,增强团员对团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引导教育团员青年按照团章要求和团员标准,模范履行《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和《西北师范大学大学生文明修身承诺书》的要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切实增强团员的政治意识、组织意识和模范意识,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使全校团员青年成为刻苦学习的模范、勤奋工作的模范、遵纪守法的模范、开拓创新的模范。
2、强化团干部服务意识,进一步提升工作水平。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引导教育团干部认真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使全体团干部努力达到“政治坚定,学习刻苦,工作勤奋,作风扎实,品德高尚”的目标要求。进一步强化团干部的服务意识,树立基层第一思想,贴近青年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建设一支“党放心,青年满意”的团干部队伍,不断提升工作水平。
3、健全团的基层组织,进一步增强创造活力。坚持党建带团建,进一步落实《西北师范大学分团委、团支部目标管理实施方案(试行)》,加强基层团组织的思想建设、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不断深化“五四红旗团委(团支部)”创建活动,完善“三级联创”的工作运行机制和“校团委—学院分团委—年级团总支—班级团支部(活动团支部)—团小组”的五级组织运行机制,强化二级学院分团委职能,进一步明确和发挥年级团总支的职责和作用,继续加强宿舍、社团、网络等活动团支部建设,全面激发团支部工作活力。
4、全面活跃团的工作,进一步加强团的能力建设。围绕学校党政工作中心任务和“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全面实施,注重传统项目的深化与创新工作的有机结合,着重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难点问题,以《西北师范大学本科生素质拓展学分实施办法(试行)》的实施为依托,发挥共青团文化育人的优势,统筹协调,构建“大型活动届次化、精品化;中型活动学院化、特色化;小型活动社团化、经常化;品牌活动班级化、普及化”的校园文化活动格局,全面活跃共青团工作,着力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进一步提高我校团组织的服务能力、凝聚能力、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推动共青团工作职能化建设,促进团员青年健康成才。
五、范围对象
全校范围内的全体团员(包括28周岁以下保留团籍的党员)和各级专、兼职团干部。
六、方法步骤
我校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于2005年9月中旬至11月底开展,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9月13日至9月28日)
1、制定实施方案。校团委全面贯彻落实团省委的工作部署,在校党委的指导下,制定适合我校工作实际的实施方案,成立学校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确定专兼职团干部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联系点,建立活动的督导机制。各分团委(团总支)结合本学院、本单位具体情况,根据学校实施方案,制定并向学校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领导小组提交切实可行的学院实施方案。
2、团员状况调查。各分团委(团总支)按照西师团发[2005]10号文件《关于做好2005年团籍复审和新生团员教育的通知》要求,结合2005年团员团籍复审工作,对基层组织和团员基本情况进行专项调查,找准团的组织建设、团的工作开展和团员、团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提出初步的对策和解决的办法,并向校团委提交专门的书面报告。完成2005级新生团支部组建工作和其他班级团支部的换届工作。对个别班子不健全、工作不力的团支部,要先进行清理、调整,然后再开展教育活动。
3、思想发动。9月中旬,学校召开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动员大会,对主题教育活动做出部署,提出具体要求,使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进一步明确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和主要程序。学校动员大会召开后,各分团委(团总支)在学校教育活动总体部署下,召开本学院、本单位动员大会,各分团委(团总支)书记要进行动员讲话,提出明确要求,做出具体安排。
4、舆论宣传。各级团组织发挥共青团宣传优势,充分利用学校电视台、广播站、报刊、校园网等新闻媒体,通过编发消息、通讯,编印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简报,开通教育活动专题网站等多种形式,开展各种主题宣传活动,努力营造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学习教育氛围。
第二阶段:学习教育(9月29日至11月13日)
1、骨干培训。依托团校第十八期团干部培训班,通过邀请专家授课、集中研讨等方式,对各级团干部进行集中学习培训,校团委继续坚持专职团干部集体学习制度,进一步深入开展“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青年工作理论和团的业务知识,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创新工作方法,创建学习型组织,创造一流业绩;提高服务青年的能力,提高服务大局的能力,提高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能力”的“三学三创三提高”主题活动。抓好团干部和学生党员、团员骨干的学习教育活动,落实我校专职团干部“五个一”的工作要求,从而带动全校团员的学习教育活动。
2、组织学习。以“学理论知团情”主题学习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团组织生活的作用,采取集体学习、专题辅导、上团课、个人自学等方式,通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专题讲座、网络论坛、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看专题片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理论学习和以《团章》为主要内容的团史团情教育,提高团员的思想认识和理论素质。各级团组织通过组织广大团员学习有关重要文献和讲话精神,以及《增强共青团员意识教育读本》、《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问答》、《大学共青城》等辅导材料,使广大团员青年不断深化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深化对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理解,深化对团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的理解,明确新时期共青团员肩负的神圣职责和历史使命。做好2005级新生团员轮训工作,组织广大团员深入学习《西北师范大学大学生手册》,教育团员青年带头遵守各项校纪校规,学习《西北师范大学本科生素质拓展学分实施办法(试行)》、《西北师范大学学生学术科研资助金管理办法(试行)》和《西北师范大学“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条例(试行)》等规定,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
3、开展讨论。围绕新时期共青团员的时代特征、素质能力、作用发挥等专题,以“新时代、新风采”团员标准讨论活动为载体,围绕如何增强团员意识,广泛开展讨论活动,对照《团章》,结合《西北师范大学大学生文明修身承诺书》履行情况,进一步明确新时期对大学生团员的基本要求。强化团员意识,在学习生活中发挥好团员的主体作用。团干部要按照校团委提出的“理想远大,信念坚定,忠党报国,爱团敬业;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乐于服务;团结协作,朝气蓬勃,奋发有为,追求卓越”的党员团干部48字标准,深入进行讨论,进一步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4、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结合我校广大团员青年的特点,紧紧围绕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要求。组织开展好“2005年团支部风采展演大赛”,要求和落实团员在团的重大场合“戴团徽、唱团歌、举团旗”。围绕“我为团旗添光彩”的主题开展团日活动,着力实施“爱校教育行动”、“就业见习行动”、“心理健康行动”、“网络净化行动”、“社区关爱行动”、“文明修身行动”等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引导团员青年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升华思想道德境界,使团员在活动中深化学习,在服务中提高认识,在过程中增强意识。组织开展好“青春献祖国——九月放歌”大型主题团日活动、“爱校周”、从师技能大赛等特色活动,使团员青年在各类主题实践活动中增强意识,全面拓展素质。
5、民主评议。以班级团支部为单位,召开团内民主生活会,展开团员民主评议。要充分发扬民主,开展好批评与自我批评,查找问题,剖析根源。团员之间要进行诚恳的谈心活动,加深了解,增进团结。每一名团员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围绕在学习教育阶段的收获,并结合思想认识,撰写心得体会。学校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将对各分团委(团总支)本阶段教育活动开展情况和团员的学习笔记、心得体会进行抽查。
通过学习教育活动,使每一名团员达到上一次团课,学一遍团章,读一本学习辅导材料,写一篇学习心得,参加一次讨论活动,过一次民主生活会的“六个一”的具体要求,切实增强团员意识,在各方面发挥好团员青年的主体作用。
第三阶段:总结提高(11月14日至11月30日)
1、解决实际问题。针对团员青年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认真着手整改,制定整改措施,明确重点,落实责任,着力改进团的工作。对于生活上、学习上、心理上、身体上有困难的团员青年进行定点帮扶,解决团员青年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2、做好基层换届。各分团委(团总支)结合我校第十八次团员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召开分团委(团总支)团员代表大会,按照《团章》的要求,做好基层换届工作,健全分团委(团总支)领导班子。
3、建立长效机制。修订完善《西北师范大学分团委、团支部目标管理实施方案(试行)》、《西北师范大学分团委、团支部目标管理考核办法(试行)》、《西北师范大学团干部联系基层制度(试行)》等原有的组织管理制度。制定出台《西北师范大学共青团工作调研奖评选办法》、《西北师范大学优秀团日活动评选办法》等规章制度。各分团委(团总支)要根据本学院、本单位具体情况,制定和完善各项工作细则,形成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巩固和扩大教育活动成果。
4、总结表彰。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工作结束后,各分团委(团总支)要及时向学校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领导小组报送总结报告,全面总结教育活动取得的成效,找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整改措施,挖掘在教育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特色做法。学校适时召开总结表彰大会,总结交流工作,并对在教育活动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七、工作要求
1、明确责任,加强领导。学校成立以校团委书记为组长,校团委副书记、校学生会专职秘书长为副组长、团委常委、团委各部部长、各分团委(团总支)书记为成员的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综合协调组、材料宣传组、督查调研组三个工作组,全面领导和协调学校的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校团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各分团委(团总支)书记为直接责任人。各分团委(团总支)要成立相应以书记为组长的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具体负责本单位的教育活动,落实领导责任,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方法步骤,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
2、联系基层,加强指导。各级团干部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落实《西北师范大学团干部联系基层制度(试行)》,确定相应的联系点,校团委机关干部联系分团委(团总支),分团委(团总支)专职团干部联系年级团总支或团支部,学生团干部联系班级团支部,带头参加、以身作则,指导、督促联系点做好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专职团干部要深入支部、深入实际,准确掌握情况,加强工作指导,及时总结经验,帮助联系点理清工作思路,解决实际问题,把联系点建成示范点,在点上突破,从面上推进,确保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3、提高质量,加强督导。按照建立领导责任制、团干部联系点制度、督查制度和团员监督评价制度“四项制度”的要求,各分团委(团总支)要结合教育活动的总体要求和各自实际,建立督查考核制度,制定明确的考核标准,深入班级团支部,实行量化考核。学校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督导调研组将定期对各分团委(团总支)检查指导,同时还将组织各基层团组织、团干部相互检查,全面督察了解,帮助基层解决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建议。
4、 统筹安排,加强交流。各分团委(团总支)要合理布局,统筹兼顾,在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中突出“三个结合”。教育活动要加强工作信息通报,建立活动进度周报制度,在活动期间一周一报。学校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及时编发全校教育活动简报,反映全校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推广各基层团组织的好经验、好做法。
5、营造氛围,加强宣传。各分团委(团总支)要充分运用各类新闻媒体和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开展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和具体要求,宣传新时期我校共青团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基本原则,树立典型,总结经验,做好全过程、多方位的宣传工作,为教育活动营造良好氛围。
⑥ 我是一个体育特长生、有机会可以报送优质高中。但是我很纠结我很纠结、到底是去优高还是职高。女生
建议如果能去优高还是去优高,毕竟职高以后没有考大学的机会了,优高的话以后可以考体育回类的大答学嘛,比如北体大啦,对成绩要求没有普通本科学校那么高。而且现在很多单位就业要本科毕业生,缺了这块敲门砖也是比较痛苦的事。
⑦ 是不是只有厦门户口才可以读公办小学
每年的条件都不太一样,最近一年的条件是要在厦门连续居住一年以上,并且有缴交社保三金才可以申请,申请有中签了才有。现在外来人口在厦门越来越多,小学逐年不足,你先 看看吧!
集美区2014年秋季小学招生工作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保障适龄儿童受义务教育权益,维护教育公平,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范学校招生行为,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教基一厅〔2014〕1号)和《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通知》(厦府〔2014〕65号)、《厦门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厦门市2014年秋季小学招生工作意见》(厦教综〔2014〕5号)、集委专〔2011〕11号专题会议纪要、集府专〔2008〕66号等文件精神,现就做好2014年我区小学招生工作制定如下工作意见。
一、 招生原则
坚持“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原则,组织服务区内的适龄儿童按时就近免试入学。
二、 招生对象
本区户籍或暂住在本区符合政策要求的年满6周岁(即2008年8月31日前出生)的适龄儿童。
三、 招生时间
1.本区户籍以及符合招生政策照顾对象等适龄儿童。
(1)预约登记:2014年5月19日—22日。
(2)现场报名确认:2014年8月3日—4日,家长须携带相关证件到预约登记学校现场确认。
2.符合报名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适龄子女。
(1)预约登记: 2014年5月6日—16日。
①网上预约登记。申5月6日至16日。
②现场预约登记。5月10、11日。
(2)现场确认:2014年7月5日至7日,家长须携带相关证件到预约登记学校现场确认。
(3)填报志愿。8月7日至8日。
(4)派位入学。8月12日。
(5)办理入学手续。8月15日。
预约登记网址为http://www.xmjme.com:8085/jmpwbm。逾期未登记报名者,视为自动放弃入学申请资格。未经区教育局批准,任何小学均不得提前报名和招生。
四、招生办法
(一)本区户籍适龄儿童的入学
1.公办小学实行划片招生,优先招收片区内本区户籍适龄儿童。小学招生片区由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划定并提前向社会公布。各小学应于报名前1周在划定的片区张贴招生通告。
2.片区招生对象的界定
(1)片区招生对象必须符合“两一致”,即适龄儿童与父(母)户口一致,实际居住地与户口所在地一致(指适龄儿童及其家长在其户口所在地招生片区内的住房是实际住所)。“寄户”、“挂户”等适龄儿童,应将户口迁回原户籍所在地入学。集体户口人员子女入学,由区教育局根据其实际居住地,按照相对就近原则指定施教区安排入学(集美小学、曾营小学、实小分校不安排集体户学生)。如集体户口人员已购商品房或有明确产权房、使用权房的,也可按房产地施教区入学。如户口和住所分离是因政府拆迁建设造成的,应选择其安置房所属片区的学校就读。拆迁安置对象申请入学的由户口所在地镇(街)于7月15日前提交名单至区教育局,并附上相关拆迁证明,经原招生片区学校、村(居)委会同意,接受申请的就读学校组织入户调查,若情况属实且学校空学位能够接纳该部分学生的,区教育局批准后方可录取。
(2)片区招生对象所落户口的截止日期为2014年8月4日。超过截止日期才取得户口的适龄儿童由区教育局统筹安排。
(3)原省级示范小学(集美小学)的招生对象除满足“两一致”外还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①适龄儿童的父(母)持有片区房屋产权的,适龄儿童及其父(母)还应在片区实际居住一年以上(2013年8月31日前入住),新入住的一手房除外。
②适龄儿童的父(母)确无房产,租住房屋的,所租住的房屋应为家庭唯一居住地,适龄儿童及其父(母)还应在片区实际居住一年以上,并持有合法有效的房屋租赁手续。
③适龄儿童的父(母)拥有的片区房产(持有有效的购房合同和购房票据)由于历史原因无法办理产权的,且在片区外没有其他产权房,该住处为其唯一实际居住地,实际拥有并与其适龄儿童在片区房屋居住一年以上。
④适龄儿童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实际居住并拥有片区房产的产权达六年以上(含六年),适龄儿童及父(母)的户口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同册,并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实际居住1年以上的适龄儿童可视为片区招生对象。
上述前三种情况还要同时满足同一套房产只能有1位适龄儿童在片区的小学一至六年级就学,符合计划生育政策子女多于一个的家庭除外。
福建省素质教育先进校曾营小学、实验小学集美分校原则上参照上述办法。
3.小学所在地的区政府或区政府授权的单位于报名前1周向辖区内本区户籍的适龄儿童发出《学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通知书》,届时由家长或监护人携带孩子,于规定的报名时间,到片区内的学校报名登记,经学校审核确认后,给予办理报名手续。
因故不能如期到校报名者,应在接到报名通知书后3日内向片区学校提出申请,经学校同意,可适当推迟报名时间。未经申请而逾期要求报名者,应书面向学校或区教育局说明原因,经批准后予以补报,若片区学校学额已满,由区教育局审核后统筹安排。未经同意不报名或超过申请期限未报名者,学校应及时上报区教育局,由教育局依《义务教育法》处理。
(二)政策性照顾对象的适龄儿童入学。
(1)港、澳、台、外籍生、华侨子女;
(2)符合条件的市区重点引进人才、归国创业留学人员及专家的子女;
(3)境外捐资助学人士直系亲属子女;
(4)厦门市和集美区表彰的 “十佳外来员工”的子女;
(5)本区户籍的烈士子女、因公牺牲的军人子女、一至四级残疾军人子女、我区地域内的驻厦部队(含武警)现役营级以上军官子女(含落户本区的驻集部队随军子女)(集府办〔2009〕24号文);
(6) 上年度产值3亿及以上的集美区重点企业高管子女。
政策性照顾对象须按规定时间进行网上预约登记,经学校审核后录取(具体提交材料见附件4)。其中,第(5)项由区民政局和驻集部队团以上单位政治部门于7月15日前将申请入学名单及其监护人军官证复印件报送区教育局;第(6)项由符合条件的重点企业于7月15前将申请入学名单及其监护人的聘任书、劳动合同等复印件报送区教育局;区教育局根据空学位情况,以申请人实际居住地就近入学为原则,统筹安排入学。
(三)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入学
1.根据《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通知》(厦府〔2014〕65号)精神,为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权利,我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以下简称申请人)入读公办小学一年级统一实行积分入学、电脑派位办法。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根据《2014年集美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积分入学办法》( 集教〔2014〕48号)申请积分派位入学。
2.随迁子女积分入学基本条件
(1) 申请人父(母)近一年(含1年,截止2014年8月31日,中间间断时间累计不超过3个月(含),下同)在厦门市务工,且目前仍在厦门市务工;
(2)申请人父(母)近一年在厦门市连续暂住,且目前在集美区暂住;
(3)申请人父(母)近一个年度在厦门市连续缴交社会保险。
(4)申请人属于政策内生育子女,或政策外生育但已接受处罚完毕的。
3.随迁子女入学程序
(1)预约登记。申请人可选择网上预约登记或现场预约登记。
①网上预约登记。申请人可于5月6日至16日期间登陆集美区教育局网站(http://www.xmjme.com:8085/jmpwbm),“积分派位报名”平台进行预约登记。
②现场预约登记。申请人可按暂住地于5月10、11日选择一所学校进行现场预约登记。
③因学位紧张,集美小学、集美二小、实小分校、曾营小学、康城小学等五所学校不接受截止申请时仍未在学校招生片区内购置商品房的申请人入学申请。五所学校片区内的非购房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应就近选择其他学校预约登记。
(2)现场确认。7月5日至7日,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长到预约登记学校缴交材料,进行现场确认。提供的材料包括《集美区2014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积分入学申请表》(见附件5)及积分入学证明材料(见附件6)。
(3)审核材料。7月8日至7月27日,各校组织审核随迁子女家长提交的材料,并核算积分。
(4)公示积分。7月28日,区教育局公示经审核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入学积分。
(5)公布空学位数。8月7日,在区教育局网站公布本区招收符合条件随迁子女的小学名单、招生名额、志愿填报地点和经审核符合积分入学基本条件的随迁子女入学积分全区排名位次。
(6)填报志愿。8月7日至8日,经审核确认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可登陆集美区教育局网站或到预约登记学校填报派位志愿。具体填报方式将在规定时间前一周在区教育局网站公布,请及时关注集美区教育局网站的通知。
全区划分五个小片区,第一片区为集美街、侨英街道辖区内公民办小学(集美小学、集美二小除外);第二片区为后溪镇辖区内公民小学;第三片区为杏林街道辖区内公民小学(曾营小学除外);第四片区为杏滨街道辖区内公民小学(康城小学除外);第五片区为灌口镇辖区内公民小学(实小分校除外)。各小片区学校见附件1。
志愿的填报分为公办校志愿和民办校志愿。其中,公办校志愿分两个批次,第一批次为小片区内志愿,填报2个;第二批次为片区外接受调剂公办校志愿,填报2个。民办校志愿2个,第一志愿为小片区内民办校志愿,第二志愿为片区外接受调剂民办校志愿。若公民办所有志愿均未被录取,可自愿选择在仍有空学位的学校间随机调剂。家长应根据积分、暂住地及家庭实际情况填报志愿。
(7)派位入学。8月12日,按照“积分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录取,积分相同的随机录取,录满为止。派位结束后,在集美区教育网站各校对外公开栏公布派位录取情况。
(8)办理入学手续。8月15日。经电脑派位录取的学生应持佐证材料原件,在指定时间内到录取学校办理入学手续,逾期视为自动放弃学位,区教育局不再为其保留或再安排学位。
(9)民办学校空余学位报名时间。8月13日至17日,民办学校在完成区教育局统筹招收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招生计划后,如有空余学位,可接收其他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报名,具体收费标准按分级补助标准执行。
因学额已满,无法进入我区公、民办学校就读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应及时回原籍就读。积分入学公告、公示、电脑派位的结果由集美区教育局通过区教育局网站向社会公示,家长可到各报名学校查询,也可登陆集美区教育局网站(http://jmq.xme.gov.cn/)查询。
五、招生划片
严禁各直属小学、中心小学(含完小)跨片招收学生,未经教育局批准,任何小学均不得提前报名和招生。具体招生划片见附件1。(其中集美小学、曾营小学、集美二小、实小分校、康城小学无法接收进城务工随迁子女。)
六、报名时家长应提供的材料
1.本区户籍的学龄儿童
①《学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通知书》;
②户籍证明:适龄儿童与父(母)同一户籍的本市居民户口簿(户口本首页、户主及学生本页);
③住房及居住情况证明;
④儿童预防接种证;
⑤其他证明材料。
2. 政策性照顾对象的适龄儿童
(1)户籍证明,适龄儿童与父(母)亲同一户籍的户口簿(不在一个户口本或户口本体现不出父母与子女关系的,还需出具出生证或其它有效证明材料);
(2)住房及居住情况证明;
(3)儿童预防接种证;
(4)符合政策性照顾条件的相关证件(原件和复印件)、证明材料(原件)。
3.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1)原籍户口簿、适龄儿童与父(母)亲同一户籍的户口簿(不在一个户口本或户口本体现不出父母与子女关系的,还需出具出生证或其它有效证明材料);
(2)适龄儿童本人及父(母)亲的《在厦暂住人口信息查询表》及暂住证。其中,《在厦暂住人口信息查询表》应表明家长已实际在厦门居住满一年以上,且目前在集美区暂住,暂住证应有申请人的相关信息。
(3)适龄儿童父(母)亲在厦门的从业证明(需提供能证明其父(母)在厦门务工满一年以上的劳动合同或者合法有效的个体工商营业执照,且目前仍在厦门务工);
(4)适龄儿童父(母)亲按照规定参加我市社会保险的证明(须提供地税部门出具的其父(母)近一个年度连续逐月按时(若有补缴的则补缴期限不超过3个月)缴交的《厦门市地方税务局社会保险缴费证明》;
(5)适龄儿童父(母)亲暂住地的镇(街)人口计生部门出具的计划生育状况证明等材料;
(6)适龄儿童未在其他地区取得小学学籍的保证书;
(7)儿童预防接种证。
(8)集美区2014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积分入学申请表
上述暂住信息查询表与劳动合同(或营业执照)及社保缴费证明应为适龄儿童的父(母)同一人的。
在集美区购置商品房(房屋用途应为“住宅”),且其父(母)所占房屋产权比例合计超过50%(不含50%),暂住地和购房所在地均在集美区的除提供上述材料外,须再提交下列材料:
(1)购房发票、产权证、购房合同(原件及复印件,原件核查后退还)、房屋产权查询证明原件,所有人应为适龄儿童的父(母)亲;(2)原籍身份证明(户口本首页、户主及学生本页),适龄儿童的父(母)与产权人同一户口簿;
(3)本市户籍购置商品房入住的可提供居委会实际居住证明。
适龄儿童报名时提供的材料应真实可靠。若材料不实,一经查实,作如下处理:本市户籍的学龄儿童一律视为非片区内招生对象,由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筹安排入学,有关学校和学生应服从安排和调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一律取消统筹进入公办学校和免除学杂费、课本费、簿籍费的资格。
七、工作要求
(一)进一步规范招生行为。各小学要坚持“划片招生,就近免试入学”的原则,不得提前招生、不得举行任何形式的摸底考试、面试。在确保户籍关系在本区的适龄儿童按时就近入学的前提下,核清学校学位的余额,按照“四公开”的原则(即“学校招生计划公开”、“招生办法公开”、“报名时间公开”、“录取结果公开”),制定科学合理的招生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保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统积分入学的录取工作公平、公开进行。
各校在招生前要组织认真核对文化户口册、与公安分局户籍科、派出所密切联系,及时了解户口变动情况,广泛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及时组织报名,确保所有年满6周岁的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各公、民办小学招收的新生,须报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取得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编发的学号后方可录取。各校应于8月31日前将今年招生报名的情况填表如实上报。要扎实做好学籍管理工作,及时规范地建立学生档案,报区教育局审核确认后录入全国电子学籍系统。
(二)加强招生宣传工作、增强服务意识,维护正常的招生秩序。各校应加强招生政策宣传工作,保护片区适龄儿童入学的合法权利。对为择校而造成“寄户”、“挂户”等人户分离情况的适龄儿童,各校应耐心疏导,动员家长将户口迁回原户籍所在地入学。有关学校和学生应服从安排和调整。
要增强政策意识,从大局出发,增强服务意识,于5月6日前向社会公布招生咨询电话,专人负责、认真做好群众的来信来访来电解答,热情、耐心、细致做好家长的工作,凡符合入学条件的要及时给予办理入学手续,不符合条件的要给予明确的答复。招生工作中出现的矛盾问题要依据法律法规及招生政策及时化解。区内小学间的问题在相互协调后仍有争议的情况下由区教育局最后裁决。严禁推诿和上交矛盾的现象,维护招生秩序,保证社会的稳定,严禁乱收费,确保今秋小学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公办小学应严格控制招收片外生,不得以特长名义招收学生,严禁各种学科竞赛、特长评级与招生录取挂钩。严审“人户分离跨片就读”申请。原则上学校接收跨片就读学生数不得超过当年招生计划数的5%。集美小学、曾营小学等学位紧张的学校原则上不接受人户分离申请。对个别适龄儿童因客观原因或学生家长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特殊困难,要求跨片区报名的,须由家长填写申请表,并提供住所居委会关于生活基础三年以上证明、相应的生活基础佐证材料(房管局租赁科备案的房屋租赁合同、工作单位证明或工商营业执照等复印件,原件核查),于7月7日前递交申请就读学校,进行现场信息确认。在保证接收片区学生入学的前提下,接收学校和原户籍所在地学校入户调查核实、集体研究审核后于7月28日前上报区教育局核准后方可录取。除上述情况外,学校原则上不再接收片外生。因不符合政策规定,不准予跨片就读的学生应及时回户籍所在地片区学校就读。
(四) 实行民办校分级管理。民办小学不得进行不实宣传,要严格执行区教育局核定的招生计划,接收转学插班生应控制在区教育局核定的招生指标内。要积极接收教育主管部门统筹安排的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且按规定免除学生的学杂费、课本费、簿籍费等费用。对未经批准擅自招生、擅自扩大招生规模,以及预收费、乱收费的,予以通报,责令立即整改,并按有关规定予以降级处理。
(五)各小学要认真贯彻《残疾人教育条例》,除特教学校(班)招收残疾学生入学外,普通小学都应依法接受服务区内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入学,特别要做好轻度智力残疾儿童的随班就读工作,不得歧视或拒收,杜绝残疾儿童辍学,确保三类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六)认真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有关政策,做好政策性照顾入学工作。符合条件的政策性照顾入学的适龄儿童由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指导安排。若选择的学校过于集中,超出学校预留的学位或已满额,由教育行政部门指导到其它学校就学。有关学校和学生应服从安排和调整。
(七)各小学在认真完成招生计划的同时,要严格控制班生额,原则上教室面积62平方米及以上的每班50人,教室面积小于62平方米的每班45人。
(八)加强招生工作监督检查,维护教育公平。
各校要严格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组织招生工作。应强化招生重点环节、重点岗位、重点时段的监督。认真学习、准确把握招生政策,严格招生纪律。违反招生工作要求,有下列情形的学校,一经发现,素质教育督导评估不得为优秀,并严肃查处。
1.不认真执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招生计划,未经批准擅自扩大或减少招生规模,擅自接收片外生、招收不足入学年龄的儿童;拒绝接收服务区内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提前招生、举行摸底考试、面试。
2.擅自将小学招生与各种经济因素挂钩、乱收费;以开展提供入学名额为条件的校企共建的,以特长评级与招生录取挂钩,擅自举办各类特色班。
3.招生过程未做到“四公开”的,不认真审核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积分入学申请材料,隐报、瞒报的。
4.未维护招生秩序,不做好群众的来信来访来电解答,推诿和上交矛盾。
附件:1.集美区2014年公民办小学招生划片一览表
2.集美区2014年小学招生工作日程安排表
3.集美区2014年小学招生工作咨询电话
4. 集美区2014年小学招生政策性照顾对象相关证明
材料一览表
5. 集美区2014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积分入学
申请表
6. 2014年集美区进城务工人员适龄随迁子女积分入
学证明材料一览表
7.集美区2014年小学教育局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8.集美区2014年小学招生相关申请表
(1)集美区2014小学一年级人户分离学生就学申
请表
(2)厦门市小学转学(跨片)申请表
(3)集美区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免学缓学申请表
(4)集美区2014年小学一年级招生报名情况汇总
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