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苏州橄榄核雕名人
邹丽青
字秋人,号核痴,百核斋创作室主人,浙江青田温溪人,中国工艺美术家学会会员。自幼喜欢绘画,从事核雕艺术十多年,被誉为“核雕高镂空艺术创始人”,核雕镶嵌艺术曾获中国电视吉尼斯之最。他的作品构思巧妙,寓意深远,刀工精细,独树一帜,秋人每个题材只雕一核也就是说每个作品都是孤品。他的作品以花鸟动物山水为主,雕刻的技法以高镂空为主要刀法,模仿了中国画里的写意和工笔的特点,作品表现大自然的生活情趣。他的作品有两大特点:一类是高镂空作品,雕工精细,细如发丝,只能收藏不能把玩;另一类是以高浮雕为主,巧妙设计,寓意深远,可以把玩。0 Y L" \: {8 h0 o2 r
秋人的作品有99%的作品因为不尽他意均被砸毁;13年来,秋人创作了100多件作品,除了被别人拿走的,就是被他砸毁。他说:“我认为有瑕疵的,就一定要砸毁。”
秋人是我所知的核雕刻艺人中最敬佩的一个。第一次见他的作品是:05年在北京朋友:边泉那儿看到的。当我一看到他的作品后就感到自已不能算是职业艺人了,他的作品可以称得上是:鬼斧神工了。由于秋人的作品大部分在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很难见到,为此和北京的玩家在北京建立了秋人核雕艺术交流中心。
宋水官
宋水官,1946年生于核雕村——苏州市舟山村。1967年至今从事工艺雕刻事业40余年。江苏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作品曾多次荣获国内外艺术奖项,其中,1998年举办的上海国际艺术节二十世纪末民间工艺精品博览会获民间工艺纪念精品奖、2006年在第41届国际旅游品和工艺品交易会上,获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银奖”;2007年1月举办的首届东方工艺美术之都博览会上,与女儿宋梅英一起获“迎春花奖”;在2007年5月举办的第二届中华艺术品收藏博览会上,其橄榄核雕刻作品“十八罗汉”、“核舟”同获金奖。2005年11月,被国家评审为美术工艺师职称。
在近40年的核雕生涯中,培养传授了一批又一批徒弟,特别是女儿宋梅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另外,他还创作了许多作品,尤其是各种罗汉像,雕刻细巧精致,个个栩栩如生,令人爱不释手。他的作品得到了全国许多收藏家的青睐,并珍藏之。
宋水官尤以罗汉像等吉祥图案见长,雕刻细巧精致,个个栩栩如生, 作品在鉴赏和收藏之外,更兼有祈福、辟邪的美好意义。如今,宋水官成立了宋水官雕刻工作室,核雕作品受到了各方高度关注
2009年6月被国家文化部选为苏州核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邓建学
苏州吴中区光福福利人,从19岁开始跟随姐夫周义清学习雕刻。特长是用浮雕的形式雕刻十八罗汉,其特点是刻工细腻。他的作品在北京、天津和上海市场上有着很多固定客户。
邓建学不仅具有核雕天赋,也是在光福镇第一个面向社会招收核雕学员创办核雕技术培训班的核雕艺人。核雕技术在当地是传统工艺,一般都是家传。舟山村几乎家家户户外墙上都写着“内有核雕”,全村七百多户,不论是老人还是小孩,无论走进哪一家,几乎都会有人手持盈寸的橄榄核认真揣摩、雕琢。舟山村八成以上的家庭都从事核雕创作,但一般多不外传,局限于亲属间的传授。邓建学没有固守在自己的小天地中,而是充分借力于市场优势,创办起核雕技术培训班,传授核雕技术。几年之中,他的学生有近百人之多,其中有很多学生的雕刻能力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周义清
1968年4月5号生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舟山村--核雕老街。从小就受核雕刻文化的熏陶,对核雕刻有着一种痴迷的爱好。
1985年学校毕业后就开始进入村办厂:舟山核雕厂正式拜师从事橄榄核雕刻行业。受过多名师傅的指导,在当时同行一起进厂学习的同伴中算得上是郊郊者;擅长雕刻各种佛教题材的人物作品,特别受到玩家的喜爱;后工厂解体,于1997年到无锡灵山大佛,面佛修心;在这九年中仍潜心于橄榄核雕刻.从没放弃对核雕刻的研究和创作,在这九年中制作了各种适应于不同层次玩家的佛教类题材的作品,在业界小有名气。
随着核雕刻行业的大好形势,周义清师傅于2005年回到老家舟山老街;直接面向各类核雕玩家制作各种不同题材的作品;雕刻技术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他的知名度也从此在苏州核雕业中名声远扬。
他的布袋佛像,姿态各异,可爱可亲,是周义清师傅的所有作品中最受不同玩家欢迎的代表作品,很受各地客户的推崇;他的部份精品多被藏家所收藏,市场上很少见到;他的作品极具收藏价值。
雅风
江苏苏州人;64年生;中国美术学会会员;苏州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省民间工艺家协会会员;毕业于苏州工艺美术学校;毕业后在红木雕刻厂工作;后自已研究橄榄核雕刻.在从事核雕刻的十几年中,他的代表作品:十八罗汉,布袋佛,招财猪等深受玩家的好评;部份作品曾在省市参展中获得银奖,铜奖等多项奖项.其获奖作品均被藏友收藏. 雅风他除了创作,多年来还不遗余力地在推广核雕知识;传播核雕制作技艺;宣传核雕艺术文化;为了能让更多的朋友了解和接受核雕艺术,他经常在网络上发布各类核雕相关的文贴;同时让更多的想学核雕刻艺术的朋友进一步了解相关知识;为核雕刻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雅风和一般的纯粹制做工艺品的艺人不同;他注重作品的艺术性,单一性,精巧的工艺,强列的立体感,活泼的造型,流畅的线条和人物的神态;雅风的作品风格细腻,体现了苏州核雕作品的;精,细,雅的神奇魅力。
殷雪芸
(1928-1996)女,吴县舟山村人。自幼随父学橄榄核雕。抗日战争后停工。1972年苏州工艺美术局发现她有独特技艺,安排她到苏州工艺美术公司专做橄榄核雕,并培养了董兰生等艺徒。1978年橄榄核雕作品曾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览,1979年又去西德、法国展出。作品有《寿星》、《三星》、《十八罗汉》等。
须吟笙
近代核雕名家,1924年生人,写意罗汉头的鼻祖,罗汉头的山峰,尚健在,苏州光福舟山人,是苏工核雕殷派第二代传人,师从殷根福(?-1940),和殷根福之儿子殷荣生、女儿殷雪芸同时学艺橄榄核雕刻,作品有橄榄核雕《杨家将》三件须老先生已经八十多岁,少有作品上市,其实须老先生还雕东西,但只是为了应付宣传做做样子而已,眼神和腕力多有点不从心了,由于年龄的关系雕的东西和以前的也有了些差距,但须老先生的地位是不可以否认的,他的罗汉头可算殷前辈十八罗汉雕刻开派以来十八罗汉头雕刻的一个里程碑,现在的一些新人,包括一些所谓名家除了继承还是继承,没有一点点的发扬,须老先生的东西不多,新的几乎不出,现在仿他工的人也不多,因为须老先生的工艺境界已经不是常人能仿。他的作品已经很难觅得。我去了数次也未能如愿。到是在民间还能看到他的作品。他的罗汉头受到舟山所有雕刻者的肯定。殷丽娟是须吟笙的唯一在舟山工艺品厂一带一出来的徒弟(这一点鲜为人知)。其早年从事过木雕、石雕、牙雕,等。在橄榄核雕中除了雕刻罗汉头之外还有伟人头像为大家所知,还有一些其他题材的单子,但留存的已经很少。曾在舟山工艺品厂成立后在其中指导厂中学徒,可以说现在青壮年的雕刻者基本上都被其指导过。
陈敏,殷晓红(伉俪)
1969年生,四川人,85年在苏州当兵,当时就很喜欢核雕,退伍以后就留在苏州从事核雕雕刻与研究。在核雕世家里其技艺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后又在众多核雕名家的大力指导下和自己不断的努力以与创新险在业界特别是上海闯出名气,并创出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其作品有浮雕十八罗汉,观音,大弥勒等
,曾获 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苏州市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2006年核雕作品“香炉”获得第40届国际旅游工艺品“金凤凰”设计大奖赛优秀奖,评比和发证单位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须培达
1957年生人,1973年进入舟山工艺品厂学徒,通过自己的努力练就了雕刻技巧,81年左右开始自己创作,其现在正当壮年,作品非常成熟。其作品十八罗汉头能看到须吟笙老先生的影子。主要作品是以各种人物单粒为主,十八罗汉头和吉庆有余、观音等题材
朱静安
1972年生,师从任敏华,从艺至今已有数十余年,雕工明显细致,而且会看出是用心琢磨来改进的,其主要作品有西游记、人物、单件、喜怒哀乐等,他的作品风格接近其师须吟笙,刀口清晰,神态自然,受许多核雕爱好者青睐,而且做工细腻和精巧,很有发展。苏州市吴中区工艺美学会会员
周建兴
1953年出生于核雕之乡舟山村。师从顾仁笙,曾工作于舟山工艺品厂,在近三十年的工作中又不断的深挖创新,终获成功,创立了一种自己独有的风格。尤其是在十八罗汉头这样很能体现一个艺人的基本工的题材上更是力求完美,并且对原料的要求也是及高,在1993年开发出铁圆核、大四花等这样核质非常高的原料。从不让一条质量不好的作品流放到是市场上。在近三十年的艺术生涯中,虽然他本人也很少提起,但他确实带出了不少优秀的徒弟,并且他的许多徒弟(如周义清、陈容芳等)现已扬名核雕界。他的代表作品就是十八罗汉头,各种规格都堪称精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铁圆核罗汉头,表情丰富、刀工细腻、神态各异。
沈元根
1962出生在苏州,早年开始跟老师钟火元学习核雕,1998年开始自己创业,其以往作品有非常浓重的须派风格,固化,传统,刀工规整,传统题材非常之多。现而今他已经另辟新路,创作了许多新颖的题材,而且悟性很高,在作品中能充分体现心中所想,能化平面于立体,化呆板为灵巧,使作品活起来。主要作品有十八罗汉系列,观音,钟馗等。现创新作品有十八包衣罗汉和浮雕八仙过海
钟擎峰
1971年生于舟山村,钟火元长子,自幼深受父亲核雕艺术的熏陶 ,1985年随父学艺 ,1986年拜冲山佛像雕刻祖师李永良之子李荣寿为师,学习佛像雕刻。从艺二十多年来,主要作品有橄榄核雕“老子出关”、“西厢记”,红木雕笔海“水泊梁山一百零八将”,紫檀木笔筒“红楼梦十二金钗”、“八仙过海”等,其作品人物鲜明,刀功简练醇厚,深受大众喜爱。`
曾获 * 苏州市吴中区工艺美学会会员 助理工艺师
陈蓉芳
1987年出生于核雕之乡光福舟山。跟哥哥周义清学习橄榄核雕。至今从事核雕也有多个年头了;由于勤奋好学。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每一件作品她都用心雕刻、追求质量而不是数量,其作品中蕴涵了江南女子的特有细腻与1987年生于舟山村,周建兴的次女,周义清的妹妹,自幼受父兄艺术熏陶 ,其主要作品有“十八罗汉”、“弥勒”等。 曾获 ,苏州市吴中区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助理工艺师、
陈琪
1989年出生,苏州藏书人,自幼喜爱绘画,16岁时接触到橄榄核雕,便麻烦邻居铁匠师傅做了几把雕刻小刀,从此在学习课余时间雕刻各类有趣的东西送于同学朋友们,深受朋友们的喜爱,因此也带动周围一批朋友学习橄榄核雕,其刀法粗狂有力,细节处理精细,对人物雕刻有一定的造诣,深受藏家的青睐。代表作有十八罗汉,喜怒哀乐,八大僵尸,各类弥勒,观音等。。题材新颖之作。
殷根福
苏州著名橄榄核雕大师,吴县舟山村人,其刀法雄健、形简意赅,世称“殷派”。殷根福初学竹雕,继学牙雕,再学核雕。在上海老城隍庙开设永兴斋,出售竹雕牙雕艺术品。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广东船工中获得一些橄榄核,精心琢磨以后,决定随形设计,用以雕成罗汉头像,为此,他专程去罗汉堂内观察罗汉形象,雕塑成后串成手串,在店内销售,很受民众的欢迎。艺品一上市,旋即售空,此后,他专事核雕,专雕罗汉头像,并成为殷氏的独特艺术品。当时,上海仅此一家。以后,殷根福所雕的罗汉头像,成为风行一时的核雕艺术品,求购者络绎不绝。殷根福刻制的罗汉头像,挺刀爽劲,厚朴凝重,脸部表情自然,双眼传神,十八个罗汉个个不同,神采各异,形象生动,被誉为“殷氏罗汉”。
殷氏开创的罗汉头像与以往的雕刻相比亦有所创新。以往的雕刻技艺在雕刻前都要画个草图,如园林、人物、花鸟、走兽等,然后按图雕刻。而殷氏罗汉则无需画图,只要吃准五刀,即鼻头一刀,眼睛两刀,耳朵两刀,是为“定位”。
钟年福
1927年腊月三十生人,故名年福。14岁开始学习雕刻,师从殷小男,1970年成立舟山工艺品厂,1973年4月7日成立东山工艺美术厂。可以说为舟山的橄榄核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钟老刀法粗旷,作品特点鲜明,为了爱好而雕刻,受到舟山雕刻者的尊敬。无人能出其右。也从事过木雕和石雕等其他材质的雕刻。大女儿钟菊英(在89年后就不从事雕刻因为眼睛不好)、大儿子钟耀源(在十多年前就不从事雕刻)、二女儿钟菊仙(现在还在从事雕刻)。开门徒弟是钟火元、其他徒弟有谢才元、钟秀琴、周雪官、须培金等,在舟山工艺品厂时指导过很多的徒弟。代表作品就是十八罗汉头
1970年舟山工艺品厂 由钟年福发起并成立任第一任厂长。发起人还有殷小男(殷丽娟的父亲,殷根福的儿子)、殷小妹(殷小男的妹妹)、须吟笙等人。在1970年成立的时候有3、40人,不是只有橄榄核雕,还有石雕,接的订单都是海外的订单,大部分出口到日本。在八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后,大部分厂员都出去自己雕刻,导致订单无法完成,慢慢就解散啦。现在的许多大家都是在厂中学习的,如周雪官、谢才元、周泉根等。
钟火元
1948年生于舟山村
1964年师承钟年福学艺橄榄核雕
1970年参加集体创办的舟山村工艺厂
1971年调入光福乡红木雕刻厂
1972年光福红木雕刻厂橄榄核雕车间创办人之一,任车间主任、质量检验员、业务推销员、原材料采购员 /
1990年成立核雕工作室至今 曾获 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苏州市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
吴中区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理事 ) 助理工艺师 ,2006,07,08年连续三年核雕手串“十八罗汉”获得第40,41,42届国际旅游工艺品“金凤凰”设计大奖赛优秀奖,评比和发证单位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谢才元 ,钟秀琴(伉俪)
1957年生人,1973年进入舟山工艺品厂学徒,通过自己的努力练就了雕刻技巧,81年左右开始自己创作,其现在正当壮年,作品非常成熟。其作品十八罗汉头能看到须吟笙老先生的影子。主要作品是十八罗汉头和吉庆有余等题材,在舟山工艺品厂时曾和须吟笙合作雕刻108粒罗汉相。开门徒弟是朱红为,还有徒弟陶菊英、徐月明等。
钟秀琴
1959年生人,师从钟年福、钟元庆、须吟笙。1973年进入东山工艺美术长,与须培金和周麟凤同时开始学习核雕,可以讲是舟山女工的代表人之一,受到老一辈核雕作者的推崇,女工的细腻中能透露出钟年福的粗旷,须吟笙的写意和钟元庆的工整,可以说是集大家之所长,代表作品是走兽十八罗汉、走兽八仙、圆雕云彩八仙及许多题材的单子雕刻。
周泉根
1959年出生于核雕之乡舟山村。师从顾仁笙,曾工作于舟山工艺品厂,在近三十年的工作中又不断的深挖创新,终获成功,创立了一种自己独有的风格。尤其是在十八罗汉头这样很能体现一个艺人的基本工的题材上更是力求完美,并且对原料的要求也是及高,在1993年开发出铁圆核、大四花等这样核质非常高的原料。从不让一条质量不好的作品流放到是市场上。在近三十年的艺术生涯中,虽然他本人也很少提起,但他确实带出了不少优秀的徒弟,并且他的许多徒弟(如胡君伟、萧艳萍、殷晨月等)现已扬名核雕界。他的代表作品就是十八罗汉头,各种规格都堪称精品,从1.1cm~3.5cm,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1cm小籽和2.5cm铁圆核罗汉头,表情丰富、刀工细腻、神态各异。
周麟凤
1961年出生,周泉根之妻,同周泉根一起加入舟山工艺品厂(当时有周雪官、须培金夫妇,周泉根、周麟凤夫妇,谢才元、钟秀琴夫妇),刀法精准而细腻,现在为了丈夫和爱子作出了非常大的牺牲,放弃了核雕工作,专心在家照顾爱人和孩子,非常可惜,只是在家务闲暇的时候雕刻一些小挂件,现在除了一些“寿桃”之类的小件,在市场上很难见到其作品。
殷晨月
殷晨月是一朴实无华的农妇,而这也正是民间艺人的特点:身怀绝技而其貌不扬。68年的殷晨月15岁开始跟核雕大师周泉根学习雕刻技艺,至今她都自豪地说:“师傅那时一直表扬我,夸我做的东西像模像样。”
当时身体单薄的殷晨月个性倔强,她开始琢磨核雕,从广东买来橄榄核,反复地练习,开始刻起来挺费经,慢慢地手法越来越熟练,线条越来越流畅。
殷晨月的雕核也得到了苏州市民间艺术家协会的关注。老师指导她,要雕刻精品,譬如《小籽十八罗汉》而且越做越精致,她的橄榄核雕《小籽十八罗汉》在2001年杭州国际民间手工艺品展上获得银奖。 '
经过长期的探索下, 殷晨月的核雕已形成刀工隽永、线条流畅、精细入微、独具一格的风格,作品十八罗汉头,各种规格都堪称精品,从1.1cm~3.5cm,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1cm小籽和2.5cm铁圆核罗汉头,表情丰富、刀工细腻、神态各异,韵味厚淳,不少作品为海峡两岸收藏家收藏。此后,他专事核雕,专雕罗汉头像,并成为殷氏的独特艺术品。'
曾获 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苏州市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吴中区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理事 助理工艺师
周志坚
1979年出生,周泉根之子,师从其父,作品秉承其家的特点,规整细腻,没有偷工减料之嫌,对原料的要求也像其父一样非常严格,早期雕刻过十八罗汉头,因为个人喜好原因已经很久没有雕此题材,现在主要的作品就是“十八罗汉”及“弥勒”,“十八罗汉”全部使用大粒铁圆核来雕刻,核肉饱满浑圆,自然颜色通红,加上精细的刀工,令人眼前一亮
何志清
1980年出生,周志坚之妻,师从其公,作品一样秉其家特点,原料优秀,精细而传神,其主要作品为小籽十八罗汉头,看其所雕题材就能知道其作品具有相当水准,能和其公雕刻十八罗汉头,就能证明周泉根对其儿媳的罗汉头雕刻也是认知的
缪小明
1972年出生!苏州吴中区光福镇舟山西支人。18岁父亲学木工手艺。自幼酷爱画画,因受舟山传统工艺核雕刻的感染,业余时喜欢在不到一寸长的橄榄核上雕刻。30岁那年,他白天干木工,夜晚学雕刻。很快,做成了第一件橄榄核———财神爷。60元,小明的第一件作品就卖了60元!40天雕一件
对橄榄核有着天赋和灵感的缪小明果然成功了。自此开始,他每天夜里坚持雕刻,手艺进步飞快,点名要货的人越来越多。缪小明的精雕作品从整体形象到镂空精雕,也随着供不应求的市场,身价猛涨,从几十元渐渐卖到几百元,直至8千元。终于,他在2003年正式与木工“脱离关系”,专职做起了橄榄核雕刻。
一个小小的橄榄核,在缪小明手里最起码要泡上40天;每天在缪小明的手上要呆上十几个小时。小明的橄榄核精雕作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艺术内涵,巧妙构思,精雕细刻,可称“橄榄核上的工笔画”。“红楼梦”、“八仙过海”、“福禄寿”、“西厢记”、“宝莲灯”、“三国故事”、“牛郎织女”等等,无不雕工细腻、精美,人物造型逼真动人,似一幅幅精美的工笔画,展现在世人眼前,是极具欣赏和收藏价值的艺术珍品。等待缪小明橄榄核精雕艺术的人越来越多,缪小明依然不紧不慢地雕刻着。“对不起,请您耐心等等,我一年只能做10个。”这句话成了他的口头禅。
曹福英
苏州市高新区东渚人,艺名英英;女,64年生。一直从事苏绣;这几年苏州核雕刻的兴盛让她对橄榄核雕刻有了强烈的兴趣;于是她放下绣花针,操起了雕刻刀,开始尝试橄榄核雕刻。凭着自已的爱好在没有正式请酒拜师的环境下,一个人在家研究起橄榄核雕刻,在短时间内由一个绣娘转换成了一个橄榄核雕刻艺人,她的作品发展潜力极大,进步明显,一上市就得到了很多玩家的赏识;是很好的送礼,把玩,收藏之选。
钟锦德
生于“香山匠人”雕刻之乡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80年代拜胥口香山匠人、民间雕刻家李兴根为师傅,学习红木雕刻技艺。在二十六年的雕刻艺术生涯中,有自己的刻苦钻研、虚心好学、奋发向上、完整掌握了一套红木雕刻的步骤,技法、刀法、加上不断的学习传统美术理论、现代设计理念,拜访一些著名的画家、学者、艺术家、全国的一些著名木雕艺人及其他门类的传统工艺美术家,参加大型的艺术展,更加深了自己作品创作的灵感与思路,深化了作品的思想内涵。使自己的雕刻艺术道路越走越宽,并不断寻找红木作品与市场需求的切落点,开发了一批市场销售好的产品。在二十六年里发展和培养了一批年青的雕刻技艺精湛的能工巧匠,共创作设计紫檀、红木雕刻优秀代表作品380多件。在继承前辈艺人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了具有苏州独特的空、松、玲、巧的雕刻手法,选用名贵的紫檀木、红木材料精雕成的作品。有传统人物、动植物造型、文房四宝、仿古船模、雕刻挂屏、台屏、地屏及仿明清家俱,其代表作品曾多次在国内获国家级、省市级金、银、铜奖。代表作品大型红木雕刻《堂名担》分别被中国昆剧博物馆(苏州戏曲博物馆)、台湾戏曲博物馆收藏。紫檀木雕《释迦牟尼头像》《观音头像》《五子戏南瓜》等作品经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政府新闻办公室选定赴法国巴黎参加2003年中法文化交流年锦绣江苏——江苏工艺美术精品展。作品讲究个人率性之作,呈现自得自在之精神,达到“绝无烟火杜兰香、昆吾锋尽终难似”的意境。
2003年被联合国技术信息组织中国国家分部授予“国际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2004年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雕塑专业委员会授予“中国雕刻艺术大师”“德艺双馨雕刻艺术大师”荣誉称号。2005年被中外名人研究会授予2005年中国“艺术名人”称号。2006年被苏州市宣传部、苏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苏州市文化广播电视管理局、苏州市经济贸易委员会、苏州市总工会授予“苏州市钟锦德紫檀木雕刻技能大师工作室”称号。2007年被江苏省政府授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称号.2007年9月被苏州市政府授予“苏州市民间工艺家”荣誉称号。个人事迹:载入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共和国建设者档案》、《中国当代名人》艺术名人卷、《苏州工艺艺术篇》。
1、2004年,红木雕刻大型作品“红木堂名”被中国昆剧博物馆收藏。
2、2004年7月4日,紫檀木雕“观音献礼”被姑苏晚报选入28届世界遗产大会委员会珍藏版。
3、2005年2月27日,参加由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江苏省卫视(1860新闻眼)主办的 “我爱我家,走进江苏民间艺术家最具人气家庭颁奖”,荣获“我爱我家走进江苏民间艺术家参与家庭奖”。
都传恭
现年68岁的都传恭说,他从9岁开始跟祖父都兰桂学习书法、绘画、核雕、篆刻等,后来,渐渐对核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下学后就工于潍坊嵌银厂,心里始终放不下的还是核雕。他创作的作品“乾隆下江南”、“九龙戏水”、“十八罗汉”等受到人们的好评。其中最经典的是他用核皮刻制船上的锚链30多环,每环米粒大小,环环相扣,活动自如。还把核雕作品镶嵌在小屏风、红木百寿杖、鼻烟壶等各种红木器具上,观者无不惊叹。都传恭说,民间艺术大师称号是对自己的鼓励,他更希望将手艺传给热爱民间艺术的年轻人。几十年来他授徒若干,书写了核雕的教学资料,到全国各地做现场表演。
顾宝平
男;于**4月出生于雕刻之乡光福镇的一个小山村迂里山前村。从小喜欢画画,写字;对雕刻艺术有着特有的爱好。2006年毕业于苏州长桥职业中学,毕业后就开始学习雕刻艺术,2008年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在服役期间利用空余时间用自制的几巴简易刀具摆弄起各种雕刻小玩艺;2010年退役后到当地知名的核雕坊建丰核雕坊学起了橄榄核雕刻;由于从小就爱摆弄刀具,很快在一起学习的几个师兄,师弟,师姐,师妹中脱颖而出;不到一月便做出了能让玩家接受的作品,其作品一经面市便有固定商家来电订货;不久就在核雕圈内有了知名度。其擅长为:人物,山水类题材的作品。做过的作品有:双面十八罗汉手链。单面十八罗汉串,喜怒衰乐手链,关公,达摩,七星罗汉手链,八仙,浮雕双面十八罗汉手链等,几乎市面上所有的题材多临模过;以做山水人物为主。所作品潜力很大,极有把玩欣赏意义。
李见东
苏州市中区光福塘村人。国际级大师钟锦德之高徒,苏州市高级工艺美术师,核艺轩主人,核雕缘俱乐部会员。其很多作品多曾获过奖。05年开始在木雕刻之余同时从事橄榄核雕刻,其作品多让藏家收藏,少有流入市场。
『贰』 莫言小说艺术概貌
莫言小说的艺术概貌
——以《红高粱》《檀香刑》为例
莫言的故乡在山东高密县,他在那里生活了二十多年。自从小说《白狗秋千架》中第一次出现“高密东北乡”这个概念后,他以“高密东北乡”为背景创作了一系列的小说,其中以中篇小说《红高粱》和长篇小说《檀香刑》影响最大,思想和艺术成就也最高。这两部小说,从对过去时态的回溯中,窥探、展现和审视我们民族的文化心理世界。小说中的人物,亦正亦邪,亦官亦匪,亦高尚亦粗俗,爱憎分明,敢做敢为,充分表现出了民间人物的丰富性与复杂性。陈思和形容莫言笔下的民间“藏污纳垢”。在艺术上,莫言以诡谲多变的风格和冷漠、粗犷、精致而不乏华丽的描述给人以耳一新的陌生与惊奇之感,给人以悲剧的震撼之美。
民间表述的新境界
民间是一个意蕴丰富而复杂的概念,在本文中,民间主要是指乡土民间。20世纪中国作家的民间表述,大致经历过这样一个发展过程:鲁迅20世纪初叶的批判、启蒙与反思,沈从文等京派文人的歌颂与回归,萧红等东北作家的感伤与关怀,赵树理在20世纪中叶对民间大众化的描述与展现,新时期作家对民间的审视、解读和批判性主题的重构,其中,莫言在开辟民间表述的深度和广度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与探索。
莫言在与大江健三郎的一篇名为《寻找“红高粱”的故乡》的对话中声称:“我想我的‘高密东北乡’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概念,而不是一个封闭的概念;应该是一个文学的概念,而不是地理的概念。”莫言的小说构筑了一个充满生命活力与野性的乡土世界——高密东北乡,对民间进行审美表达和批判,借此探究生命本质和本原意义。继鲁迅之后,沈从文无疑是民间表述的大家。他笔下的充满人性美与人情美的“湘西世界”,包含有对人的生活形态中有别于现代文明的那种健全、和谐境界的诗意发展。“湘西世界”是民间表述中的诗与画,带有“牧歌”情调的湘西世界,与“五四”以来形成的表现压迫和不平,或者批判愚昧和落后,挖掘民族精神创伤的乡土文学传统是截然不同的。它用“梦”与“真”构成的文学图景,与现实生活相对照,从对比中引导人们去认识“这个民族过去伟大处与目前堕落处”。这是沈从文对新文学独特的贡献。
笔者认为,沈从文与莫言分别借助于“湘西世界”和“高密东北乡”这两个地理/文化的概念,对我们民族的文化、心理、生命和精神重新进行审视、认识和重构。在宗旨上,他们有共同的一面;在艺术表达上,他们有很大的不同乃至有截然相反的一面。在题材的选择上,沈从文不愿写“一摊血一把眼泪”之类的故事,而喜欢用微笑表现痛苦与忧伤,淡化情节,风格清新淡远。莫言的《红高粱》与《檀香刑》则充满暴力和血腥,写的是震撼人心的悲剧,风格张扬、浓烈,语言夸饰,富于想象。
沈从文与莫言的艺术风格可以用一组词语来概括:牧歌/猫腔。
“猫腔”是《檀香刑》中写到的高密东北乡的一种极具特色的地方小戏,唱腔诡谲,亦庄亦谐,悲喜交织,慷慨陈词,包含了来自民间的原始活力与激情。
莫言的小说充分表现出了对传统审美方式、表现模式和悲剧美学原则的颠覆,大量运用反讽、黑色幽默等技巧,给人以新奇和丰富的审美意蕴。《红高粱》中的余占鳌与《檀香刑》中的孙丙,并不是典型意义上的“抗日英雄”和“抗德英雄”,如余占鳌的土匪习气,他“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再如孙丙,他最初的抗德动机是德国人修铁路会破坏风水,他在组建农民军时自称是岳飞转世,并分封诸将,作战时口念咒语,装神弄鬼。莫言有意偏离了传统的正面典型人物的塑造方法和审美原则,而是让他们停留在真正的农民心态上,充满了生活原色,使之呈现出一个似乎是未经雕琢的人物原型。
《红高粱》和《檀香刑》写的都是悲剧,但又不同于传统的悲剧美学原则,不是为了激起人们的“悲悯”与“崇高”之感,而是借助于反讽和黑色幽默等技巧,将读者引入新鲜廓大的悲剧审美空间。“黑色幽默”是风行于60年代美国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是一种用喜剧的形式表现悲剧内容的文学方法,“反英雄”式的人物,“反小说”式的结构,被西方评论家称为“绞刑架下的幽默”。借用“绞刑架下的幽默”这个名词来概括莫言这两部小说的幽默特征是比较合适的。如孙丙身陷囚车被施刑前面对众乡亲高唱猫腔:
前呼后拥威风浩~~俺穿一件蟒龙袍,载一顶小金花帽~~俺可也摇摇摆摆,玉带围腰~~且看那猪狗群小,有谁敢来踹俺孙爷的根脚~~
这多少类似于阿Q被杀头时想唱“手执钢鞭将你打”。但是,在莫言的民间叙述里,说孙丙愚昧可笑也好,慷慨赴死也罢,都包含了更加复杂的内涵,因为,莫言的民间叙述本身就是多元化的。
再如县官钱丁担心施刑时失误,命赵甲父子当前袁世凯和德军司令克罗德的面,先在一头黑猪身上演示檀香刑。孙丙的女儿眉娘目睹此景,想象他爹受刑的一段猫腔:
锣鼓敲着急急风,猫胡拉着离格冬。黑猪腚上插着檀木橛子团团转,俺公爹和小甲追猪追成了小旋风。山东巡抚袁世凯,被黑猪咬断了一条腿,鲜血淌在了地流平。德军司令克罗德,被黑猪啃去了一半腚,趴在地上乱哼哼。这真是大快人心事,除了两个大灾星。忽然间,霹雷一声天地变,袁世凯的腿好好的,克罗德的腚全全的,他们在椅子上坐得端端的,戏台的当中,那黑猪摇身一大变,变成了俺爹老孙丙,趴在地上受桩刑……
把很严肃的处刑在黑猪身上演示,这本身就已经很可笑了。加上眉娘的这一段唱词,有实,有虚,有悲,有恨,令人哭笑不得,达到了“含泪的讽刺”的效果。
反讽和调侃也是莫言最常用的手法之一,写到最惨烈处,往往笔峰一转,把读者带入一个貌似“尴尬”的境地,给人一个更广阔的想象世界和更复杂的感觉空间。如写赵甲凌迟犯人:“他将手腕一抖,小刀子银光闪烁,那片扎在刀尖上的肉,便如一粒弹丸,嗖地飞起,飞到很高处,然后下落,如一粒沉重的鸟屎,啪卿一声,落在一个黑脸士兵的头上。那个士兵怪叫一声,脑袋上仿佛落上了一块砖头,身体摇晃不止。”再如《红高粱》中写孙五剥罗汉大爷的人皮时的描写,“一股焦黄的尿水从两腿间一蹿一蹿地龇出来”、“父亲看到大爷的耳朵苍白美丽,瓷盘的响声更加强烈”。总之,莫言笔下的悲剧打破了统悲剧审美观念,开辟了民间表述的新境界,推动了民间表述的演进与发展。
独特的叙事风格
小说是叙事的艺术,在这方面,莫言是积极的探索者。他的小说受到福克纳的意识流和马尔克斯叙事模式的影响。在《檀香刑》的后记中,莫言说:“《檀香刑》是我的创作过程中的一次有意识地大踏步撤退,可惜我撤退得还不够到位。”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莫言力求从早年西方现代派的影响中走出来,发挥中国传统小说的叙事特长,从而形成自己的叙事特色。《檀香刑》在叙事中融入了民间说唱艺术,使西方现代文学技巧与我国民间文学技法得到了有机融合,在民族化的道路上向前迈入了一大步。
莫言的叙事特别注重感觉,以立体的感觉的方式展开体验和表述,构成整体的时空体验。《红高粱》和《檀香刑》基本上都是以“我”的主观视角去展开叙述。《红高粱》叙述“我”爷爷余占鳌伏击日寇以及和“我”奶奶的爱情纠葛。《檀香刑》由凤头部、猪肚部和豹尾部三部分构成,凤头部以眉娘浪语、赵甲狂言、小甲傻语、钱丁恨声等叙述者自述的方式展开情节,豹尾部也是以道白、诉说、放歌、绝唱等形式展开叙述,中间的猪肚部看似用客观的全知视角写成,其实也是在用口述或独白的方式倾诉一段传奇。这种以“我”的主观视角的方式展开叙事,便于展开叙述和描写,打通时空,自由而随意地抒写体验,形成一种倾诉的效果。在具体的叙述中,作者或有意强化作品中人物的感觉,让作品中的人与物在自己的感觉中存在与行动;或刻意营造一种释放感觉的特殊氛围。莫言还将光、色、形、声、味、触、味等感觉和想象结合起来,将时间与空间、现实与幻想有机地揉合在一起,精确地表达出人物的内心世界。比如《红高粱》中写“我”父亲在伏击的路上看见王文义脸上的血:
他的腮上,有一股深蓝色的东西在流动。父亲伸手摸去,触了一下粘腻发烫的液体。父亲闻到了跟墨水河淤泥差不多、但比墨水河淤泥要新鲜得多的腥气。它压倒了薄荷的幽香,压倒了高粱的甘苦,它唤醒了父亲那越来越迫近的记忆,一线穿珠般地把墨水河淤泥、把高粱下的黑土、把永远死不了的过去和永远留不住的现在连系在起,有时候,万物都会吐出人血的味道。
一种血的嗅觉便将父亲的多种感觉引发出来,将他生活中的墨水河、高粱、黑土等联系在一起,将现实与过去有机地融合,构成了一个整体的时空体验,准确地表达出了一个少年在去伏击的路上、在生与死这个过于沉重的考验即将到来前无比复杂的心理。
再如关于“我”奶奶死亡前的有些过于铺张的描述。在蓝天、白云、红高粱的辉映下,她看见“一群雪白的野鸽子,从高空中扑下来”,接着,借助于意识流手法,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从天上到地下,从过去到现在,来抒写这缤纷来临的一系列幻象,尤其是关于“红高粱”的幻象,“它们呻吟着,扭曲着,呼号着,缠绕着”,歌颂了它们顽强的生命力。空间和时间以及描写视角的不断转换,较为准确地写出了“我”奶奶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檀香刑》中,这种大段大段叙写感觉的文字已不常见,代之以更精练的感性描写,如写医生在察看受刑多日的孙丙的伤势时:“在他的细长的手指摇了木橛子的首尾时,便有花花绿绿的泡沫冒了出来,腐肉的气味令人窒息,苍蝇们更加兴奋,嗡嗡的声音震耳欲聋”。这种感性化的描写把酷刑之酷表达得触目惊心。
《红高粱》与《檀香刑》的发表时间间隔十多年,在叙事艺术上,后者比前者更加成熟和进步。首先,在叙事结构上,对故事和情节的展开,《檀香刑》避免了《红高粱》单声道的叙述,而是多声部的合奏,狗肉西施、县官、刽子手、戏班班主等各色人物分别以适合各自个性的浪语、恨声、狂言、恨声等形式展开叙事,客观上又构成一个整体。《檀香刑》极具民族特色的结构划分:凤头部、猪肚部、豹尾部,一、三部分采用的主观视角,中间部分采用的全知视角,形成了主观视角对全知视角的有机融合。在叙事风格和技巧上,由于是采用各种人物互为言说和多视角表达的方式,就形成了叙事视角的多样性和叙事内涵的丰富性,叙事在统一的风格的前提下更富于变化。另外,《檀香刑》将戏文语言与小说语言融合在一起,亦庄亦谐,丰富和强化了悲剧效果。
现代主义技巧的运用
《红高粱》和《檀香刑》在现实主义的精神下运用了大量的现代主义文学技巧,象征、隐喻、暗示、借代等手法的动用,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深化了作品的内涵。莫言自己也说过:“没有象征和寓意的小说是清汤寡水的。”
莫言的小说深受福克纳和马尔克斯的影响,他笔下的“高密东北乡”与福克纳笔下的约克纳帕塌法县和马尔克斯笔下的马孔多小镇一样,充满了象征和寓意。前文已叙述过,莫言自己说过,高密东北乡不应该是一个地理的概念,而应是一个文学的概念。它是作家精神的故乡。莫言还说过:“所谓扩展‘高密东北乡’的疆域并不仅仅是地理和植被的丰富与增添,更重要的是思维空间的扩展。这也就是几年前我曾经提出的对故乡的超越,夸张一点,这是一个深刻的哲学命题,我心中大概明白它的意义,但很难用清晰的语言把它表述出来(《寻找‘红高粱’的故乡》)”。可见,作者在使用“高密东北乡”这个概念时,寄寓了一种意义和哲学命题,它包含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可以说,高密东北乡是我们苦难民族的一个缩影。单就一个“红高粱”,就有说不尽的寓意,它有多重含义,可以象征我们顽强的民族气节和生生不息的精神内核,可以是指火热而野性的生命激情,还可以是爱情的象征等等。《红高粱》和《檀香刑》分别写到了抗日和抗德,殖民侵略给高密东北乡带来了灾难性的破坏。“国破了,家亡了,同胞们快起来,拿起刀拿起枪,打鬼子保家乡……”外敌信侵,家园沦丧,连聋带哑连瘸带拐不过四十来人“不知道打伏击是怎么一回事”的队伍去打日本人。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实际上是一种坚贞不屈的民族精神。《檀香刑》中,统治者加入了进来,他们互相勾结,残酷地压榨人民。檀香刑是中国几千年暴力文化的集中代表和象征,作者为什么如此不厌其烦不无夸张地渲染一种酷刑?刑愈酷,则统治者和侵略者之愈酷,则老百姓的血泪之仇愈深,民族精神之愈钢烈也!
生活在东北高密乡这块黑土地的男男女女大多具有无拘无束的叛逆性格,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家乡,敢爱敢恨,同时亦保留着除暴安良、抗御外侮的坚韧不的拔的伟大生命潜能。莫言笔下的女姓人物如《红高粱》中的“我奶奶”和《檀香刑》中的孙眉娘,都不是传统的贤妻良母”形象,她们敢于悖逆传统的道德约束,显示出了生命力的高扬。即使身处钱缝中的县官钱丁,在凶残的统治者和侵略者面前也醒悟过来,在最后时刻亲手杀死了孙丙,让德国人的通车庆典蒙上了阴影。同时,莫言也毫不避讳这些人物野蛮、丑陋与愚昧的一面。通过这些人物形象,作者对我们民族传统的文化心理进行了有力地审视、批判和表现。
莫言在《檀香刑》的后记中说,这本书写到了两种声音,一种是火车的声音,另一种是猫腔的声音。火车的轰鸣象征着域外的现代文明,小说结尾火车的轰鸣声以绝对的优势淹没了曾盛极一时的猫腔的声音,暗指域外文明在近代中国封建社会中强行突进的强大势力,显示出历史前进的不可阻挡。值得一提的是猫腔这种地方小戏,它是民间文化的代表,是高密东北乡广大农民情感和精神的寄托,是民间抒情的存在方式。在猫腔声情并茂的唱腔里,寄托着广大人民对生活/生命的热情和理想。包含着民间的活力和原始的激情。在《檀香刑》中,众多人物如钱丁、孙丙、眉娘等都对猫腔表示出热爱之情。猫腔班主孙丙身受酷刑,高密东北乡最后一个猫腔戏班子在德国鬼子的枪口下全军覆没,猫腔的彻底的消失,暗示着民间文化象这块黑土地上人民的命运一样多灾多难,也暗示着在封建统治者和外国侵略者的压榨和摧残下,一切充满自由与活力的东西,包括文化乃至生命,都遭到了无情地扼杀。
总之,现代主义技巧的运用,丰富和深化了作品的思想和艺术内涵,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
莫言的民间创作对当代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檀香刑》的后记中,莫言写道:“在对西方文学的借鉴压倒了对民间文学的继承的今天,《檀香刑》大概是一本不合时宜的书。《檀香刑》是我的创作过程中一次有意识地大踏步撤退,可惜我撤退得还不够到位。”莫言还声称自己的创作就是和当前那些脂粉气的伪“中产阶级”对抗。《檀香刑》以民间文学的借鉴是非常成功的。越是民族的东西,越是世界的,除《檀香刑》外,近几年重要的几部长篇小说如《白鹿原》、《尘埃落定》等的成功,都说明了“民间”在创作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无容置疑,新生代文学在个性创作以及对存在的表述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同时,它的不足也是明显的。新生代文学大多以当下的都市生活为背景,叙事态度是现在时的,努力用大众之眼表现出对物质主义与时尚的迎合,多属私语型和写实刑,充斥着大量的欲望符号,文学日益变为一种消费性需求。叙述的个人化与琐碎、审美意义和理性的不足与缺失、自我重复与模式化倾向、小资情调、颓废气息……当下的文学呈现出从未有过的轻浮疲软。针对当代文学尤其是新生代文学本质性东西的缺失,陈晓明指出:“我们给文学呼唤什么?就是呼唤文学的审美品质。”他进而指出,这种“审美品质”包括四个方面:对人物命运的关注,思想与情感的蕴含,开掘生活层面的力度和语言的表现力。呼唤文学的审美品质的回归,莫言《红高粱》和《檀香刑》在思想与艺术上诸方面的成功探索,对当代小说创作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叁』 橄榄核雕刻师过飞有人知道吗
给你提供一部分参考,现在能人辈出。 不过主要还是看作者的雕刻风格是不是自己喜欢的 夏白眼(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 因擅长橄榄核雕之技,被誉为“一时圣手”。当时的皇帝朱瞻基酷爱核雕,因此对他极为赏识。 明朝的高濂在《遵生八笺·燕闲清赏笺》中记载:在明朝宣德年间,工匠夏白眼所雕刻的各种东西,如乌榄核上雕了十六个娃娃,形状只有半粒米大,眉毛、眼睛,喜和怒都具备。又如雕的荷花上九只白鹭飞跑的样子,雕在方寸的小核上,可说是绝一无二的精品。时间流传久了,人们便把它珍藏起来,当成留世的一件宝物。 在文章的最后,他称夏白眼的作品为“一代奇绝”。 封锡禄(嘉定人,以精于橄榄核雕而著称于清乾隆朝。) 根据历史记载,他的代表作是橄榄核雕《草桥惊梦》,表现的是当时的乡间夜景:疏柳藏鸦,柴门卧犬,茅舍俨然,乡民罗列,所有这一切全都在一枚小小的橄榄核上得到了完美地体现。其构思之精巧、布局之严谨、神韵之丰满、人物之悠然,让人叹为观止。 陈祖章(广州人,清乾隆年间入宫。) 陈祖章以牙雕闻名天下,但其橄榄核雕之技同样让人叹为观止。 核雕中工艺精湛,难度更高的是雕刻核舟。 在核舟作品中,《东坡夜游赤壁》历来是雕刻工艺家们常用的题材。至清代,广东的宫廷工艺家陈祖章在学习、借鉴前人的基础上,创作《东坡夜游赤壁》核舟,并在技艺、内涵上都有所发展,人物除苏东坡外,有客人、客妇、艄公、书童等7人,个个刻画精致,人物神态自然、宁静、超逸。 陈祖章的核舟有一件传世,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文化出版社的《国宝大观》上是这样介绍的:“此舟呈稍深的橘红色,高1.6厘米,长3.4厘米。舟上设备齐全,舱中备有桌椅,并摆着杯盘菜肴,小窗镂空,可开可闭。舟上八人,异彩纷呈,为苏东坡泛舟夜游赤壁故事。舟底镌刻着细字《后赤壁赋》全文,下有‘乾隆丁巳五月臣陈祖掌’款。” 杜士元(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人,是擅长雕刻橄榄核舟的奇人。) 有关杜士元雕刻橄榄核的史料记载只有零星碎语,称有“穷极工巧之能事”,当地人称他之为“鬼工”。 《履园丛话》记载杜士元所雕核舟,每枚值银50两。即使如此,人们依然趋之若鹜。因他的技艺高超,被乾隆帝征召至启祥宫,让他专为皇宫服务。据说他因被禁于皇宫之中,终日闷闷不乐,后来佯装疯癫,才被放归故里。 常熟市博物馆有枚迄今仅见的杜士元制《渔乐图》橄榄核舟。核舟呈深枣红色,雕刻者就着橄榄核天然外廓弧线随形而雕刻出船底与船篷。橄榄核舟上,舱、篷、舟楫齐全,篷上镂空的鱼篓,船中数人大如米粒,有人晒网,有人烹茶,有人闲坐观天,一幅船上渔家其乐融融的生活场景。核舟底有“乾隆乙丑(1745年)造,仙传杜士元”行书雕款。此外,核舟另作水浪状象牙底座以作承托,座底还有行书雕款:“皮肉生来有益长,其中将他造船行。网船家家多子孙,渔翁得乐尝端阳。” 湛谷生(广东增城新塘乡人,清咸丰年间著名橄榄核雕艺人。) 据说,“雕刻的工具全是自制,雕刻的手法也很独特。雕刻时,先把橄榄核含在口内,待湿透后才取出。每遇晴天早上,便对着东边的窗台,让阳光照射着,精雕细琢。正午以后,他就休息了。这样每天只刻三四个小时。” 如今,在增城县博物馆,珍藏着雕刻家湛谷生于咸丰四年(1854年)他53岁时的作品《苏东坡夜游赤壁舫》。 这件精美的艺术品的主体是一个小画舫,长45毫米左右,工艺十分精巧,所雕的人物情态各异,栩栩如生;舫中置一桌、3人围案而坐,旁边还蹲着一个书童煮茶,船后有船娘把舵,船的两旁有8扇通花窗,皆可开合;船头的小链条也以橄榄核雕成,环环相扣,船底刻有苏东城《前赤壁赋》全文共537个字;船舱上有两扇可开可关的小花窗,舱前两边都开有小门,船舱镂成两层,拾级可下,船尾高挂一盏风雨灯,让人油然而生羽化之思。 在2005年北京翰海的春拍上,他所雕刻的一件“清核雕先贤人物串”108粒以134.2万元的高价成交,开创了核雕拍卖的新纪录。这串核雕颗颗大小匀称一致,包浆圆润成棕黄色,每颗果核上所雕皆是秦汉至明初的忠臣良将、诗人儒士等共108位。每颗果核上还用阳文雕出人物的姓名,每个字约2毫米,字字清晰规整,让人叹为观止。 殷根福 (?-1940 民国时吴县舟山村人。) 苏州著名橄榄核雕大师,吴县舟山村人,其刀法雄健、形简意赅,世称“殷派”。殷根福初学竹雕,继学牙雕,再学核雕。在上海老城隍庙开设永兴斋,出售竹雕牙雕艺术品。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广东船工中获得一些橄榄核,精心琢磨以后,决定随形设计,用以雕成罗汉头像,为此,他专程去罗汉堂内观察罗汉形象,雕塑成后串成手串,在店内销售,很受民众的欢迎。艺品一上市,旋即售空。 此后,他专事核雕,专雕罗汉头像,并成为殷氏的独特艺术品。当时,上海仅此一家。以后,殷根福所雕的罗汉头像,成为风行一时的核雕艺术品,求购者络绎不绝。殷根福刻制的罗汉头像,挺刀爽劲,厚朴凝重,脸部表情自然,双眼传神,十八个罗汉个个不同,神采各异,形象生动,被誉为“殷氏罗汉”。 殷氏开创的罗汉头像与以往的雕刻相比亦有所创新。以往的雕刻技艺在雕刻前都要画个草图,如园林、人物、花鸟、走兽等,然后按图雕刻。而殷氏罗汉则无需画图,只要吃准五刀,即鼻头一刀,眼睛两刀,耳朵两刀,是为“定位”。 他的技艺后来传于儿子殷荣生、女儿殷雪芸、弟子须吟笙等人。 殷雪芸 (1928-1996 女,吴县舟山村人。) 自幼随父学橄榄核雕。抗日战争后停工。1972年苏州工艺美术局发现她有独特技艺,安排她到苏州工艺美术公司专做橄榄核雕,并培养了董兰生等艺徒。1978年橄榄核雕作品曾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览,1979年又去西德、法国展出。作品有《寿星》、《三星》、《十八罗汉》等。 须吟笙(近代核雕名家,1924年生人) 写意罗汉头的鼻祖,罗汉头的山峰,尚健在,苏州光福舟山人,是苏工核雕殷派第二代传人,师从殷根福 (?-1940),和殷根福 之儿子殷荣生、女儿殷雪芸同时学艺橄榄核雕刻,作品有橄榄核雕《杨家将》三件. 须老先生已经八十多岁,少有作品上市,其实须老先生还雕东西,但只是为了应付宣传做做样子而已,眼神和腕力多有点不从心了,由于年龄的关系雕的东西和以前的也有了些差距,但须老先生的地位是不可以否认的,他的罗汉头可算殷前辈十八罗汉雕刻开派以来十八罗汉头雕刻的一个里程碑,现在的一些新人,包括一些所谓名家除了继承还是继承,没有一点点的发扬,须老先生的东西不多,新的几乎不出,现在仿他工的人也不多,因为须老先生的工艺境界已经不是常人能仿。他的作品已经很难觅得。我去了数次也未能如愿。到是在民间还能看到他的作品。他的罗汉头受到舟山所有雕刻者的肯定。 殷丽娟是须吟笙的唯一在舟山工艺品厂一带一出来的徒弟(这一点鲜为人知)。其早年从事过木雕、石雕、牙雕,等。在橄榄核雕中除了雕刻罗汉头之外还有伟人头像为大家所知,还有一些其他题材的单子,但留存的已经很少。曾在舟山工艺品厂成立后在其中指导厂中学徒,可以说现在青壮年的雕刻者基本上都被其指导过 钟年福 1927年腊月三十生人,故名年福。 14岁开始学习雕刻,师从殷小男,1970年成立舟山工艺品厂,1973年4月7日成立东山工艺美术厂。可以说为舟山的橄榄核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钟老刀法粗旷,作品特点鲜明,为了爱好而雕刻,受到舟山雕刻者的尊敬。无人能出其右。也从事过木雕和石雕等其他材质的雕刻。 大女儿钟菊英(在89年后就不从事雕刻因为眼睛不好)、大儿子钟耀源(在十多年前就不从事雕刻)、二女儿钟菊仙(现在还在从事雕刻)。开门徒弟是钟火元、其他徒弟有谢才元、钟秀琴、周雪官、须培金等,在舟山工艺品厂时指导过很多的徒弟。代表作品就是十八罗汉头。 谢才元 1957年生人,1973年进入舟山工艺品厂学徒,通过自己的努力练就了雕刻技巧,81年左右开始自己创作,其现在正当壮年,作品非常成熟。其作品十八罗汉头能看到须吟笙老先生的影子。主要作品是十八罗汉头和吉庆有余等题材,在舟山工艺品厂时曾和须吟笙合作雕刻108粒罗汉相。开门徒弟是朱红为,还有徒弟陶菊英、徐月明等。 钟秀琴 1959年生人,师从钟年福、钟元庆、须吟笙。1973年进入东山工艺美术长,与须培金和周麟凤同时开始学习核雕,可以讲是舟山女工的代表人之一,受到老一辈核雕作者的推崇,女工的细腻中能透露出钟年福的粗旷,须吟笙的写意和钟元庆的工整,可以说是集大家之所长,代表作品是走兽十八罗汉、走兽八仙、圆雕云彩八仙及许多题材的单子雕刻。 周泉根 1959年出生于核雕之乡舟山村。 师从顾仁笙,曾工作于舟山工艺品厂,在近三十年的工作中又不断的深挖创新,终获成功,创立了一种自己独有的风格。尤其是在十八罗汉头这样很能体现一个艺人的基本工的题材上更是力求完美,并且对原料的要求也是及高,在1993年开发出铁圆核、大四花等这样核质非常高的原料。从不让一条质量不好的作品流放到是市场上。在近三十年的艺术生涯中,虽然他本人也很少提起,但他确实带出了不少优秀的徒弟,并且他的许多徒弟(如胡君伟、萧艳萍、殷晨月等)现已扬名核雕界。 他的代表作品就是十八罗汉头,各种规格都堪称精品,从1.1cm~3.5cm,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1cm小籽和2.5cm铁圆核罗汉头,表情丰富、刀工细腻、神态各异。 周麟凤 1961年出生,周泉根之妻,同周泉根一起加入舟山工艺品厂(当时有周雪官、须培金夫妇,周泉根、周麟凤夫妇,谢才元、钟秀琴夫妇),刀法精准而细腻,现在为了丈夫和爱子作出了非常大的牺牲,放弃了核雕工作,专心在家照顾爱人和孩子,非常可惜,只是在家务闲暇的时候雕刻一些小挂件,现在除了一些“寿桃”之类的小件,在市场上很难见到其作品。 丁国良(橄榄核雕刻新一代代表) 苏州民间雕刻 工艺品---核雕 丁国良:光福舟山下中人,是苏州雕刻橄榄核新一代雕刻艺人, 选核特别讲究;他雕刻的作品单面十八罗汉采用大籽铁头核,选料精良,大小一致,颜色相同,纯刀工、不打磨、不抛光、粗犷豪放、别具一格;在苏工核雕中有着一定的影响,价格日见看涨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他的作品需要先付定金才能拿到, 是送礼、收藏之上品 07年6月前市场价:8888.00元 ======================================= 宋水官 苏州工艺美术师、苏州市工艺美术协会会员、苏州市收藏家协会会员。 1946年生于苏州核雕之乡———光福舟山村。从小耳濡目染,爱上了核雕艺术。 1967年,与老一辈艺术家一起创建了舟山雕刻厂。 1973年被吴县政府邀请到东山组建吴县雕刻厂,专门负责牙雕生产。 2005年11月,被国家评审为美术工艺师职称。 在近40年的核雕生涯中,培养传授了一批又一批徒弟。另外,他还创作了许多作品,尤其是各种罗汉像,雕刻细巧精致,个个栩栩如生,令人爱不释手。他的作品得到了全国许多收藏家的青睐,并珍藏之。 ======================================= 周义清 (68年生) 85年开始学习橄榄核雕刻技术,他所雕刻的布袋佛很是有神,作品供不应求。 在当时一起学习的弟子中算是郊郊者,后工厂解体,转到无锡灵山大佛,面佛修心九年,在这九年中仍潜心于橄榄核雕刻.从没放弃为了让普通玩家也玩得起的宗旨.于03年重操小刀面向大众,做起了核雕中的老题材各种布袋佛的雕刻。在业界特别是上海很有名气。他的布袋佛像,姿态各异,可爱可亲,价位接近平民消费,很受各地客户的推崇. 徐月明(1964年生人,自学成才) 80年毕业之后开始从事核雕的学习和雕刻,使用的原料非常好,工手非常细致,而且有创新性,作品不俗气,在其作品阿福上就能体现出他的与众不同,所以他的阿福受到众多核雕爱好者的喜爱。代表作品有文财神、武财神、福禄寿、观音、关公、以及众所周知的阿福。 徐益明 1971出生在苏州,曾经参过军,做过生意,并且是中共员,如此复杂的经历之后还能静下心来从事雕刻很不容易,1998年开始学习核雕,师从周建明,2003年开始自己创业,其以往作品有非常浓重的殷派风格,固化,传统,刀工规整,传统题材非常之多。现而今他已经另辟新路,创作了许多新颖的题材,而且悟性很高,在作品中能充分体现心中所想,能化平面于立体,化呆板为灵巧,使作品活起来。主要作品有八仙系列,十八罗汉系列,观音,钟馗等。现创新作品有十八包衣罗汉和浮雕八仙过海。 胡君伟 1970年出生,苏州藏书人,原本从事石雕,后迷恋核雕,决定改行!拜周全根学艺!先在其儿媳妇处学2月罗汉头而后经师傅指点2周后回家自己琢磨!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他将原来的石雕工艺成功地引入了核雕工艺中。从而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简洁,流畅,内涵丰富!给人想象的空间!并加入把玩要素!雕刻题材新颖,广泛。有花鸟藤蔓,人物罗汉,动物风景等!作品非常强调新意,造型灵活,布局合理,刀法简洁细腻流畅,在后期的抛光处理,尤被业内人士夸好! 他的代表作有达摩,祝福,三驼,龟龙,钱眼。生生不息,知足长乐,负荆请罪,和气生财,十二金钗等等。收比较出名的徒弟有胡海生,吴丽君等,都在核雕行业中有一定的知名度! 钟静峰 生于舟山村,钟火元长子,自幼深受父亲核雕艺术的熏陶.1985年随父学艺,1986年拜冲山佛像雕刻祖师李永良之子李荣寿为师,学习佛像雕刻。 从艺二十多年来,主要作品有橄榄核雕“老子出关”、“西厢记”,红木雕笔海“水泊梁山一百零八将”,紫檀木笔筒“红楼梦十二金钗”、“八仙过海”等,其作品人物鲜明,刀功简练醇厚,深受大众喜爱。 曾获苏州市涡区工艺美学会会员助理工艺师 帅道富 1972年出生于江西省奉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自幼家境贫困,于1988年缀学在家务农。一个偶然的机遇,在1991年他拜师朱红伟,到苏州学习核雕技艺,从基本功的三刀开始;那时的市场并不景气,一天下来只能赚十几元。于是从一起拜师学艺的有十二人,到目前为止只剩下他一个人还在执着于核雕艺术。 1994年出师后他被招女婿在 下 中 村,之后更加潜心钻研核雕技艺,谦虚认真的向前辈们讨教,得到过钟年福、须吟笙等老前辈的指教。有时遇到了难题,会特意叫车请须老来家里指导。(同行中有人曾刻意的说:“须吟笙根本不认识帅道富这个人。”那是因为大家都叫他作“小江西”的缘故,他本人一直也没有特意的跟前辈们报过自己的大名,可见其为人本分和谦虚,他家里还保留有须老和其他几位师傅的教学作品。说起“小江西”,“须老”一定记得这个聪明好学的弟子。)经过十六年的历练,加上前辈师傅们的细心指导和教诲,帅道富的作品慢慢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其十八罗汉等作品在上海、北京、天津、还有台湾等地很受欢迎。 朱东琴 女,1975年出生于核雕之乡光福舟山。1992年学习山水画,1994年开始跟帅道富学习橄榄核雕。 至今从事核雕也有十多个年头了;由于有绘画的功底加上勤奋好学,她逐渐摸索出了一套以山水为背景的风景十八罗汉,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她雕的仕女、四大天王、婴戏图等在市场上也很受欢迎。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每一件作品她都用心雕刻、追求质量而不是数量,其作品中蕴涵了江南女子的特有细腻与精致,所以价格也已经超过了夫婿帅道富作品的价格,为苏州橄榄核雕新生代女性代表人物之一。 钟勤锋 生于舟山村,钟火元次子,自幼受父亲艺术熏陶,随父学艺至今,其主要作品有“七星高照”、“钟馗”等。 曾获苏州市涡区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助理工艺师 周志坚 周泉根之子,师从其父,作品秉承其家的特点,规整细腻,没有偷工减料之嫌,对原料的要求也像其父一样非常严格,早期雕刻过十八罗汉头,因为个人喜好原因已经很久没有雕此题材,现在主要的作品就是“七星高照”及“弥勒”,“七星高照”全部使用大粒铁圆核来雕刻,核肉饱满浑圆,自然颜色通红,加上精细的刀工,令人眼前一亮。 何志清. 1980年出生,周志坚之妻,师从其公,作品一样秉其家特点,原料优秀,精细而传神,其主要作品为小籽十八罗汉头,看其所雕题材就能知道其作品具有相当水准,能和其公雕刻十八罗汉头,就能证明周泉根对其儿媳的罗汉头雕刻也是认知的。 肖艳红 生于1980年,师从表姐肖艳萍,从艺至今已有十余年,但短短几年的时间内进步非常快,从她出现在市场上的第一条作品之后往下看,会发现雕工明显细致,而且会看出是用心琢磨来改进的,在其姐的耐心指导下会越做越好。其主要作品有十八罗汉头(单面和双面)、暗八仙、风景八仙、福字寿字等,她的作品风格接近肖艳萍,刀口清晰,神态自然,受许多核雕爱好者青睐,而且带着女工特有的细腻和精巧,很有发展。 周春毅 1986年生于舟山村这个核雕之乡,自小沉浸在核雕的氛围之中,耳濡目染,再加上天资聪颖,5岁就可以磨出像样的归,6岁就会雕刻罗汉头。 入门导师是其父周泉兴,曾经师从周泉根、萧艳萍、周雪官、须培金,双面十八罗汉头为其首创。 其代表作品为十八罗汉头单面和双面、寿星头、喜怒哀乐等,其雕刻的罗汉头风格迥异,形式新颖,充分体现出人生百态,究其源头就是他脑中有千百颗罗汉头的形象为其做素材,所以他的作品能拥有自己独立的风格,不落俗套,尤其在单面罗汉头这个题材上他要求自己十分严格。年轻、有朝气,肯创新,悟性高。 吴建东(苏工核雕刻新人,苏州高新区东渚人) 原从事笔筒雕刻,刀功深厚,做工精致,现从事橄榄核雕刻,他的作品极具欣赏价值,虽然做橄榄核雕刻只有几个月,但他的作品一经面市就得到了很高的评介,价格日见看涨,加上他年轻,升值潜力极大,是个人收藏和送礼的首选之作。实乃核雕中之佳品,个人特长:雕刻各种神态的八仙类人物 陆小琴 1976年生于苏州光福镇,十八岁高中毕业后从事两年刺绣工作,二十岁后做红木家具·紫檀木笔筒雕刻,后因喜欢橄榄核工艺品,开始雕刻橄榄核。 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形成自己的风格,他的作品构思精巧,人物眉目清秀,表情祥和自然,造型飘逸,富有动感。每件作品都透着一个‘雅’,既不喧闹也不过分沉寂,灵动中透着稳重,高雅中透着轻盈。刀口处理干净细致。 代表作有《观音》《四大美女》《清者自清---莲花》《八宝观音》《福禄寿》《浮雕八仙》《逍遥游--船》《文殊菩萨》等
『肆』 八大罗汉电影什么时候上映
2018年06月来08日美国上映
相关源介绍:
八大罗汉官方译名为《瞒天过海:美人计》,该片讲述黛比策划惊天大案,与凯特布兰切特饰演的好友一起网罗顶尖高手,准备在一年一度的时尚盛会上盗取价值一亿五千万美金的钻石项链的故事。
黛比奥逊曾因盗窃入狱服刑。而黛比刚一出狱就策划惊天大案。她花费五年时间,设计了一场终极盗窃大案。为实现本次行动,她联合Lou Miller集结了一个顶尖团队最强女神天团,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筹谋5年之久的盗窃计划。
(4)罗汉网艺术特长生扩展阅读
相关背景:
黛比奥逊联合Lou Miller集结了一个顶尖团队,包括珠宝师Amita(敏迪·卡灵)、街头骗子Constance(奥卡菲娜)、放风人Tammy(莎拉·保罗森)、黑客Nine Ball(蕾哈娜)、以及时装设计师Rose(海伦娜·伯翰·卡特)。
她们的共同目标,是世界著名女演员Daphne Kluger(安妮·海瑟薇)将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慈善舞会上穿戴的一件价值1.5亿美元的天价钻石项链。
《瞒天过海:美人计》在很多方面都具有前作《十三罗汉》的影子,影片以独特的性别置换带来了愉悦的观影体验。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瞒天过海:美人计
『伍』 橄榄核儿雕刻宏远是名家吗
不算,给你提供一部分参考,现在能人辈出。
不过主要还是看作者的雕刻风格是不是自己喜欢的
夏白眼(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
因擅长橄榄核雕之技,被誉为“一时圣手”。当时的皇帝朱瞻基酷爱核雕,因此对他极为赏识。
明朝的高濂在《遵生八笺·燕闲清赏笺》中记载:在明朝宣德年间,工匠夏白眼所雕刻的各种东西,如乌榄核上雕了十六个娃娃,形状只有半粒米大,眉毛、眼睛,喜和怒都具备。又如雕的荷花上九只白鹭飞跑的样子,雕在方寸的小核上,可说是绝一无二的精品。时间流传久了,人们便把它珍藏起来,当成留世的一件宝物。
在文章的最后,他称夏白眼的作品为“一代奇绝”。
封锡禄(嘉定人,以精于橄榄核雕而著称于清乾隆朝。)
根据历史记载,他的代表作是橄榄核雕《草桥惊梦》,表现的是当时的乡间夜景:疏柳藏鸦,柴门卧犬,茅舍俨然,乡民罗列,所有这一切全都在一枚小小的橄榄核上得到了完美地体现。其构思之精巧、布局之严谨、神韵之丰满、人物之悠然,让人叹为观止。
陈祖章(广州人,清乾隆年间入宫。)
陈祖章以牙雕闻名天下,但其橄榄核雕之技同样让人叹为观止。
核雕中工艺精湛,难度更高的是雕刻核舟。
在核舟作品中,《东坡夜游赤壁》历来是雕刻工艺家们常用的题材。至清代,广东的宫廷工艺家陈祖章在学习、借鉴前人的基础上,创作《东坡夜游赤壁》核舟,并在技艺、内涵上都有所发展,人物除苏东坡外,有客人、客妇、艄公、书童等7人,个个刻画精致,人物神态自然、宁静、超逸。
陈祖章的核舟有一件传世,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文化出版社的《国宝大观》上是这样介绍的:“此舟呈稍深的橘红色,高1.6厘米,长3.4厘米。舟上设备齐全,舱中备有桌椅,并摆着杯盘菜肴,小窗镂空,可开可闭。舟上八人,异彩纷呈,为苏东坡泛舟夜游赤壁故事。舟底镌刻着细字《后赤壁赋》全文,下有‘乾隆丁巳五月臣陈祖掌’款。”
杜士元(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人,是擅长雕刻橄榄核舟的奇人。)
有关杜士元雕刻橄榄核的史料记载只有零星碎语,称有“穷极工巧之能事”,当地人称他之为“鬼工”。
《履园丛话》记载杜士元所雕核舟,每枚值银50两。即使如此,人们依然趋之若鹜。因他的技艺高超,被乾隆帝征召至启祥宫,让他专为皇宫服务。据说他因被禁于皇宫之中,终日闷闷不乐,后来佯装疯癫,才被放归故里。
常熟市博物馆有枚迄今仅见的杜士元制《渔乐图》橄榄核舟。核舟呈深枣红色,雕刻者就着橄榄核天然外廓弧线随形而雕刻出船底与船篷。橄榄核舟上,舱、篷、舟楫齐全,篷上镂空的鱼篓,船中数人大如米粒,有人晒网,有人烹茶,有人闲坐观天,一幅船上渔家其乐融融的生活场景。核舟底有“乾隆乙丑(1745年)造,仙传杜士元”行书雕款。此外,核舟另作水浪状象牙底座以作承托,座底还有行书雕款:“皮肉生来有益长,其中将他造船行。网船家家多子孙,渔翁得乐尝端阳。”
湛谷生(广东增城新塘乡人,清咸丰年间著名橄榄核雕艺人。)
据说,“雕刻的工具全是自制,雕刻的手法也很独特。雕刻时,先把橄榄核含在口内,待湿透后才取出。每遇晴天早上,便对着东边的窗台,让阳光照射着,精雕细琢。正午以后,他就休息了。这样每天只刻三四个小时。”
如今,在增城县博物馆,珍藏着雕刻家湛谷生于咸丰四年(1854年)他53岁时的作品《苏东坡夜游赤壁舫》。 这件精美的艺术品的主体是一个小画舫,长45毫米左右,工艺十分精巧,所雕的人物情态各异,栩栩如生;舫中置一桌、3人围案而坐,旁边还蹲着一个书童煮茶,船后有船娘把舵,船的两旁有8扇通花窗,皆可开合;船头的小链条也以橄榄核雕成,环环相扣,船底刻有苏东城《前赤壁赋》全文共537个字;船舱上有两扇可开可关的小花窗,舱前两边都开有小门,船舱镂成两层,拾级可下,船尾高挂一盏风雨灯,让人油然而生羽化之思。
在2005年北京翰海的春拍上,他所雕刻的一件“清核雕先贤人物串”108粒以134.2万元的高价成交,开创了核雕拍卖的新纪录。这串核雕颗颗大小匀称一致,包浆圆润成棕黄色,每颗果核上所雕皆是秦汉至明初的忠臣良将、诗人儒士等共108位。每颗果核上还用阳文雕出人物的姓名,每个字约2毫米,字字清晰规整,让人叹为观止。
殷根福 (?-1940 民国时吴县舟山村人。)
苏州著名橄榄核雕大师,吴县舟山村人,其刀法雄健、形简意赅,世称“殷派”。殷根福初学竹雕,继学牙雕,再学核雕。在上海老城隍庙开设永兴斋,出售竹雕牙雕艺术品。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广东船工中获得一些橄榄核,精心琢磨以后,决定随形设计,用以雕成罗汉头像,为此,他专程去罗汉堂内观察罗汉形象,雕塑成后串成手串,在店内销售,很受民众的欢迎。艺品一上市,旋即售空。
此后,他专事核雕,专雕罗汉头像,并成为殷氏的独特艺术品。当时,上海仅此一家。以后,殷根福所雕的罗汉头像,成为风行一时的核雕艺术品,求购者络绎不绝。殷根福刻制的罗汉头像,挺刀爽劲,厚朴凝重,脸部表情自然,双眼传神,十八个罗汉个个不同,神采各异,形象生动,被誉为“殷氏罗汉”。
殷氏开创的罗汉头像与以往的雕刻相比亦有所创新。以往的雕刻技艺在雕刻前都要画个草图,如园林、人物、花鸟、走兽等,然后按图雕刻。而殷氏罗汉则无需画图,只要吃准五刀,即鼻头一刀,眼睛两刀,耳朵两刀,是为“定位”。
他的技艺后来传于儿子殷荣生、女儿殷雪芸、弟子须吟笙等人。
殷雪芸 (1928-1996 女,吴县舟山村人。)
自幼随父学橄榄核雕。抗日战争后停工。1972年苏州工艺美术局发现她有独特技艺,安排她到苏州工艺美术公司专做橄榄核雕,并培养了董兰生等艺徒。1978年橄榄核雕作品曾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览,1979年又去西德、法国展出。作品有《寿星》、《三星》、《十八罗汉》等。
须吟笙(近代核雕名家,1924年生人)
写意罗汉头的鼻祖,罗汉头的山峰,尚健在,苏州光福舟山人,是苏工核雕殷派第二代传人,师从殷根福 (?-1940),和殷根福 之儿子殷荣生、女儿殷雪芸同时学艺橄榄核雕刻,作品有橄榄核雕《杨家将》三件.
须老先生已经八十多岁,少有作品上市,其实须老先生还雕东西,但只是为了应付宣传做做样子而已,眼神和腕力多有点不从心了,由于年龄的关系雕的东西和以前的也有了些差距,但须老先生的地位是不可以否认的,他的罗汉头可算殷前辈十八罗汉雕刻开派以来十八罗汉头雕刻的一个里程碑,现在的一些新人,包括一些所谓名家除了继承还是继承,没有一点点的发扬,须老先生的东西不多,新的几乎不出,现在仿他工的人也不多,因为须老先生的工艺境界已经不是常人能仿。他的作品已经很难觅得。我去了数次也未能如愿。到是在民间还能看到他的作品。他的罗汉头受到舟山所有雕刻者的肯定。
殷丽娟是须吟笙的唯一在舟山工艺品厂一带一出来的徒弟(这一点鲜为人知)。其早年从事过木雕、石雕、牙雕,等。在橄榄核雕中除了雕刻罗汉头之外还有伟人头像为大家所知,还有一些其他题材的单子,但留存的已经很少。曾在舟山工艺品厂成立后在其中指导厂中学徒,可以说现在青壮年的雕刻者基本上都被其指导过
钟年福
1927年腊月三十生人,故名年福。
14岁开始学习雕刻,师从殷小男,1970年成立舟山工艺品厂,1973年4月7日成立东山工艺美术厂。可以说为舟山的橄榄核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钟老刀法粗旷,作品特点鲜明,为了爱好而雕刻,受到舟山雕刻者的尊敬。无人能出其右。也从事过木雕和石雕等其他材质的雕刻。
大女儿钟菊英(在89年后就不从事雕刻因为眼睛不好)、大儿子钟耀源(在十多年前就不从事雕刻)、二女儿钟菊仙(现在还在从事雕刻)。开门徒弟是钟火元、其他徒弟有谢才元、钟秀琴、周雪官、须培金等,在舟山工艺品厂时指导过很多的徒弟。代表作品就是十八罗汉头。
谢才元
1957年生人,1973年进入舟山工艺品厂学徒,通过自己的努力练就了雕刻技巧,81年左右开始自己创作,其现在正当壮年,作品非常成熟。其作品十八罗汉头能看到须吟笙老先生的影子。主要作品是十八罗汉头和吉庆有余等题材,在舟山工艺品厂时曾和须吟笙合作雕刻108粒罗汉相。开门徒弟是朱红为,还有徒弟陶菊英、徐月明等。
钟秀琴
1959年生人,师从钟年福、钟元庆、须吟笙。1973年进入东山工艺美术长,与须培金和周麟凤同时开始学习核雕,可以讲是舟山女工的代表人之一,受到老一辈核雕作者的推崇,女工的细腻中能透露出钟年福的粗旷,须吟笙的写意和钟元庆的工整,可以说是集大家之所长,代表作品是走兽十八罗汉、走兽八仙、圆雕云彩八仙及许多题材的单子雕刻。
周泉根
1959年出生于核雕之乡舟山村。
师从顾仁笙,曾工作于舟山工艺品厂,在近三十年的工作中又不断的深挖创新,终获成功,创立了一种自己独有的风格。尤其是在十八罗汉头这样很能体现一个艺人的基本工的题材上更是力求完美,并且对原料的要求也是及高,在1993年开发出铁圆核、大四花等这样核质非常高的原料。从不让一条质量不好的作品流放到是市场上。在近三十年的艺术生涯中,虽然他本人也很少提起,但他确实带出了不少优秀的徒弟,并且他的许多徒弟(如胡君伟、萧艳萍、殷晨月等)现已扬名核雕界。
他的代表作品就是十八罗汉头,各种规格都堪称精品,从1.1cm~3.5cm,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1cm小籽和2.5cm铁圆核罗汉头,表情丰富、刀工细腻、神态各异。
周麟凤
1961年出生,周泉根之妻,同周泉根一起加入舟山工艺品厂(当时有周雪官、须培金夫妇,周泉根、周麟凤夫妇,谢才元、钟秀琴夫妇),刀法精准而细腻,现在为了丈夫和爱子作出了非常大的牺牲,放弃了核雕工作,专心在家照顾爱人和孩子,非常可惜,只是在家务闲暇的时候雕刻一些小挂件,现在除了一些“寿桃”之类的小件,在市场上很难见到其作品。
丁国良(橄榄核雕刻新一代代表)
苏州民间雕刻 工艺品---核雕
丁国良:光福舟山下中人,是苏州雕刻橄榄核新一代雕刻艺人, 选核特别讲究;他雕刻的作品单面十八罗汉采用大籽铁头核,选料精良,大小一致,颜色相同,纯刀工、不打磨、不抛光、粗犷豪放、别具一格;在苏工核雕中有着一定的影响,价格日见看涨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他的作品需要先付定金才能拿到, 是送礼、收藏之上品
07年6月前市场价:8888.00元
=======================================
宋水官
苏州工艺美术师、苏州市工艺美术协会会员、苏州市收藏家协会会员。
1946年生于苏州核雕之乡———光福舟山村。从小耳濡目染,爱上了核雕艺术。
1967年,与老一辈艺术家一起创建了舟山雕刻厂。
1973年被吴县政府邀请到东山组建吴县雕刻厂,专门负责牙雕生产。
2005年11月,被国家评审为美术工艺师职称。
在近40年的核雕生涯中,培养传授了一批又一批徒弟。另外,他还创作了许多作品,尤其是各种罗汉像,雕刻细巧精致,个个栩栩如生,令人爱不释手。他的作品得到了全国许多收藏家的青睐,并珍藏之。
=======================================
周义清 (68年生)
85年开始学习橄榄核雕刻技术,他所雕刻的布袋佛很是有神,作品供不应求。
在当时一起学习的弟子中算是郊郊者,后工厂解体,转到无锡灵山大佛,面佛修心九年,在这九年中仍潜心于橄榄核雕刻.从没放弃为了让普通玩家也玩得起的宗旨.于03年重操小刀面向大众,做起了核雕中的老题材各种布袋佛的雕刻。在业界特别是上海很有名气。他的布袋佛像,姿态各异,可爱可亲,价位接近平民消费,很受各地客户的推崇.
徐月明(1964年生人,自学成才)
80年毕业之后开始从事核雕的学习和雕刻,使用的原料非常好,工手非常细致,而且有创新性,作品不俗气,在其作品阿福上就能体现出他的与众不同,所以他的阿福受到众多核雕爱好者的喜爱。代表作品有文财神、武财神、福禄寿、观音、关公、以及众所周知的阿福。
徐益明
1971出生在苏州,曾经参过军,做过生意,并且是中共员,如此复杂的经历之后还能静下心来从事雕刻很不容易,1998年开始学习核雕,师从周建明,2003年开始自己创业,其以往作品有非常浓重的殷派风格,固化,传统,刀工规整,传统题材非常之多。现而今他已经另辟新路,创作了许多新颖的题材,而且悟性很高,在作品中能充分体现心中所想,能化平面于立体,化呆板为灵巧,使作品活起来。主要作品有八仙系列,十八罗汉系列,观音,钟馗等。现创新作品有十八包衣罗汉和浮雕八仙过海。
胡君伟
1970年出生,苏州藏书人,原本从事石雕,后迷恋核雕,决定改行!拜周全根学艺!先在其儿媳妇处学2月罗汉头而后经师傅指点2周后回家自己琢磨!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他将原来的石雕工艺成功地引入了核雕工艺中。从而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简洁,流畅,内涵丰富!给人想象的空间!并加入把玩要素!雕刻题材新颖,广泛。有花鸟藤蔓,人物罗汉,动物风景等!作品非常强调新意,造型灵活,布局合理,刀法简洁细腻流畅,在后期的抛光处理,尤被业内人士夸好!
他的代表作有达摩,祝福,三驼,龟龙,钱眼。生生不息,知足长乐,负荆请罪,和气生财,十二金钗等等。收比较出名的徒弟有胡海生,吴丽君等,都在核雕行业中有一定的知名度!
钟静峰
生于舟山村,钟火元长子,自幼深受父亲核雕艺术的熏陶.1985年随父学艺,1986年拜冲山佛像雕刻祖师李永良之子李荣寿为师,学习佛像雕刻。
从艺二十多年来,主要作品有橄榄核雕“老子出关”、“西厢记”,红木雕笔海“水泊梁山一百零八将”,紫檀木笔筒“红楼梦十二金钗”、“八仙过海”等,其作品人物鲜明,刀功简练醇厚,深受大众喜爱。
曾获苏州市涡区工艺美学会会员助理工艺师
帅道富
1972年出生于江西省奉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自幼家境贫困,于1988年缀学在家务农。一个偶然的机遇,在1991年他拜师朱红伟,到苏州学习核雕技艺,从基本功的三刀开始;那时的市场并不景气,一天下来只能赚十几元。于是从一起拜师学艺的有十二人,到目前为止只剩下他一个人还在执着于核雕艺术。
1994年出师后他被招女婿在 下 中 村,之后更加潜心钻研核雕技艺,谦虚认真的向前辈们讨教,得到过钟年福、须吟笙等老前辈的指教。有时遇到了难题,会特意叫车请须老来家里指导。(同行中有人曾刻意的说:“须吟笙根本不认识帅道富这个人。”那是因为大家都叫他作“小江西”的缘故,他本人一直也没有特意的跟前辈们报过自己的大名,可见其为人本分和谦虚,他家里还保留有须老和其他几位师傅的教学作品。说起“小江西”,“须老”一定记得这个聪明好学的弟子。)经过十六年的历练,加上前辈师傅们的细心指导和教诲,帅道富的作品慢慢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其十八罗汉等作品在上海、北京、天津、还有台湾等地很受欢迎。
朱东琴
女,1975年出生于核雕之乡光福舟山。1992年学习山水画,1994年开始跟帅道富学习橄榄核雕。
至今从事核雕也有十多个年头了;由于有绘画的功底加上勤奋好学,她逐渐摸索出了一套以山水为背景的风景十八罗汉,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她雕的仕女、四大天王、婴戏图等在市场上也很受欢迎。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每一件作品她都用心雕刻、追求质量而不是数量,其作品中蕴涵了江南女子的特有细腻与精致,所以价格也已经超过了夫婿帅道富作品的价格,为苏州橄榄核雕新生代女性代表人物之一。
钟勤锋
生于舟山村,钟火元次子,自幼受父亲艺术熏陶,随父学艺至今,其主要作品有“七星高照”、“钟馗”等。
曾获苏州市涡区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助理工艺师
周志坚
周泉根之子,师从其父,作品秉承其家的特点,规整细腻,没有偷工减料之嫌,对原料的要求也像其父一样非常严格,早期雕刻过十八罗汉头,因为个人喜好原因已经很久没有雕此题材,现在主要的作品就是“七星高照”及“弥勒”,“七星高照”全部使用大粒铁圆核来雕刻,核肉饱满浑圆,自然颜色通红,加上精细的刀工,令人眼前一亮。
何志清.
1980年出生,周志坚之妻,师从其公,作品一样秉其家特点,原料优秀,精细而传神,其主要作品为小籽十八罗汉头,看其所雕题材就能知道其作品具有相当水准,能和其公雕刻十八罗汉头,就能证明周泉根对其儿媳的罗汉头雕刻也是认知的。
肖艳红
生于1980年,师从表姐肖艳萍,从艺至今已有十余年,但短短几年的时间内进步非常快,从她出现在市场上的第一条作品之后往下看,会发现雕工明显细致,而且会看出是用心琢磨来改进的,在其姐的耐心指导下会越做越好。其主要作品有十八罗汉头(单面和双面)、暗八仙、风景八仙、福字寿字等,她的作品风格接近肖艳萍,刀口清晰,神态自然,受许多核雕爱好者青睐,而且带着女工特有的细腻和精巧,很有发展。
周春毅
1986年生于舟山村这个核雕之乡,自小沉浸在核雕的氛围之中,耳濡目染,再加上天资聪颖,5岁就可以磨出像样的归,6岁就会雕刻罗汉头。
入门导师是其父周泉兴,曾经师从周泉根、萧艳萍、周雪官、须培金,双面十八罗汉头为其首创。
其代表作品为十八罗汉头单面和双面、寿星头、喜怒哀乐等,其雕刻的罗汉头风格迥异,形式新颖,充分体现出人生百态,究其源头就是他脑中有千百颗罗汉头的形象为其做素材,所以他的作品能拥有自己独立的风格,不落俗套,尤其在单面罗汉头这个题材上他要求自己十分严格。年轻、有朝气,肯创新,悟性高。
吴建东(苏工核雕刻新人,苏州高新区东渚人)
原从事笔筒雕刻,刀功深厚,做工精致,现从事橄榄核雕刻,他的作品极具欣赏价值,虽然做橄榄核雕刻只有几个月,但他的作品一经面市就得到了很高的评介,价格日见看涨,加上他年轻,升值潜力极大,是个人收藏和送礼的首选之作。实乃核雕中之佳品,个人特长:雕刻各种神态的八仙类人物
陆小琴
1976年生于苏州光福镇,十八岁高中毕业后从事两年刺绣工作,二十岁后做红木家具·紫檀木笔筒雕刻,后因喜欢橄榄核工艺品,开始雕刻橄榄核。
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形成自己的风格,他的作品构思精巧,人物眉目清秀,表情祥和自然,造型飘逸,富有动感。每件作品都透着一个‘雅’,既不喧闹也不过分沉寂,灵动中透着稳重,高雅中透着轻盈。刀口处理干净细致。
代表作有《观音》《四大美女》《清者自清---莲花》《八宝观音》《福禄寿》《浮雕八仙》《逍遥游--船》《文殊菩萨》等
『陆』 j美国电影 十三罗汉 是哪些人主演的
乔治·克鲁尼,布拉德·皮特,马特·达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