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自荐信式的文言文(最好是古书中有记载的古代名人写的,像毛遂啊等人,古人想去官府做官,谁写过自荐信
〔宋〕苏辙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汨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上武帝自荐书》文言文 东方朔
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二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陈之具,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又常服子路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闻。
2. 一生忧国忧民的杜甫,他当过的最大的官是什么
杜甫的一生呢,我们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年少轻狂-游山游水,中年抑郁-忧国忧民。
十壕吏
募投十壕吏,有吏夜抓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杜甫,就这样一点一点地对当时的官场彻底失望,对当时的社会也倍感失望。所以,就干脆辞职,就投靠亲戚朋友,由于就来到了成都。
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杜甫在那个时候成都的西郊,搭起来一座茅草屋,也就是咱门今天所看到的杜甫草堂。杜甫在成都的日子,可以所是他的后半生过的最舒心的日子。我们可已从他的诗句中体会到。
他的【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殴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来,蓬门今始为君开。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夜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衣衫泪满襟。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在成都将近待了四年左右,这时杜甫杜甫已经是50 岁左右了,就想念家乡了,再加上安史之乱已经平定了。杜甫,就带着一家老小回老家了。在路过今天的重庆时,看到三峡景象,有感而发。